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Co+~(95)Zr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行為動力學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00:11
核電在我國近期內將有較快的發(fā)展,而60Co、95Zr是核反應堆主要活化產物和裂變產物之一;元素鈷是動植物重要的微量營養(yǎng)元素。鑒于核污染事故的突發(fā)性及危害的嚴重性,需要對60Co、95Zr在環(huán)境、動植物中的行為有一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本文利用核素示蹤技術研究了60Co+95)Zr在不同生態(tài)系,不同動、植物中的運轉,并利用示蹤動力學分室模型原理,通過計算機擬合建立了60Co、95Zr在系統(tǒng)中行為規(guī)律的數(shù)學模式,為闡明放射性鈷、鋯的環(huán)境行為提供了基礎資料。主要研究內容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BH1244型多道能譜儀測量了60Co+95Zr固體樣品和水樣的能譜圖。確定了各自的測量道。并對其測量的重復性、樣品量和活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等進行了測定分析,確定了相應的校正曲線。 第二部分:研究了60Co+95Zr在小粉土、黃...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中文)
第一章 前言
1.1 核電及其發(fā)展
1.2 核電的發(fā)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1.3 本項研究的立題依據(jù)、意義及研究內容
1.3.1 核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放射生態(tài)學研究
1.3.2 研究內容
1.3.3 研究目的和意義
60Co、95Zr的基本性質及其研究現(xiàn)狀"> 1.4 60Co、95Zr的基本性質及其研究現(xiàn)狀
60Co、95Zr的生物化學性質"> 1.4.1 60Co、95Zr的生物化學性質
60Co、95Zr在土壤、礦物質方面的研究"> 1.4.2 60Co、95Zr在土壤、礦物質方面的研究
60Co、95Zr在動物方面的研究"> 1.4.3 60Co、95Zr在動物方面的研究
60Co、95Zr在植物方面的研究"> 1.4.4 60Co、95Zr在植物方面的研究
60Co、95Zr在水生生態(tài)系遷移規(guī)律方面的研究"> 1.4.5 60Co、95Zr在水生生態(tài)系遷移規(guī)律方面的研究
1.5 本研究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
60Co+95Zr樣品測量方法的研究">第二章 60Co+95Zr樣品測量方法的研究
60Co+95Zr的測量方法研究"> 第一節(jié) 固體樣品中60Co+95Zr的測量方法研究
2.1.1 材料和方法
2.1.1.1 供試土壤
60CoCl2+95ZrF4"> 2.1.1.2 供試核素的化合物:60CoCl2+95ZrF4
2.1.1.3 測量儀器
60Co+95Zr土壤樣品的能譜測定"> 2.1.1.4 60Co+95Zr土壤樣品的能譜測定
2.1.1.5 測量時間對計數(shù)率的影響
2.1.1.6 樣品的質量厚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2.1.1.7 活度-計數(shù)響應曲線的測定
2.1.2 結果與討論
60Co+95Zr固體樣品的能譜圖"> 2.1.2.1 60Co+95Zr固體樣品的能譜圖
2.1.2.2 測量時間對計數(shù)的影響
2.1.2.3 樣品的質量厚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2.1.2.4 活度-計數(shù)響應曲線的測定
2.1.3 主要結論
60Co+95Zr的測量方法研究"> 第二節(jié) 液體樣品中60Co+95Zr的測量方法研究
2.2.1 材料和方法
60CoCl2+95ZrF4"> 2.2.1.1 供試核素的化合物:60CoCl2+95ZrF4
2.2.1.2 測量儀器
60Co+95Zr水溶液的能譜測定"> 2.2.1.3 60Co+95Zr水溶液的能譜測定
2.2.1.4 測量時間對計數(shù)率的影響
2.2.1.5 樣品的質量厚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2.2.1.6 活度-計數(shù)響應曲線的測定
2.2.2 結果與討論
60Co+95Zr水溶液的能譜圖"> 2.2.2.1 60Co+95Zr水溶液的能譜圖
2.2.2.2 測量時間對計數(shù)的影響
2.2.2.3 樣品的質量厚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2.2.2.4 活度-計數(shù)響應曲線的測定
2.2.3 主要結論
60Co+95Zr的吸附動態(tài)及水浸解吸">第三章 土壤對60Co+95Zr的吸附動態(tài)及水浸解吸
3.1 材料與方法
60CoCl2+95ZrF4"> 3.1.1 供試核素的化合物:60CoCl2+95ZrF4
3.1.2 供試土壤
3.1.3 供試器材
3.1.4 試驗設計
60Co+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平衡過程"> 3.1.4.1 60Co+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平衡過程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吸附"> 3.1.4.2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吸附
60Co+95Zr在土壤中解吸的過程"> 3.1.4.3 60Co+95Zr在土壤中解吸的過程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解吸"> 3.1.4.4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解吸
3.2 結果與討論
60Co+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平衡過程"> 3.2.1 60Co+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平衡過程
60Co+95Zr吸附的動力學模型"> 3.2.2 土壤對60Co+95Zr吸附的動力學模型
60Co、95Zr在土壤中的Kd(分配系數(shù))值"> 3.2.3 60Co、95Zr在土壤中的Kd(分配系數(shù))值
60Co、95Zr的吸附機制"> 3.2.4 關于土壤對60Co、95Zr的吸附機制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吸附"> 3.2.5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吸附
60co+95Zr在土壤中的水浸解吸"> 3.2.6 60co+95Zr在土壤中的水浸解吸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解吸"> 3.2.7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解吸
60Co、95Zr的機制"> 3.2.8 關于土壤解吸60Co、95Zr的機制
3.3 主要結論
60Co+95Zr在土壤中淋溶和遷移的研究">第四章 60Co+95Zr在土壤中淋溶和遷移的研究
4.1 材料與方法
60CoCl2+95ZrF4"> 4.1.1 供試核素的化合物:60CoCl2+95ZrF4
4.1.2 供試土壤
4.1.3 實驗裝置
4.1.4 試驗方法
4.1.5 采樣
4.1.6 放射性活度測量
4.2 結果與討論
60Co、95Zr的含量及變化動態(tài)"> 4.2.1 淋溶水中60Co、95Zr的含量及變化動態(tài)
60Co、95Zr在土壤中含量及垂直分布"> 4.2.2 60Co、95Zr在土壤中含量及垂直分布
4.3 主要結論
60Co+95Zr由灌澆進入土壤-小麥、土壤-蠶豆系統(tǒng)中的積累動態(tài)">第五章 60Co+95Zr由灌澆進入土壤-小麥、土壤-蠶豆系統(tǒng)中的積累動態(tài)
5.1 材料與方法
60CoCl2+95ZrF4"> 5.1.1 供試核素的化合物:60CoCl2+95ZrF4
5.1.2 供試土壤
5.1.3 試驗方法
5.1.4 采樣
5.1.5 放射性活度測量
5.2 結果與討論
60Co、95Zr在土壤-小麥、土壤-蠶豆系統(tǒng)中的遷移和分配動態(tài)"> 5.2.1 60Co、95Zr在土壤-小麥、土壤-蠶豆系統(tǒng)中的遷移和分配動態(tài)
5.2.2 小麥、蠶豆對放射性鈷、鋯的富集
60Co、95Zr在土壤-小麥、土壤-蠶豆系統(tǒng)中的遷移模型"> 5.2.3 60Co、95Zr在土壤-小麥、土壤-蠶豆系統(tǒng)中的遷移模型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動態(tài)"> 5.2.4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動態(tài)
5.3 主要結論
60Co+95Zr在淡水生態(tài)系中的輸運動態(tài)">第六章 60Co+95Zr在淡水生態(tài)系中的輸運動態(tài)
6.1 材料與方法
60CoCl2+95ZrF4"> 6.1.1 供試核素的化合物:60CoCl2+95ZrF4
6.1.2 供試土壤
6.1.3 水生生態(tài)系
6.1.4 試驗方法
6.2 結果與討論
60Co、95Zr在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配規(guī)律"> 6.2.1 60Co、95Zr在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配規(guī)律
60Co、95Zr在池水中的消長"> 6.2.1.1 60Co、95Zr在池水中的消長
60Co、95Zr在底泥中的滯留動態(tài)"> 6.2.1.2 60Co、95Zr在底泥中的滯留動態(tài)
60Co、95Zr在水生生物中的消長動態(tài)"> 6.2.1.3 60Co、95Zr在水生生物中的消長動態(tài)
60Co、95Zr在水葫蘆中的消長"> 6.2.1.3.1 60Co、95Zr在水葫蘆中的消長
60Co、95Zr在螺螄中的消長"> 6.2.1.3.2 60Co、95Zr在螺螄中的消長
60Co、95Zr在魚體中的消長"> 6.2.1.3.3 60Co、95Zr在魚體中的消長
60Co、95Zr在模擬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遷移模型"> 6.2.260Co、95Zr在模擬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遷移模型
60Co、95Zr的濃集系數(shù)CF"> 6.2.3 水生生物對60Co、95Zr的濃集系數(shù)CF
6.3 主要結論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摘要(英文)
附: 攻博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放射性核素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研究[J]. 趙希岳,史建君,劉立麗,張永熙,陳傳群,王壽祥. 農業(yè)環(huán)境保護. 2001(05)
[2]85Sr、134Cs和60Co在黃土中吸附和遷移的研究[J]. 李禎堂,陳式,王輝,游志均,山本忠利,小川弘道,武部慎一,田中忠夫. 輻射防護. 2000(Z1)
[3]60Co.85Sr和137Cs在黃土包氣帶中遷移的模擬實驗[J]. 倪世偉,姚來根,趙英杰,韓新生,李偉娟,山本忠利,古宮友和. 輻射防護. 2000(Z1)
[4]天然條件下3H在黃土包氣帶中的遷移[J]. 王志明,郭擇德,李書紳,王金生,楊月娥. 輻射防護. 2000(Z1)
[5]用放射性示蹤技術研究海洋沉積物中銥的吸附和解吸行為及其富集機制[J]. 戴雄新,柴之芳,毛雪瑛,歐陽宏,張朝暉. 核技術. 2000(03)
[6]非平衡吸附對核素遷移的影響及平衡速率參數(shù)的確定[J]. 陳家軍,王金生,李合蓮.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00(01)
[7]放射性核素在飽和浙江紅粘土中的遷移[J]. 白慶中,聶永豐,李國鼎. 環(huán)境科學. 2000(01)
[8]137Cs法測定青藏高原土壤風蝕的初步結果[J]. 嚴平,董光榮,張信寶,張一云. 科學通報. 2000(02)
[9]核能發(fā)電已接近巔峰[J]. 洪昀. 國外科技動態(tài). 2000(01)
[10]60Co在模擬生態(tài)系中遷移動力學的研究[J]. 魏建鵬,陳傳群,王壽祥,孫志明,王繼延. 中國核科技報告. 1999(S4)
本文編號:2971745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中文)
第一章 前言
1.1 核電及其發(fā)展
1.2 核電的發(fā)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1.3 本項研究的立題依據(jù)、意義及研究內容
1.3.1 核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放射生態(tài)學研究
1.3.2 研究內容
1.3.3 研究目的和意義
60Co、95Zr的基本性質及其研究現(xiàn)狀"> 1.4 60Co、95Zr的基本性質及其研究現(xiàn)狀
60Co、95Zr的生物化學性質"> 1.4.1 60Co、95Zr的生物化學性質
60Co、95Zr在土壤、礦物質方面的研究"> 1.4.2 60Co、95Zr在土壤、礦物質方面的研究
60Co、95Zr在動物方面的研究"> 1.4.3 60Co、95Zr在動物方面的研究
60Co、95Zr在植物方面的研究"> 1.4.4 60Co、95Zr在植物方面的研究
60Co、95Zr在水生生態(tài)系遷移規(guī)律方面的研究"> 1.4.5 60Co、95Zr在水生生態(tài)系遷移規(guī)律方面的研究
1.5 本研究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
60Co+95Zr樣品測量方法的研究">第二章 60Co+95Zr樣品測量方法的研究
60Co+95Zr的測量方法研究"> 第一節(jié) 固體樣品中60Co+95Zr的測量方法研究
2.1.1 材料和方法
2.1.1.1 供試土壤
60CoCl2+95ZrF4"> 2.1.1.2 供試核素的化合物:60CoCl2+95ZrF4
60Co+95Zr土壤樣品的能譜測定"> 2.1.1.4 60Co+95Zr土壤樣品的能譜測定
2.1.1.5 測量時間對計數(shù)率的影響
2.1.1.6 樣品的質量厚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2.1.1.7 活度-計數(shù)響應曲線的測定
2.1.2 結果與討論
60Co+95Zr固體樣品的能譜圖"> 2.1.2.1 60Co+95Zr固體樣品的能譜圖
2.1.2.2 測量時間對計數(shù)的影響
2.1.2.3 樣品的質量厚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2.1.2.4 活度-計數(shù)響應曲線的測定
2.1.3 主要結論
60Co+95Zr的測量方法研究"> 第二節(jié) 液體樣品中60Co+95Zr的測量方法研究
2.2.1 材料和方法
60CoCl2+95ZrF4"> 2.2.1.1 供試核素的化合物:60CoCl2+95ZrF4
60Co+95Zr水溶液的能譜測定"> 2.2.1.3 60Co+95Zr水溶液的能譜測定
2.2.1.4 測量時間對計數(shù)率的影響
2.2.1.5 樣品的質量厚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2.2.1.6 活度-計數(shù)響應曲線的測定
2.2.2 結果與討論
60Co+95Zr水溶液的能譜圖"> 2.2.2.1 60Co+95Zr水溶液的能譜圖
2.2.2.2 測量時間對計數(shù)的影響
2.2.2.3 樣品的質量厚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2.2.2.4 活度-計數(shù)響應曲線的測定
2.2.3 主要結論
60Co+95Zr的吸附動態(tài)及水浸解吸">第三章 土壤對60Co+95Zr的吸附動態(tài)及水浸解吸
3.1 材料與方法
60CoCl2+95ZrF4"> 3.1.1 供試核素的化合物:60CoCl2+95ZrF4
3.1.3 供試器材
3.1.4 試驗設計
60Co+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平衡過程"> 3.1.4.1 60Co+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平衡過程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吸附"> 3.1.4.2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吸附
60Co+95Zr在土壤中解吸的過程"> 3.1.4.3 60Co+95Zr在土壤中解吸的過程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解吸"> 3.1.4.4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解吸
3.2 結果與討論
60Co+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平衡過程"> 3.2.1 60Co+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平衡過程
60Co+95Zr吸附的動力學模型"> 3.2.2 土壤對60Co+95Zr吸附的動力學模型
60Co、95Zr在土壤中的Kd(分配系數(shù))值"> 3.2.3 60Co、95Zr在土壤中的Kd(分配系數(shù))值
60Co、95Zr的吸附機制"> 3.2.4 關于土壤對60Co、95Zr的吸附機制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吸附"> 3.2.5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吸附
60co+95Zr在土壤中的水浸解吸"> 3.2.6 60co+95Zr在土壤中的水浸解吸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解吸"> 3.2.7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解吸
60Co、95Zr的機制"> 3.2.8 關于土壤解吸60Co、95Zr的機制
3.3 主要結論
60Co+95Zr在土壤中淋溶和遷移的研究">第四章 60Co+95Zr在土壤中淋溶和遷移的研究
4.1 材料與方法
60CoCl2+95ZrF4"> 4.1.1 供試核素的化合物:60CoCl2+95ZrF4
4.1.3 實驗裝置
4.1.4 試驗方法
4.1.5 采樣
4.1.6 放射性活度測量
4.2 結果與討論
60Co、95Zr的含量及變化動態(tài)"> 4.2.1 淋溶水中60Co、95Zr的含量及變化動態(tài)
60Co、95Zr在土壤中含量及垂直分布"> 4.2.2 60Co、95Zr在土壤中含量及垂直分布
4.3 主要結論
60Co+95Zr由灌澆進入土壤-小麥、土壤-蠶豆系統(tǒng)中的積累動態(tài)">第五章 60Co+95Zr由灌澆進入土壤-小麥、土壤-蠶豆系統(tǒng)中的積累動態(tài)
5.1 材料與方法
60CoCl2+95ZrF4"> 5.1.1 供試核素的化合物:60CoCl2+95ZrF4
5.1.3 試驗方法
5.1.4 采樣
5.1.5 放射性活度測量
5.2 結果與討論
60Co、95Zr在土壤-小麥、土壤-蠶豆系統(tǒng)中的遷移和分配動態(tài)"> 5.2.1 60Co、95Zr在土壤-小麥、土壤-蠶豆系統(tǒng)中的遷移和分配動態(tài)
5.2.2 小麥、蠶豆對放射性鈷、鋯的富集
60Co、95Zr在土壤-小麥、土壤-蠶豆系統(tǒng)中的遷移模型"> 5.2.3 60Co、95Zr在土壤-小麥、土壤-蠶豆系統(tǒng)中的遷移模型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動態(tài)"> 5.2.4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動態(tài)
5.3 主要結論
60Co+95Zr在淡水生態(tài)系中的輸運動態(tài)">第六章 60Co+95Zr在淡水生態(tài)系中的輸運動態(tài)
6.1 材料與方法
60CoCl2+95ZrF4"> 6.1.1 供試核素的化合物:60CoCl2+95ZrF4
6.1.3 水生生態(tài)系
6.1.4 試驗方法
6.2 結果與討論
60Co、95Zr在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配規(guī)律"> 6.2.1 60Co、95Zr在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配規(guī)律
60Co、95Zr在池水中的消長"> 6.2.1.1 60Co、95Zr在池水中的消長
60Co、95Zr在底泥中的滯留動態(tài)"> 6.2.1.2 60Co、95Zr在底泥中的滯留動態(tài)
60Co、95Zr在水生生物中的消長動態(tài)"> 6.2.1.3 60Co、95Zr在水生生物中的消長動態(tài)
60Co、95Zr在水葫蘆中的消長"> 6.2.1.3.1 60Co、95Zr在水葫蘆中的消長
60Co、95Zr在螺螄中的消長"> 6.2.1.3.2 60Co、95Zr在螺螄中的消長
60Co、95Zr在魚體中的消長"> 6.2.1.3.3 60Co、95Zr在魚體中的消長
60Co、95Zr在模擬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遷移模型"> 6.2.260Co、95Zr在模擬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遷移模型
60Co、95Zr的濃集系數(shù)CF"> 6.2.3 水生生物對60Co、95Zr的濃集系數(shù)CF
6.3 主要結論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摘要(英文)
附: 攻博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放射性核素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研究[J]. 趙希岳,史建君,劉立麗,張永熙,陳傳群,王壽祥. 農業(yè)環(huán)境保護. 2001(05)
[2]85Sr、134Cs和60Co在黃土中吸附和遷移的研究[J]. 李禎堂,陳式,王輝,游志均,山本忠利,小川弘道,武部慎一,田中忠夫. 輻射防護. 2000(Z1)
[3]60Co.85Sr和137Cs在黃土包氣帶中遷移的模擬實驗[J]. 倪世偉,姚來根,趙英杰,韓新生,李偉娟,山本忠利,古宮友和. 輻射防護. 2000(Z1)
[4]天然條件下3H在黃土包氣帶中的遷移[J]. 王志明,郭擇德,李書紳,王金生,楊月娥. 輻射防護. 2000(Z1)
[5]用放射性示蹤技術研究海洋沉積物中銥的吸附和解吸行為及其富集機制[J]. 戴雄新,柴之芳,毛雪瑛,歐陽宏,張朝暉. 核技術. 2000(03)
[6]非平衡吸附對核素遷移的影響及平衡速率參數(shù)的確定[J]. 陳家軍,王金生,李合蓮.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00(01)
[7]放射性核素在飽和浙江紅粘土中的遷移[J]. 白慶中,聶永豐,李國鼎. 環(huán)境科學. 2000(01)
[8]137Cs法測定青藏高原土壤風蝕的初步結果[J]. 嚴平,董光榮,張信寶,張一云. 科學通報. 2000(02)
[9]核能發(fā)電已接近巔峰[J]. 洪昀. 國外科技動態(tài). 2000(01)
[10]60Co在模擬生態(tài)系中遷移動力學的研究[J]. 魏建鵬,陳傳群,王壽祥,孫志明,王繼延. 中國核科技報告. 1999(S4)
本文編號:29717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717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