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苯類及部分氮雜環(huán)類化合物的QSAR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15 08:52
【摘要】:隨著數目極其眾多的有機污染物排人環(huán)境,人們對潛在環(huán)境危害物質的評價和篩選日益依賴于從化合物結構或其它易得參數來進行。定量結構活性相關已作為一種化合物性質及活性的有力的預測工具。污染物的定量結構活性相關研究近年來已是環(huán)境化學重要的發(fā)展方向及活躍的科學前沿。 在以往的QSAR研究中,污染物對環(huán)境生物的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原核生物(細菌、綠藻)或魚類等生物,而污染物對自然界中種類繁多、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huán)起著重要作用的另一大類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毒性危害卻缺乏研究,原因是缺少適合于測定各類化合物對真菌毒性的方法,因此,本論文研究了一種測定各種水溶性物質對真菌毒性的方法,并用這種方法測定了典型污染物取代苯類化合物對真菌(酵母菌)的毒性,并應用定量結構活性相關研究方法建立了一系列預測化合物對酵母菌毒性的方程,同時也比較了化合物對真菌酵母菌的毒性和對其它生物毒性的差異。這是本論文的第一部分工作。 氮雜環(huán)類化合物是一類在農業(yè)上廣為使用的農藥,然而有關它們環(huán)境行為的定量結構活性相關研究卻進行得很少,因此,本論文的另一部分工作是對氮雜環(huán)類化合物的環(huán)境行為(溶解度、辛醇水分配系數、土壤吸附系數)、毒性(對發(fā)光菌、綠藻)進行了定量結構活性相關研究,并得出了比較有益的結果. 本論文創(chuàng)新之處: 1、首次建立了一種適合測定水溶性及非水溶性化合物對真菌毒性的測定方法,這種方法測定準確,而且操作簡便、所需儀器和樣品少,適合于推廣。 2、測定了多種取代苯類化合物對酵母菌的毒性,這批數據為國內外首次報道。 3、通過取代苯類化合物對酵母菌毒性、發(fā)光菌毒性及對魚毒性的比較,發(fā)現單細胞生物酵母菌對取代苯化合物毒性的反應類似于對魚的毒性,表明酵母菌是化合物對高等生物毒性的一個更好的替代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1996
【分類號】:X132
【圖文】:
圖2一1最小產生清晰抑制圈法和瓊脂擴散法測定的金屬離子化合物的毒性比較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最小產生清晰抑制圈測定方法的樹脂都為瓊脂擴散法的三分之一,這與二者測定的指標不同有關,前者為生長抑制,后者為最.
同時也表明用最一LogCmiz圖2一2氯代苯酚對酵母菌的最小產生清晰抑菌圈濃度C(而z)和對真菌Fusarium菌落大小的半抑制濃度伍D50)的關系曲線
本文編號:2793889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1996
【分類號】:X132
【圖文】:
圖2一1最小產生清晰抑制圈法和瓊脂擴散法測定的金屬離子化合物的毒性比較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最小產生清晰抑制圈測定方法的樹脂都為瓊脂擴散法的三分之一,這與二者測定的指標不同有關,前者為生長抑制,后者為最.
同時也表明用最一LogCmiz圖2一2氯代苯酚對酵母菌的最小產生清晰抑菌圈濃度C(而z)和對真菌Fusarium菌落大小的半抑制濃度伍D50)的關系曲線
【引證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鄧秀瓊;焦化廢水氮雜環(huán)化合物降解功能菌的分離、降解特性與代謝途徑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丁峰;2-羥基-14-萘醌光系統(tǒng)II抑制劑和三唑殺菌劑環(huán)境定量構效關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93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938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