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雙向反射率函數(shù)分布的海洋溢油紫外反射光譜特性研究
本文選題:海洋溢油 + 雙向反射函數(shù); 參考:《光子學報》2017年10期
【摘要】:為實現(xiàn)利用采用紫外波段對海水溢油污染進行監(jiān)測,采用了回轉半徑為1 500mm的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測量裝置和工作波段為300~400nm的大視場紫外成像儀,對海水溢油紫外反射光譜特性進行研究.對三種油樣品進行了外場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海水溢油紫外光譜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測量裝置不確定度為3.68%;在天頂角0°和30°,相對太陽方位角0°和45°時,原油樣品與海水的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在紫外波段差別較大.因此,可利用此狀態(tài)下300~380nm工作波段的紫外光學遙感儀器監(jiān)測海水溢油狀態(tài).
[Abstract]:In order to monitor the oil spill pollution in sea water using ultraviolet wave band, a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asuring device with rotation radius of 1 500mm and a large field of view ultraviolet imager with working band 300~400nm are used. The ultraviolet reflectance spectra of seawater oil spill were studied. Field tests on three kinds of oil sample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certainty of the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ocean oil spill spectrum was 3.68, and when the zenith angles were 0 擄and 30 擄, the relative solar azimuth angles were 0 擄and 45 擄, respectively. The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crude oil sample and seawater is different in ultraviolet band. Therefore, the UV remote sensing instrument in 300~380nm operating band can be used to monitor the oil spill in seawater.
【作者單位】: 長春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41527806)資助~~
【分類號】:X55;X8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婁安剛,吳德星,王學昌,奚盤根;三維海洋溢油預測模型的建立(英文)[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2 陳濤;;美國海洋溢油事件的社會學研究[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于占國;日本海洋溢油遷移與轉化研究概況——Ⅱ.海洋溢油的乳化[J];海洋環(huán)境科學;1988年03期
4 陳濤;;美國海洋溢油事件的社會學研究[J];中國海洋社會學研究;2013年00期
5 婁安剛,王學昌,于宜法,奚盤根,俞光耀;蒙特卡羅方法在海洋溢油擴展預測中的應用研究[J];海洋科學;2000年05期
6 張鐵鑄,何樹君;勝利油田海洋溢油回收裝置與回收方法研究[J];油氣田環(huán)境保護;2002年01期
7 楊紅;洪波;陳莎;;海洋溢油模型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海洋湖沼通報;2007年02期
8 韓彬;蔣鳳華;徐曉琴;楊黃浩;王小如;黎先春;;海洋溢油鑒別前處理技術比較研究[J];海岸工程;2008年04期
9 李大鳴;劉江川;吳丹;白玲;;渤海海洋溢油的數(shù)學模型[J];天津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10 鄭雯君;海洋溢油事故處理體系[J];海洋環(huán)境科學;198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濤;;美國海洋溢油事件的社會學研究[A];2012年中國社會學年會暨第三屆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海洋社會學與海洋管理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環(huán)境保護部環(huán)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項目二處 黃金麗 唐艷冬;意大利分級管理應對海洋溢油[N];中國環(huán)境報;2013年
2 田東霖;必須科學評估海洋溢油生態(tài)損害[N];中國海洋報;2007年
3 記者 李青濱 通訊員 鄭立;海委會西太分會舉辦首次西太國家海洋溢油應急培訓班[N];中國海洋報;2009年
4 劉向群;一項達國內領先水平 兩項達國際先進水平[N];中國海洋報;2010年
5 張子倩邋本報通訊員 柳鳳林;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在青揭牌[N];青島日報;2007年
6 記者 蔡巖紅;重點入海排污口將開展在線監(jiān)測[N];法制日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宗斌;SAR海洋溢油監(jiān)測多源信息融合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2 吳丹;渤海海洋溢油數(shù)學模型基本理論及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榮占東;海洋溢油模擬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4 張雯;我國海洋溢油生態(tài)損害賠償?shù)难芯縖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5 夏婷;我國海洋溢油污染責任保險賠償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6 張楠;海洋溢油運動軌跡預測模型的研究與應用[D];大連海事大學;2014年
7 楊寅;基于NRDA的海洋溢油生態(tài)損害評估方法探討及案例分析[D];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1年
8 張樂;消油劑作用下海洋溢油的數(shù)值模擬[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9 吳坤坤;ASAR與MODIS協(xié)同的海洋溢油信息提取[D];山東科技大學;2011年
10 郝友亮;海洋溢油化學指紋分析鑒定方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755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77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