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離子脂質體基因轉染能力及其環(huán)境效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19:29
基因治療是癌癥等疾病的有效治療手段,高效、安全的基因載體是基因治療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陽離子脂質體因其安全性高、易生產(chǎn)、低免疫原性以及基因遞送的有效性日益受到廣泛關注,基于陽離子脂質體的復合載體也顯示出良好的發(fā)展前景。新的類脂分子不斷涌現(xiàn),研究結構與轉染效率的構效關系,細胞遞送機制對于提高轉染效率和指導類脂分子的合成以及化學修飾具有重要意義。論文以4類新型季銨鹽表面活性劑為陽離子類脂制備脂質體,采用TEM, DLS,凝膠電泳對脂質體進行物化性質表征。結果表明,脂質體平均粒徑為100-300nm,脂質體與DNA結合能力強。以GFP和熒光素酶為報告基因,進行了轉染能力評價。結果顯示,部分陽離子脂質體對Hela和Hep-2細胞可實現(xiàn)高效轉染。構效關系研究表明,C3系列雙子型雙電荷頭部的基因載體相對于單子型單電荷C1系列以及增加延伸區(qū)的單電荷C2系列和雙電荷C4系列具有較高的細胞轉染能力,其中,化合物C3-12的基因轉染能力較高。構建了低分子量殼聚糖/脂質體/pDNA三元非共價鍵新型復合載體,顯著提高了脂質體的基因遞送核酸能力。凝膠延滯和AFM實驗表明,復合載體與pDNA結合能力強,可完全延滯...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陽離子脂質體基因轉染及其環(huán)境效應文獻綜述
1.1 基因治療
1.2 基因載體
1.2.1 病毒載體
1.2.2 非病毒載體
1.3 陽離子脂質體基因載體
1.3.1 類脂結構
1.3.2 陽離子脂質體結構
1.3.3 復合物形態(tài)
1.3.4 基于陽離子脂質體的復合型載體
1.3.5 血清
1.3.6 毒性
1.4 陽離子脂質體基因轉運過程
1.4.1 載體細胞吸附和攝入
1.4.2 內涵體釋放和復合物解離
1.4.3 核攝入
1.5 陽離子類脂(季銨鹽類表面活性劑)的環(huán)境效應
1.5.1 表面活性劑的環(huán)境行為
1.5.2 環(huán)境中表面活性劑生物降解
1.5.3 表面活性劑及其降解產(chǎn)物的生物效應
1.6 季銨鹽類化合物的污染控制技術
1.6.1 吸附分離法
1.6.2 催化氧化法
1.6.3 泡沫分離法
1.6.4 混凝法
1.6.5 生物處理法
1.6.6 聯(lián)合處理法
1.7 論文研究內容及意義
第二章 脂質體和復合基因載體物理化學性質研究
2.1 論文選用陽離子類脂的結構
2.2 脂質體形態(tài)研究
2.2.1 材料與方法
2.2.2 結果與討論
2.3 脂質體與DNA的結合作用
2.3.1 材料與方法
2.3.2 結果與討論
2.4 脂質體/殼聚糖/DNA三元復合基因載體物理化學性質研究
2.4.1 材料與方法
2.4.2 結果與討論
2.3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脂質體和復合基因載體細胞轉染研究
3.1 材料與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結果與討論
3.2.1 陽離子脂質體轉染研究
3.2.2 陽離子脂質體/殼聚糖復合載體基因轉染研究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脂質體和復合載體胞內基因遞送過程研究
4.1 材料與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結果與討論
4.2.1 陽離子脂質體胞內過程研究
4.2.2 陽離子脂質體/殼聚糖復合載體胞內過程研究
4.3 本章小結 #
第五章 脂質體及復合基因載體毒性研究
5.1 材料與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結果與討論
5.2.1 動物細胞毒性
5.2.2 柵藻毒性
5.2.3 裙帶菜配子體毒性
5.2.4 發(fā)光細菌毒性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脂質體基因載體活性污泥降解性研究
6.1 材料與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結果與討論
6.2.1 脂質體基因載體生物降解研究
6.2.2 生物降解性與表面活性劑結構的關系
6.3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7.1 主要結論
7.2 建議
創(chuàng)新點摘要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表面活性劑廢水無害化處理的研究進展[J]. 佘航,尹鵬,金鴿,史德佩,李祥. 天津化工. 2011(06)
[2]陽離子脂質體介導的基因轉移機制[J]. 王冰,張樹彪,周集體,趙不凋,楊寶靈,崔紹輝,趙軼男.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11(08)
[3]表面活性劑生物降解性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 郭睿,來肖,趙艷艷,韋鵬,孫江. 湖北造紙. 2010(03)
[4]表面活性劑CTAC和STAB對蛋白核小球藻的毒作用[J]. 卓靜,荊國華,李小林,周作明. 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0(08)
[5]季銨化合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及微生物降解研究進展[J]. 張沖,李克勛,劉東方. 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 2009(08)
[6]三氯異氰尿酸與鹽酸環(huán)丙沙星對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應[J]. 聶湘平,王翔,陳菊芳,鹿金雁,李瀟,楊永濤.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7(10)
[7]脂質體物理穩(wěn)定性和包封率的影響因素[J]. 郭海燕,莫穗林. 中國新藥雜志. 2004(06)
[8]改性粉煤灰處理含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廢水的研究[J]. 于曉彩,邵紅,王武名,王恩德. 環(huán)境工程. 2003(05)
[9]季銨鹽類化合物滅殺赤潮異彎藻的實驗研究[J]. 曹西華,俞志明. 海洋與湖沼. 2003(02)
[10]脂質體處方和制備方法對阿昔洛韋棕櫚酸酯脂質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J]. 劉輝,湯韌,何曉霞,張宜. 藥學學報. 2002(07)
本文編號:3155904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陽離子脂質體基因轉染及其環(huán)境效應文獻綜述
1.1 基因治療
1.2 基因載體
1.2.1 病毒載體
1.2.2 非病毒載體
1.3 陽離子脂質體基因載體
1.3.1 類脂結構
1.3.2 陽離子脂質體結構
1.3.3 復合物形態(tài)
1.3.4 基于陽離子脂質體的復合型載體
1.3.5 血清
1.3.6 毒性
1.4 陽離子脂質體基因轉運過程
1.4.1 載體細胞吸附和攝入
1.4.2 內涵體釋放和復合物解離
1.4.3 核攝入
1.5 陽離子類脂(季銨鹽類表面活性劑)的環(huán)境效應
1.5.1 表面活性劑的環(huán)境行為
1.5.2 環(huán)境中表面活性劑生物降解
1.5.3 表面活性劑及其降解產(chǎn)物的生物效應
1.6 季銨鹽類化合物的污染控制技術
1.6.1 吸附分離法
1.6.2 催化氧化法
1.6.3 泡沫分離法
1.6.4 混凝法
1.6.5 生物處理法
1.6.6 聯(lián)合處理法
1.7 論文研究內容及意義
第二章 脂質體和復合基因載體物理化學性質研究
2.1 論文選用陽離子類脂的結構
2.2 脂質體形態(tài)研究
2.2.1 材料與方法
2.2.2 結果與討論
2.3 脂質體與DNA的結合作用
2.3.1 材料與方法
2.3.2 結果與討論
2.4 脂質體/殼聚糖/DNA三元復合基因載體物理化學性質研究
2.4.1 材料與方法
2.4.2 結果與討論
2.3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脂質體和復合基因載體細胞轉染研究
3.1 材料與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結果與討論
3.2.1 陽離子脂質體轉染研究
3.2.2 陽離子脂質體/殼聚糖復合載體基因轉染研究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脂質體和復合載體胞內基因遞送過程研究
4.1 材料與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結果與討論
4.2.1 陽離子脂質體胞內過程研究
4.2.2 陽離子脂質體/殼聚糖復合載體胞內過程研究
4.3 本章小結 #
第五章 脂質體及復合基因載體毒性研究
5.1 材料與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結果與討論
5.2.1 動物細胞毒性
5.2.2 柵藻毒性
5.2.3 裙帶菜配子體毒性
5.2.4 發(fā)光細菌毒性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脂質體基因載體活性污泥降解性研究
6.1 材料與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結果與討論
6.2.1 脂質體基因載體生物降解研究
6.2.2 生物降解性與表面活性劑結構的關系
6.3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7.1 主要結論
7.2 建議
創(chuàng)新點摘要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表面活性劑廢水無害化處理的研究進展[J]. 佘航,尹鵬,金鴿,史德佩,李祥. 天津化工. 2011(06)
[2]陽離子脂質體介導的基因轉移機制[J]. 王冰,張樹彪,周集體,趙不凋,楊寶靈,崔紹輝,趙軼男.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11(08)
[3]表面活性劑生物降解性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 郭睿,來肖,趙艷艷,韋鵬,孫江. 湖北造紙. 2010(03)
[4]表面活性劑CTAC和STAB對蛋白核小球藻的毒作用[J]. 卓靜,荊國華,李小林,周作明. 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0(08)
[5]季銨化合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及微生物降解研究進展[J]. 張沖,李克勛,劉東方. 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 2009(08)
[6]三氯異氰尿酸與鹽酸環(huán)丙沙星對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應[J]. 聶湘平,王翔,陳菊芳,鹿金雁,李瀟,楊永濤.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7(10)
[7]脂質體物理穩(wěn)定性和包封率的影響因素[J]. 郭海燕,莫穗林. 中國新藥雜志. 2004(06)
[8]改性粉煤灰處理含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廢水的研究[J]. 于曉彩,邵紅,王武名,王恩德. 環(huán)境工程. 2003(05)
[9]季銨鹽類化合物滅殺赤潮異彎藻的實驗研究[J]. 曹西華,俞志明. 海洋與湖沼. 2003(02)
[10]脂質體處方和制備方法對阿昔洛韋棕櫚酸酯脂質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J]. 劉輝,湯韌,何曉霞,張宜. 藥學學報. 2002(07)
本文編號:31559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1559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