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藥渣的預處理及開放式發(fā)酵產L-乳酸的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X787;TQ921.3
【圖文】:
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可發(fā)酵的單糖,如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等。利用纖維逡逑素類物質發(fā)酵產乳酸的流程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預處理、水解、發(fā)酵和乳酸的分離與逡逑提純,其流程如圖2-2所示。下面分別就這四個步驟進行介紹。逡逑纖維素類物質逡逑丨預處理!逡逑入逡逑'邐水解后的邐纖堆素逡逑邐^邋L和木質素j逡逑n廮…:逡逑1邋:逡逑錢為邐f葡萄糖’逡逑「_扭_與板:!逡逑乳酸產品逡逑圖2-2纖維素類生物質發(fā)酵產乳酸的一般流程逡逑2.3.1纖維素類物質的預處理逡逑在生物質中,纖維素含量最多,半纖維素次之,二者之和一般占到60%以上,而木逡逑質素含量一般在10%-30%之間。這三種成分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組成,其結構特點是排逡逑列規(guī)則的纖維素分子聚集成束,形成微纖維,半纖維素位于微纖維之間,好像是填充在逡逑纖維素框架中的填充料。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形成牢固的結合層,緊密包褒著纖維素,阻逡逑礙了酶和纖維素的接觸。因此,預處理的主要目標就是去除木質素,分離纖維素和半纖逡逑維素,增加酶的接觸面積,部分解聚纖維素,增加材料的孔隙率以利于后續(xù)的酶水解[8t)]。逡逑18逡逑
北京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逡逑常見的纖維素類物質的預處理方法如圖2-3所示。預處理方法主要可分為物理法、逡逑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這些預處理方法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逡逑例如,機械粉碎法可增加比表面積,降低聚合度同時還對生物質有剪切作用,但當物料逡逑的粒徑在40目以下時,繼續(xù)粉碎則無法提高物料的水解產率和速率[81];高溫熱解法通逡逑常需要將溫度升到160 ̄180°C以上,造成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的溶解,該過程中會生成某逡逑些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或有毒的物質,如糠醛和5-輕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iiral,逡逑HMF)等。這些物質如果不除去,有可能濃縮并沉淀在生物質上,影響后續(xù)的生物發(fā)酵逡逑過程[82];利用有機溶劑等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結晶纖維素向無定形纖維素轉化,提逡逑高酶解效果
2.3.4乳酸的分離與純化逡逑在工業(yè)化生產過程中,乳酸的分離和純化步驟至關重要,因其對乳酸成品的質量和逡逑成本具有重要影響。傳統(tǒng)的乳酸分離工藝為鈣鹽酸解法,其工藝流程如圖2-4所示。發(fā)逡逑酵液升溫并加入CaO進行堿化處理后,除去其中的菌體、蛋白質等膠體雜質,得到的逡逑乳酸鈣濾液經適當濃縮并在一定條件下結晶后,用離心機分離除去母液。隨后將殘留的逡逑母液和一些蛋白質、糖類及色素洗去后,得到乳酸鈣的白色晶體。加熱溶解該晶體,用逡逑H2S04進行酸解,加入適量的活性炭進行脫色,分離除去CaS04、活性炭濾渣,得到粗逡逑乳酸溶液。再用陰陽離子交換樹脂處理經濃縮后的粗乳酸液,除去其中的Cl\邋S042\逡逑Ca2+、Fe3+等陰陽離子,所得的離子交換液再經濃縮至濃度80%以上,即得到成品乳酸。逡逑該提取方法工藝成熟,操作條件易于控制。但其操作工序多,勞動強度大,每生產1噸逡逑乳酸約產生1噸的CaS04。此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敬軍;;乳酸的生產、應用及其供需情況綜述[J];廣東化工;1988年03期
2 姚明勤;;國內外乳酸的生產和開發(fā)應用[J];精細化工信息;1990年04期
3 劉杰;;乳酸[J];遼寧化工;1991年04期
4 固定化細胞有機酸發(fā)酵研究組;固定化生長細胞乳酸發(fā)酵研究(Ⅱ)——乳酸發(fā)酵抑制因素[J];浙江工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5 曹本昌,徐建林;L-乳酸研究綜述[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1993年03期
6 何勁,雷邦星,郭召媛;乳酸發(fā)酵天然飲料的研制[J];貴州畜牧獸醫(yī);1997年04期
7 汪多仁;乳酸的生產與應用[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技術;1999年01期
8 ;無錫輕工大學L-乳酸中試通過驗收[J];石油化工;2000年03期
9 尚云青;葵仁乳酸發(fā)酵飲料的研究[J];中國乳業(yè);2001年12期
10 郭健;乳酸發(fā)酵枸杞飲料的研制[J];中國商辦工業(yè);200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潔彬;;乳酸發(fā)酵食品的開發(fā)問題[A];北京食品學會1987年年會論文(摘要)[C];1987年
2 隋春光;張麗萍;李大鵬;;谷物乳酸發(fā)酵飲料的研究現狀[A];2007年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周建新;;黃瓜乳酸發(fā)酵飲料的研制[A];北京食品學會成立二十周年學術論文集[C];1999年
4 高云;朱蓓薇;王霞;;黑甜玉米乳酸發(fā)酵產品的開發(fā)[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高年發(fā);盧金照;楊楓;;耦合乳酸發(fā)酵與提取工藝的研究[A];代謝工程和工業(yè)生物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莊英萍;徐國謙;儲炬;王永紅;張嗣良;;不同的中和劑對L(+)-乳酸發(fā)酵的影響[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6年
7 李海軍;林建群;林建強;曲音波;;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乳酸發(fā)酵工藝研究[A];中國資源生物技術與糖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孟憲軍;;凍干法生產乳酸發(fā)酵復合蔬菜固體飲料的研究[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9 柏文靜;唐禮升;邢衛(wèi)紅;;陶瓷超濾膜在乳酸純化工藝中的應用[A];第二屆全國膜分離技術在食品工業(yè)中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張建軍;周山濤;張篪;;綠色油橄欖乳酸發(fā)酵工藝的研究[A];北京食品學會青年科技論文集[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代巧蓉;風味泡菜 色鮮味美[N];云南科技報;2002年
2 江愛民;乳酸產業(yè)生力軍在楚崛起[N];中國航天報;2011年
3 李恩;江河公司乳酸項目投產[N];中國航天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娟;苦參藥渣的預處理及開放式發(fā)酵產L-乳酸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8年
2 張麗;纖維素廢棄物生物制備L-乳酸的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5年
3 田錫煒;基于過程氧代謝和滲透壓應激響應分析的乳酸發(fā)酵優(yōu)化[D];華東理工大學;2015年
4 田康明;途徑工程改造大腸桿菌轉化甘油合成乳酸[D];江南大學;2013年
5 王勇;以廉價生物質生產L-乳酸新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7年
6 周麗;高產高純D-乳酸的E.coli代謝工程菌的構建[D];江南大學;2012年
7 胡金龍;凝結芽孢桿菌LA204高得率高濃度玉米秸稈同步糖化乳酸發(fā)酵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8 趙蕊;Lactococcus lactis有氧呼吸末期乳酸利用酶的鑒定及其調控機制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3年
9 葛向陽;菊芋發(fā)酵生產L-乳酸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9年
10 陶泰河(Thai Ha Dao);木質纖維素和菊芋生物質生產乳酸的生物煉制技術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小云;同步代謝五碳糖和六碳糖產D-乳酸大腸桿菌工程菌的構建及其發(fā)酵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吳慶華;X射線—重離子束復合誘變高產L-乳酸菌株選育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徐春麗;鮮甜玉米、大豆乳酸發(fā)酵飲料的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6年
4 劉聰慧;馬鈴薯乳酸發(fā)酵飲料的工藝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6年
5 張貞婷;凝結芽孢桿菌發(fā)酵兩種堿處理玉米芯生產乳酸的比較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6年
6 姜曉林;豬腸道菌群對乳酸的利用和D型乳酸利用菌的分離、鑒定及代謝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5年
7 孫麗t
本文編號:27837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8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