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氯酚的土水界面行為及其在毫米級根際微域中的消減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1-07-23 13:59
防治和修復土壤有機污染、保護土壤環(huán)境安全、以實現(xiàn)土壤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是當前全球關注的一個焦點。研究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環(huán)境行為及作用原理,搞清土壤組分與有機污染物的相互作用關系,解決有機污染土壤根際修復中一些重要的根本性的基礎科學問題及關鍵技術問題,將為針對性地擬訂經濟高效的土壤有機污染防治和修復的實用技術提供基礎依據(jù)。 論文在評述有機污染物的土壤吸附行為研究現(xiàn)狀、闡述有機污染土壤根際修復的影響因素、修復過程中的響應根際效應及根際修復機理的基礎上,以氯酚類(CPs)有機污染物五氯酚(PCP)為代表性的可離解疏水性有機化合物(HIOCs),圍繞其在土壤礦物/腐殖質-水界面的非線性吸附特征、控制條件下的消減動態(tài)、以及毫米級根際中的微空間消減規(guī)律等內容,開展了相關PCP的土水界面行為及其在根際微域中的消減作用的細致研究,獲得如下主要成果: (1) 以純礦物及腐殖質為材料,開展了PCP在不同土壤有機、無機組分上吸附特征的對比試驗,并結合去除有機質前后土壤中PCP吸附行為的差異研究,探討了PCP吸附與礦物性質及腐殖質等的關系。發(fā)現(xiàn)PCP與各吸附劑的親和力大小依次為:高嶺石<針鐵礦<C...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一有機質去除前后各土壤中PCP的分配系數(shù).
3根箱設計采用多隔層三室根箱法開展盆栽試驗。根箱設計基本參考w’nag和shna(2002)的方法,并少許改良,示于圖5一1。該裝置用PVC板加工制成,大小為150x140x230(長x寬x高,~),包括根系生長室(或中室,20~寬)、左及右土壤室(或左、
5.7士0.5mgP口-kg1nadB()一s士0.5mgPePkg一,.Basraer阮satLnda川~ofmnaesorht化er印lieaest土壤服酶及磷酸酶同樣是表征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生物學指標,可反映污染物降解的強弱(Najmljpieri和Bonga,1991)。其測定大小分別列于圖5一及圖5一5。結果表明,植物盆栽處理中,土壤脈酶及磷酸酶活性較之對照處理,均在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激發(fā)。分析服酶的激活作用大小(圖5并),可以推斷,植物盆栽處理中,兩個PCP污染脅迫水平下,脈酶活性大小在根室不同間距范圍內存在輕微的變化,雖然被激活的幅度不大,但較之對照處理平均高出15%。磷酸酶活性則在根室顯現(xiàn)最大響應,其后隨與根室距離的增大而逐漸降低(圖5一5)。比較而言則對照處理中磷酸酶活性大小一致,未顯示不同根室遠近的變化。同時,兩種土壤酶在不同PCP污染脅迫水平間其活性差異較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根系分泌物與重金屬的化學行為研究[J]. 林琦,陳英旭,陳懷滿,鄭春榮.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03(04)
[2]根系分泌物及其在植物修復中的作用[J]. 曠遠文,溫達志,鐘傳文,周國逸.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03(05)
[3]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土壤與表層沉積物有機質的性質結構研究[J]. 宋建中,于赤靈,彭平安,黃偉林. 土壤學報. 2003(03)
[4]鎘處理下不同小麥品種幾種解毒機制探討[J]. 王宏鑌,王煥校,文傳浩,常學秀,段昌群.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2(04)
[5]土壤有機污染物非理想吸附研究的理論與方法[J]. 邢寶山,宋春雨,劉曉冰. 土壤與環(huán)境. 2002(02)
[6]VA菌根對土壤中DEHP降解的影響[J]. 王曙光,林先貴,尹睿.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2(03)
[7]鎘脅迫下小麥根系分泌物的變化[J]. 張玲,王煥校. 生態(tài)學報. 2002(04)
[8]甲磺隆在土壤腐殖物質中結合殘留的動態(tài)變化[J]. 汪海珍,徐建民,謝正苗,葉慶富.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2(02)
[9]活性X-3B紅染料對作物生態(tài)毒理指標影響的比較研究[J]. 程云,周啟星,宋玉芳,許華夏,王新,任麗萍,劉宛.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02(02)
[10]土壤有機質和活性鐵組分對γ-666光解動力學的影響研究[J]. 趙志強,全燮,陳景文,牛軍峰,陳碩,薛大明,趙雅芝.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2(01)
博士論文
[1]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對鋅的活化、吸收及轉運機制研究[D]. 李廷強.浙江大學 2005
[2]沉積物對有機污染物的不可逆吸附行為[D]. 陳華林.浙江大學 2003
[3]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的根際機理[D]. 林琦.浙江大學 2002
[4]土—水—氣界面間氟的遷移機理及其生態(tài)效應[D]. 吳衛(wèi)紅.浙江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甲磺隆對根際微生物生態(tài)的影響及其降解規(guī)律研究[D]. 方程冉.浙江大學 2003
[2]甲磺隆除草劑的測定方法及其在礦物和土壤中的吸附機理研究[D]. 朱優(yōu)峰.浙江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299422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一有機質去除前后各土壤中PCP的分配系數(shù).
3根箱設計采用多隔層三室根箱法開展盆栽試驗。根箱設計基本參考w’nag和shna(2002)的方法,并少許改良,示于圖5一1。該裝置用PVC板加工制成,大小為150x140x230(長x寬x高,~),包括根系生長室(或中室,20~寬)、左及右土壤室(或左、
5.7士0.5mgP口-kg1nadB()一s士0.5mgPePkg一,.Basraer阮satLnda川~ofmnaesorht化er印lieaest土壤服酶及磷酸酶同樣是表征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生物學指標,可反映污染物降解的強弱(Najmljpieri和Bonga,1991)。其測定大小分別列于圖5一及圖5一5。結果表明,植物盆栽處理中,土壤脈酶及磷酸酶活性較之對照處理,均在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激發(fā)。分析服酶的激活作用大小(圖5并),可以推斷,植物盆栽處理中,兩個PCP污染脅迫水平下,脈酶活性大小在根室不同間距范圍內存在輕微的變化,雖然被激活的幅度不大,但較之對照處理平均高出15%。磷酸酶活性則在根室顯現(xiàn)最大響應,其后隨與根室距離的增大而逐漸降低(圖5一5)。比較而言則對照處理中磷酸酶活性大小一致,未顯示不同根室遠近的變化。同時,兩種土壤酶在不同PCP污染脅迫水平間其活性差異較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根系分泌物與重金屬的化學行為研究[J]. 林琦,陳英旭,陳懷滿,鄭春榮.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03(04)
[2]根系分泌物及其在植物修復中的作用[J]. 曠遠文,溫達志,鐘傳文,周國逸.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03(05)
[3]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土壤與表層沉積物有機質的性質結構研究[J]. 宋建中,于赤靈,彭平安,黃偉林. 土壤學報. 2003(03)
[4]鎘處理下不同小麥品種幾種解毒機制探討[J]. 王宏鑌,王煥校,文傳浩,常學秀,段昌群.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2(04)
[5]土壤有機污染物非理想吸附研究的理論與方法[J]. 邢寶山,宋春雨,劉曉冰. 土壤與環(huán)境. 2002(02)
[6]VA菌根對土壤中DEHP降解的影響[J]. 王曙光,林先貴,尹睿.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2(03)
[7]鎘脅迫下小麥根系分泌物的變化[J]. 張玲,王煥校. 生態(tài)學報. 2002(04)
[8]甲磺隆在土壤腐殖物質中結合殘留的動態(tài)變化[J]. 汪海珍,徐建民,謝正苗,葉慶富.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2(02)
[9]活性X-3B紅染料對作物生態(tài)毒理指標影響的比較研究[J]. 程云,周啟星,宋玉芳,許華夏,王新,任麗萍,劉宛.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02(02)
[10]土壤有機質和活性鐵組分對γ-666光解動力學的影響研究[J]. 趙志強,全燮,陳景文,牛軍峰,陳碩,薛大明,趙雅芝.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2(01)
博士論文
[1]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對鋅的活化、吸收及轉運機制研究[D]. 李廷強.浙江大學 2005
[2]沉積物對有機污染物的不可逆吸附行為[D]. 陳華林.浙江大學 2003
[3]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的根際機理[D]. 林琦.浙江大學 2002
[4]土—水—氣界面間氟的遷移機理及其生態(tài)效應[D]. 吳衛(wèi)紅.浙江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甲磺隆對根際微生物生態(tài)的影響及其降解規(guī)律研究[D]. 方程冉.浙江大學 2003
[2]甲磺隆除草劑的測定方法及其在礦物和土壤中的吸附機理研究[D]. 朱優(yōu)峰.浙江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2994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994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