殺藻功能菌的發(fā)掘及其對有毒亞歷山大藻殺藻機制初探
發(fā)布時間:2021-08-11 07:01
赤潮是一種全球性的海洋災害,隨著近年來赤潮發(fā)生頻率不斷增加、發(fā)生的區(qū)域擴大以及有毒赤潮比例上升,赤潮對人類以及整個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危害都愈加劇烈。海洋細菌由于其在海水中數(shù)量龐大、種群眾多、生理功能多樣,在赤潮的生消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近年來菌-藻關系的研究加深、殺藻細菌的發(fā)現(xiàn),利用細菌殺藻已成為赤潮研究和治理的一個熱點。本研究以有毒赤潮藻——亞歷山大藻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亞歷山大藻藻際細菌的群落組成,并成功獲得一株針對Alexandrium funense的殺藻功能細菌;此外,還研究了殺藻菌Pseudoalteromonassp.SP48對塔瑪亞歷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的生理生化、蛋白質(zhì)表達等方面的影響。主要成果如下:(1)構建了A.fundye s 藻際細菌的16S rRNA基因文庫,研究其細菌群落組成。對文庫進行16S rRNA基因克隆測序分析,結果表明,A,fundyense藻際細菌分屬于三大類群,a-變形菌綱(a-Proteobacteria),γ-變形菌綱(γ-Proteobacteria)和擬桿菌門的黃桿菌科(Flavobacteriac...
【文章來源】:廈門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1?2009年-2013年我國海域爆發(fā)的赤潮次數(shù)imu??
?2000s??時間??圖1.3?1970年以前至2009年我國沿海赤潮爆發(fā)的次數(shù)統(tǒng)計H??Fig?1.3?Frequency?of?red?tide?of?Chinese?costal?water?during?the?year?of??1970s-2000s??45?-|?r?9??4〇?.?■■特大赤潮累積面積?f?.?g??35? ̄?-特大細駿麟?WBk?7??,?/m?-eS??^?25?-?/?-?5?§??名?20?-?/?-?4?-????15?-?-?B?g??10?■?-?2?ii??■?■??0?-\?^?1?^?1?^?b?0??1980s?1990s?2000s??時間
在世界范圍內(nèi)情況亦然,赤潮發(fā)生頻率不斷增加,新赤潮藻種不斷出現(xiàn)的同??時,有毒藻種及其引起的有害藻華(HABs)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蔓延。以最具有代??表性的藻毒素——麻痹性貝毒(PSP)為例(圖1.5),早在1970年時,全世界??范圍內(nèi)爆發(fā)的產(chǎn)生PSP的赤潮大多聚集在北美的西海岸,美國東海岸、歐洲西??岸以及日本的東側等其他地區(qū)僅有少數(shù)有毒赤潮存在。而在2012年時,能夠產(chǎn)??生PSP的有毒赤潮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存在,以前很少檢測到的大西洋東西兩??岸、南美洲沿岸、太平洋西岸以及整個中國沿海一直擴展到整個東南亞,甚至澳??洲也都普遍存在。由此帶來的對旅游業(yè)、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的損失,對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損傷甚至對人類生命的威脅都難以計算。??因此,赤潮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治理赤潮刻不容緩!??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年來我國海域多發(fā)性赤潮生物種類以及赤潮風險指數(shù)分級預警方法[J]. 郭皓,林鳳翱,劉永健,許道艷,盧興旺.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14(01)
[2]赤潮災害監(jiān)測預報與減災對策研究進展[J]. 汪艷濤,高強,姜少慧. 中國漁業(yè)經(jīng)濟. 2013(04)
[3]基于光譜差異的東海赤潮提取算法[J]. 徐曉暉,毛志華,陶邦一. 海洋學研究. 2013(02)
[4]海洋藻類病毒與赤潮防治[J]. 柏仕杰,王慧,鄭天凌.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 2012(06)
[5]長江口及鄰近海域赤潮藻種演替過程中營養(yǎng)鹽特征[J]. 張璇,石曉勇,張傳松,韓秀榮.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12(06)
[6]Proteomic analysis of a toxic dinoflagellate Alexandrium catenella under different growth phases and conditions[J]. WANG DaZhi *,LIN Lin,WANG MingHua,LI Cheng & HONG HuaSh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Colleg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25)
[7]近十年廈門灣赤潮發(fā)生與熱帶氣旋的關系研究[J]. 曾銀東,陳劍橋,李雪丁. 海洋預報. 2011(04)
[8]我國赤潮災害的經(jīng)濟損失評估[J]. 王初升,唐森銘,宋普慶.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11(03)
[9]2D-DIGE技術在蛋白質(zhì)組學中的應用[J]. 杜俊變,王麗惠,段江燕. 生物學雜志. 2011(03)
[10]表面活性劑CTAC和STAB對四尾柵藻的毒性效應[J]. 荊國華,卓靜,李小林,周作明. 生態(tài)學雜志. 2010(08)
本文編號:3335700
【文章來源】:廈門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1?2009年-2013年我國海域爆發(fā)的赤潮次數(shù)imu??
?2000s??時間??圖1.3?1970年以前至2009年我國沿海赤潮爆發(fā)的次數(shù)統(tǒng)計H??Fig?1.3?Frequency?of?red?tide?of?Chinese?costal?water?during?the?year?of??1970s-2000s??45?-|?r?9??4〇?.?■■特大赤潮累積面積?f?.?g??35? ̄?-特大細駿麟?WBk?7??,?/m?-eS??^?25?-?/?-?5?§??名?20?-?/?-?4?-????15?-?-?B?g??10?■?-?2?ii??■?■??0?-\?^?1?^?1?^?b?0??1980s?1990s?2000s??時間
在世界范圍內(nèi)情況亦然,赤潮發(fā)生頻率不斷增加,新赤潮藻種不斷出現(xiàn)的同??時,有毒藻種及其引起的有害藻華(HABs)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蔓延。以最具有代??表性的藻毒素——麻痹性貝毒(PSP)為例(圖1.5),早在1970年時,全世界??范圍內(nèi)爆發(fā)的產(chǎn)生PSP的赤潮大多聚集在北美的西海岸,美國東海岸、歐洲西??岸以及日本的東側等其他地區(qū)僅有少數(shù)有毒赤潮存在。而在2012年時,能夠產(chǎn)??生PSP的有毒赤潮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存在,以前很少檢測到的大西洋東西兩??岸、南美洲沿岸、太平洋西岸以及整個中國沿海一直擴展到整個東南亞,甚至澳??洲也都普遍存在。由此帶來的對旅游業(yè)、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的損失,對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損傷甚至對人類生命的威脅都難以計算。??因此,赤潮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治理赤潮刻不容緩!??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年來我國海域多發(fā)性赤潮生物種類以及赤潮風險指數(shù)分級預警方法[J]. 郭皓,林鳳翱,劉永健,許道艷,盧興旺.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14(01)
[2]赤潮災害監(jiān)測預報與減災對策研究進展[J]. 汪艷濤,高強,姜少慧. 中國漁業(yè)經(jīng)濟. 2013(04)
[3]基于光譜差異的東海赤潮提取算法[J]. 徐曉暉,毛志華,陶邦一. 海洋學研究. 2013(02)
[4]海洋藻類病毒與赤潮防治[J]. 柏仕杰,王慧,鄭天凌.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 2012(06)
[5]長江口及鄰近海域赤潮藻種演替過程中營養(yǎng)鹽特征[J]. 張璇,石曉勇,張傳松,韓秀榮.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12(06)
[6]Proteomic analysis of a toxic dinoflagellate Alexandrium catenella under different growth phases and conditions[J]. WANG DaZhi *,LIN Lin,WANG MingHua,LI Cheng & HONG HuaSh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Colleg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25)
[7]近十年廈門灣赤潮發(fā)生與熱帶氣旋的關系研究[J]. 曾銀東,陳劍橋,李雪丁. 海洋預報. 2011(04)
[8]我國赤潮災害的經(jīng)濟損失評估[J]. 王初升,唐森銘,宋普慶.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11(03)
[9]2D-DIGE技術在蛋白質(zhì)組學中的應用[J]. 杜俊變,王麗惠,段江燕. 生物學雜志. 2011(03)
[10]表面活性劑CTAC和STAB對四尾柵藻的毒性效應[J]. 荊國華,卓靜,李小林,周作明. 生態(tài)學雜志. 2010(08)
本文編號:3335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3357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