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談判與國內(nèi)政治:對美國與《京都議定書》的雙層博弈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4-16 18:49
【摘要】:美國是國際氣候談判中的關鍵行為體。無論從美國造成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責任來說,還是從美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能力來看,它都是一個環(huán)境大國。但是,美國在進行關于《京都議定書》的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的時候,,其所采取的政策和立場存在著悖論。例如,美國在促進全球氣候變化科學的研究方面發(fā)揮了首要的作用,但是它對通過國際機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承諾非常有限。美國在促使《蒙特利爾議定書》生效的過程中曾經(jīng)發(fā)揮了領導者的作用,但是它在關于《京都議定書》的國際談判中,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為一個拖后者。由此,本文假設一定有某些因素影響了美國對《京都議定書》的政策。但是這些因素具體是什么?其中哪種又最為重要? 本文利用雙層博弈的模式,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后認為:美國對《京都議定書》的外交決策和行為是其政府首腦進行雙層博弈的結果,其中政府首腦所采取的策略是影響美國對該議定書政策的最為重要的因素。美國的政府首腦在參與《京都議定書》的國際談判過程中,一方面要考慮他的提議能否得到其他國際談判參與者的接受,另一方面又要思忖他在國際層面上所達成的協(xié)議能否得到國內(nèi)的批準。這兩個層次上的因素既為政府首腦在《京都議定書》問題上提供了進行外交決策的機會,也對政府首腦的決策造成了限制。由于參加國際談判的政府首腦所采取的策略對國內(nèi)獲勝集合的規(guī)模影響最大,因此它成為影響美國對《京都議定書》政策的最為重要的因素。 具體地說,克林頓政府的首要談判者在關于《京都議定書》的國際談判中,一方面要考慮其他的國際談判者是否接受其提出的立場,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可能達成的國際條約能否得到國內(nèi)的批準。克林頓政府時期由兩類因素(第二層次的權力分配、偏好和可能的聯(lián)盟以及國內(nèi)的批準程序)決定的獲勝集合的規(guī)模是比較小的,但是克林頓政府采取的策略,擴大了僅由這兩類因素決定的獲勝集合的規(guī)模,從而促進了美國與其他國家達成《京都議定書》和該議定書獲得國內(nèi)批準的可能性。但是克林頓政府并沒有把該議定書送交參議院獲得批準,這是因為克林頓政府意識到,《京都議定書》尚沒有完全處在國內(nèi)獲勝集合的范圍內(nèi)——即沒有對關鍵的發(fā)展中國家在減排溫室氣體的承諾問題上作出規(guī)定。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遞交這一議定書也不可能得到國內(nèi)的批準。布什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也是其政府首腦進行雙層博弈的結果。在嚴格的意義上,布什政府時期在《京都議定書》上的獲勝集合僅存在于2001年1月到2001年3月。在這個階段內(nèi),首先在第一層次上,布什政府認為《京都議定書》本身存在著缺陷,并且進一步的國際談判不會使談判各方的獲勝集合得以重合。其次,國內(nèi)因素也對布什政府的 首腦談判者造成了限制。即如果美國不能夠在國際層面上解決減排溫室氣體的低 成本問題以及發(fā)展中因家有意義地參與問題,則國內(nèi)也不會批準該項議定書。最 后,布什政府行使了否決權,宣布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在這個階段內(nèi),決 定獲勝集合規(guī)模的前兩類因素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而美國宣布退出了《京都 議定書》。這也意味著政府首腦的策略對獲勝集合規(guī)模的影響是最大的。為了進 一步考察布于十政府時期國內(nèi)行為者對《京都議定書》的立場和態(tài)度相對于克林頓 政府時期的差異,本文假設美國在宣布退出該議定書后仍然存在著“獲勝集合”, 并且進行了相應的分析。 此外,本文通過分析影響美國對《京都議定書》政策的因素,對雙層博弈模 式本身進行了證實和局部的完善。例如,本文的分析證實,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各國 談判者采取了策略性的行動,使得國際氣候談判成為一個互動的進程。山此證實, 國際因素和國內(nèi)因素在決定國際談判的結果方面是同時和相互發(fā)生作用的。這種 雙層博弈的分析對國際談判結果的解釋要比單一層次分析的解釋力更強。另一方 面,本文通過實際的分析也指出了雙層博弈模式不周全的地方。例如,本文與雙 層博弈模式不同的觀點是:認為過小的獲勝集合未必帶來談判上的優(yōu)勢,而可能 導致在第一層次上不會首先達成任何協(xié)議;同時,一個大的獲勝集合未必必然破 壞主要談判者的談判能力。 最后,本文強調,對影響美國的《京都議定書》政策的因素進行研究,不僅 有助于我們理解美國的環(huán)境外交政策,而且有助于我們理解和解釋國際氣候合 作。美國對《京都議定書》的政策與全球氣候變化機制的創(chuàng)立過程并不是完全分 離或者割裂的兩個事件或者過程,因為本文對前者的研究是在關于《京都議定書》 的多邊談判的背景一「進行的,因此對美國在《京都議定書》上政策的分析有助一于 我們理解全球氣候變化機制的創(chuàng)建過程。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X321
本文編號:2629914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X321
【引證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延軍;東北亞環(huán)境安全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299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299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