摻氮瀝青基多孔炭的制備及其氣體吸附性能
【圖文】:
碳材料制備過程中通常引入多孔的模板劑或使用后續(xù)活化過程造孔來得豐富的多孔炭。通常可以通過調控活化劑和炭的比例等條件來制備出具分布的碳材料以滿足不同的需要。如童仕唐[15]以納米二氧化硅為模板,原料,,制備了中孔炭并考察了制備條件對孔分布的影響。研究表明,煤 SiO2為 2:1,活化劑 KOH 與碳比值 4.5:1,活化溫度 850 oC 時,制備得面積可達 1729m2/g,其中中孔占比 98.43%。王曉瑞[16]進行了正交試驗來青活性炭的制備,發(fā)現(xiàn)對活性炭比表面積的影響因素的作用由大到小為>活化時間>碳化溫度>活化溫度。采用最優(yōu)條件:碳化溫度 450oC,炭化in,活化溫度 800oC,活化時間 100min,制備得到了比表面積為 1846m2炭。Wang 等人[17]使用醋酸鎂和檸檬酸鎂為模板劑,以煤瀝青為碳源,9解得到了比表面積高達 1295m2/g 的多孔炭,碳收率在 50%,孔徑分布在Li[18]通過膠體印刻和空氣中固化的步驟,實現(xiàn)了中孔炭的可控制備。將青與硅膠在二氧六環(huán)(或乙醇)與水的混合液中攪拌均勻至緩慢蒸干,便面負載瀝青的硅膠顆粒,經(jīng)過 225~420oC 的膠體印刻過程(圖 1.3),制比表面積在 37~497 m2/g 的中孔炭,相應孔體積在 0.05~2 cm3/g。
圖 1.2 不同溫度下瀝青基炭球的顯微照片[14](a:95 oC,b:105 oC,c:110 oC,d:115 oC,e:120 oC)1.2 The micrographs of pitch-based active carbon spheres prepared at ditemperatures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X701;TQ127.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欣;;可用于海底油氣田的碳納米管補強氟橡膠[J];世界橡膠工業(yè);2015年05期
2 劉慧婷;劉碩瓊;馮宇思;靳建洲;徐明;于永金;;碳納米管的摻入對油井水泥漿性能的影響[J];硅酸鹽通報;2015年02期
3 焦桂萍;陳發(fā)旺;陳紅香;祝維燕;尹燕華;;瀝青基球形活性炭成球工藝研究[J];艦船科學技術;2014年08期
4 張立強;崔琳;王志強;董勇;;微波再生對活性炭循環(huán)吸附SO_2的影響[J];燃料化學學報;2014年07期
5 許軍;姚t2;栗建鋼;吳瑤;;聚苯胺接枝多壁碳納米管/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的結構與力學性能研究[J];材料導報;2014年02期
6 劉潔嶺;湯爭光;陳杰;蔣文舉;江霞;;新型生物質活性炭煙氣脫硫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13年04期
7 吳錦京;石清愛;;改性活性炭煙氣脫硫脫硝的再生性能研究[J];廣州化工;2013年07期
8 宋華;王璐;張嬌靜;李鋒;;氧化鐵改性活性炭的制備及其吸附脫硫性能[J];化工進展;2013年03期
9 劉少俊;高翔;曹飛飛;駱仲泱;岑可法;;孔隙結構對活性炭脫硫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年35期
10 陳建宇;劉資文;李平;于建國;;改性蜂窩狀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碳和氮氣的熱力學[J];化工學報;2012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超;氮摻雜多孔碳材料的合成及其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琳;胺基功能化多孔材料的制備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6年
2 曹泰;氮摻雜碳納米管的制備及其氧還原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3 陳陽明;碳納米管—陶瓷復合材料的制備和性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宋洋;碳納米管/橡膠復合材料的規(guī)模化制備及其在節(jié)油輪胎中的應用[D];北京化工大學;2014年
5 江川;表面引發(fā)不朽聚合功能化碳納米管的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6 田帥;碳納米管與PVA纖維復合增強的水泥基材料的制備與性能[D];重慶大學;2014年
7 劉溪;煙氣活性炭脫硫的實驗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8 石清愛;改性活性炭的煙氣脫硫脫硝的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9 吳濤;活性焦聯(lián)合脫除煙氣中SO_2和NO機理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10年
10 余波;活性炭煙氣脫硫工藝試驗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099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0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