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運河底泥污染物評價及資源化利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07 12:46
為了解北運河底泥物理性質和污染程度,采用柱狀取樣設備,在北運河斷面開展現(xiàn)場底泥采集,測定底泥物理性質、營養(yǎng)鹽及重金屬含量。結果表明:有機質、總氮和總磷平均值分別為30.39 g/kg、0.161%和0.174%,參照評價標準,分別為一級斷面、三級斷面和四級斷面。重金屬Cd、Cr、Ni、Zn、Cu、Pb、As平均值分別為0.39、86.55、29.09、199.82、52.27、33.86、8.26 mg/kg,均超過北京市土壤重金屬背景值,地累積指數(shù)法評價結果表明,上游段重金屬偏中度污染,其中Cd和Zn為中度污染;中下游段為輕度污染。重金屬平均含量處于輕度污染以下,污染程度不嚴重。底泥滿足農用地回用和筑堤材料要求,開拓了資源化利用途徑。
【文章來源】:人民珠江. 2020年08期 第132-138頁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北運河底泥取樣斷面位置
北運河底泥物理性質見圖2。北運河上游取樣斷面的底泥比重偏小,中游和下游比重基本恒定。土粒比重是礦物成分、有機質和有機無機復合膠體含量的加權平均比重,研究表明,當含有大量有機質時,土粒比重將顯著減小[24],說明上游有機質含量可能相對較高。北運河底泥pH值介于7.5~8.5,與上游底泥pH值相比,下游pH值偏高,堿性較強。北運河上游底泥顆粒級配中,1、4號斷面顆粒粒徑d>0.075 mm所占比例大于65%,以細砂為主,而2、3號斷面顆粒粒徑0.005<d≤0.075 mm所占比例較大,以粉粒為主;中游5、6、7號斷面均以細砂為主;下游8、9號斷面均以粉粒為主,占比分別為58.2%和88.9%,而10、11號斷面以細砂為主,占比均大于78%。整體而言,北運河底泥顆粒級配差異較大,以細砂和粉粒為主,黏粒所占比例較小。結合現(xiàn)場底泥樣品性狀(表1),城市段1—4號斷面底泥以黑色淤泥為主,郊野段5—11號斷面以灰色及灰黑色細砂為主,說明北運河城市段和郊野段底泥性狀存在差異,并且不同斷面底泥物理性質差異較大。
重金屬Cd含量在上游呈現(xiàn)升高趨勢,在斷面4達到最大值,在中游呈現(xiàn)下降趨勢,在下游基本穩(wěn)定。上游Cr含量整體高于中下游,中游呈現(xiàn)下降趨勢,下游波動較大。Ni含量在上游波動性較大,整體含量變化不大。Zn含量在上游波動較大,整體呈現(xiàn)升高趨勢,在斷面4達到最大值,在中下游逐漸下降,之后趨于穩(wěn)定。Cu、Pb、As 3種重金屬的變化趨勢基本與Zn相同,上游呈現(xiàn)波動性上升趨勢,中下游逐漸降低趨于穩(wěn)定,不同之處為Cu和Pb在下游呈現(xiàn)略微升高趨勢。綜合分析,營養(yǎng)鹽和重金屬含量均在斷面4呈現(xiàn)最高水平,研究表明,底泥環(huán)境中有機質含量較高時,其分解產(chǎn)物易與重金屬結合,并進一步促進底泥中磷酸鹽釋放,說明斷面4底泥營養(yǎng)鹽和重金屬在環(huán)境反應機制中可能存在協(xié)同作用[3]。圖4 北運河底泥重金屬沿程分布
本文編號:2903278
【文章來源】:人民珠江. 2020年08期 第132-138頁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北運河底泥取樣斷面位置
北運河底泥物理性質見圖2。北運河上游取樣斷面的底泥比重偏小,中游和下游比重基本恒定。土粒比重是礦物成分、有機質和有機無機復合膠體含量的加權平均比重,研究表明,當含有大量有機質時,土粒比重將顯著減小[24],說明上游有機質含量可能相對較高。北運河底泥pH值介于7.5~8.5,與上游底泥pH值相比,下游pH值偏高,堿性較強。北運河上游底泥顆粒級配中,1、4號斷面顆粒粒徑d>0.075 mm所占比例大于65%,以細砂為主,而2、3號斷面顆粒粒徑0.005<d≤0.075 mm所占比例較大,以粉粒為主;中游5、6、7號斷面均以細砂為主;下游8、9號斷面均以粉粒為主,占比分別為58.2%和88.9%,而10、11號斷面以細砂為主,占比均大于78%。整體而言,北運河底泥顆粒級配差異較大,以細砂和粉粒為主,黏粒所占比例較小。結合現(xiàn)場底泥樣品性狀(表1),城市段1—4號斷面底泥以黑色淤泥為主,郊野段5—11號斷面以灰色及灰黑色細砂為主,說明北運河城市段和郊野段底泥性狀存在差異,并且不同斷面底泥物理性質差異較大。
重金屬Cd含量在上游呈現(xiàn)升高趨勢,在斷面4達到最大值,在中游呈現(xiàn)下降趨勢,在下游基本穩(wěn)定。上游Cr含量整體高于中下游,中游呈現(xiàn)下降趨勢,下游波動較大。Ni含量在上游波動性較大,整體含量變化不大。Zn含量在上游波動較大,整體呈現(xiàn)升高趨勢,在斷面4達到最大值,在中下游逐漸下降,之后趨于穩(wěn)定。Cu、Pb、As 3種重金屬的變化趨勢基本與Zn相同,上游呈現(xiàn)波動性上升趨勢,中下游逐漸降低趨于穩(wěn)定,不同之處為Cu和Pb在下游呈現(xiàn)略微升高趨勢。綜合分析,營養(yǎng)鹽和重金屬含量均在斷面4呈現(xiàn)最高水平,研究表明,底泥環(huán)境中有機質含量較高時,其分解產(chǎn)物易與重金屬結合,并進一步促進底泥中磷酸鹽釋放,說明斷面4底泥營養(yǎng)鹽和重金屬在環(huán)境反應機制中可能存在協(xié)同作用[3]。圖4 北運河底泥重金屬沿程分布
本文編號:29032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032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