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題:羰基化合物 切入點:冬季 出處:《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014年冬季和2015年夏季在佛山市采集了36個羰基化合物的樣品,檢測出了其中14種化合物并進行了定量分析.結果表明,佛山市冬夏季羰基化合物污染嚴重,采樣期間冬季和夏季平均濃度分別為36.15μg/m~3±3.45μg/m~3和33.25μg/m~3±4.25μg/m~3.冬季三種主要污染物為:甲醛(8.54μg/m~3,23.65%)丙酮(8.20μg/m~3,22.69%)乙醛(5.79μg/m~3,16.03%);夏季主要污染物為:甲醛(14.63μg/m~3,44.01%)乙醛(6.22μg/m~3,18.70%)丙酮(5.23μg/m~3,15.73%);冬季羰基化合物日變化不大,上午與晚上濃度相近,下午濃度略高于上午和晚上;夏季羰基化合物日變化較大,上午與晚上濃度相近,下午濃度明顯高于上午和晚上;佛山市冬季C1/C2和C2/C3的濃度比分別為1.56和14.35,夏季C1/C2和C2/C3的濃度比分別為2.63和15.56.佛山大氣羰基化合物主要來源于人類活動.冬夏季采樣期間甲醛、乙醛、丙酮和丙醛之間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可以表明這些羰基化合物可能有相似的來源.
[Abstract]:Samples of 36 carbonyl compounds were collected in the winter of 2014 and summer of 2015 in Foshan City. Fourteen of them were detected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rbonyl compounds in Foshan City were polluted seriously in winter and summer.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acetaldehyde in winter and summer were 36.15 渭 g / mt3 鹵3.45 渭 g / mt3 and 33.25 渭 g / mt3 鹵4.25 渭 g / m3.The three main pollutants in winter were formaldehyde 8.54 渭 g / mt30.65) acetone 8.20 渭 g / m322.6969) acetaldehyde = 5.79 渭 g / m-1 / r = 16.033.The main pollutants in summer were: formaldehyde = 14.63 渭 g / m-1) acetaldehyde = 6.22 渭 g / m-1) 6.22 渭 g / m-1) acetone 5.23 渭 g / m ~ (315.73mg / g).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and the concentration in the afterno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The concentration ratios of C _ 1 / C _ 2 and C _ 2 / C _ 3 were 1.56 and 14.35 in winter and 2.63 and 15.56 in summer, respectively.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acetone and propionaldehyd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se carbonyl compounds may have similar sources.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國家環(huán)境保護大氣復合污染來源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廣西大學環(huán)境學院;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環(huán)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佛山市環(huán)境保護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105111,41475116,41275134,41675127) 國家環(huán)境保護大氣復合污染來源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SCAPC201401)
【分類號】:X5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娟;馮艷麗;傅家謨;盛國英;;植物排放的羰基化合物及其與大氣的交換[J];生態(tài)環(huán)境;2008年01期
2 李中陽;呂文英;遲玉廣;;環(huán)境中羰基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8期
3 劉景華;;精油——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測定——鹽酸羥胺法[J];香料與香精;1980年01期
4 劉景華;;精油——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測定——游離羥胺法[J];香料與香精;1981年02期
5 李宏祺;;縮羰基化合物化學及合成[J];香料香精化妝品;1985年03期
6 蔡瑞芳,衛(wèi)景德,何世輝,陳志祥;鈰、釤、鐿的甲基(或苯基)化合物與羰基化合物的反應[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年04期
7 申南竹;;食用油類中的羰基化合物[J];化學工程師;1991年03期
8 陳越磊;羰基化合物的烯丙基化反應[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03年12期
9 馮艷麗;何秋生;文晟;盛國英;傅家謨;;廣州市大氣羰基化合物污染初探[J];廣州環(huán)境科學;2004年02期
10 呂輝雄;文晟;馮艷麗;王新明;畢新慧;盛國英;傅家謨;;廣州醫(yī)院低分子量羰基化合物研究[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艷麗;黃娟;熊斌;傅家謨;盛國英;;上海市大氣羰基化合物水平研究[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09年
2 何珍;胡俊毅;蘭靜波;宋飛杰;游勁松;高戈;;一種溫和的兩步構筑1,3-二羰基化合物的方法[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5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3 駱娜;劉兆榮;劉曉途;張然;屈笑;劉洋;;高校內不同微環(huán)境中羰基化合物暴露水平和分布初步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2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4 徐大振;張葵;邵永臣;黃有;陳茹玉;;一種兩底物三組分反應合成1,7-二羰基化合物的新方法[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有機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5 劉曉途;駱娜;劉兆榮;;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空氣中羰基化合物的分析條件優(yōu)化[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2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6 郭輝;莊玉偉;王穎;曹健;趙根鎖;張國寶;;β-烷氧基羰基化合物的紅外光譜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7 黃娟;魯顯楷;莫江明;張煒;;模擬N沉降對苗圃植物排放羰基化合物的影響[A];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第十二章)[C];2014年
8 呂志鋒;岳家軍;胡宏紋;徐建華;;四氰基苯與烯烴和β-二羰基化合物的多組分光化反應[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光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9 張鳳;萬小兵;;Co/TBHP催化的1,4-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7分會:有機化學[C];2014年
10 肖峰平;張振華;王劍波;;β-羥基-α-重氮羰基化合物與TMSX的反應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四屆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娟;上海市大氣羰基化合物濃度及其植物排放源研究[D];上海大學;2010年
2 呂輝雄;廣州市典型醫(yī)院空氣中羰基化合物等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3 馮艷麗;廣州室內室外空氣中羰基化合物及其來源的初步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4 余應新;大氣羰基化合物碳同位素及大氣有機污染物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5 李劍;大氣中羰基化合物PFPH/GC/MS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應用[D];上海大學;2009年
6 陳茂深;針葉木漿纖維對再造煙葉主流煙氣中揮發(fā)性羰基化合物的影響機制研究[D];江南大學;2015年
7 王詩文;A_4C_8H_2O_6(A=Li/Na)與聯(lián)苯醌類羰基化合物的制備及鋰/鈉離子電池性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4年
8 陳立群;亞銅催化的分子內活潑亞甲基以及羰基化合物烯醇氧烯基化反應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黃現強;釩氧簇及Zn(Cu)-MOFs選擇性催化合成羰基化合物[D];北京理工大學;2014年
10 邵友東;亞胺的烯化和加成反應[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小兵;基于炔羰基化合物與烯烴的轉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王芳;利用濾膜系統(tǒng)(FP)和氣質聯(lián)用研究上海市大氣中羰基化合物[D];上海大學;2015年
3 繆勇波;α-氟-α-取代羰基化合物的合成及應用[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4 張俊凱;β-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與氟化反應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5 王丹;可見光誘導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α-溴代反應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邢立娟;脂肪胺與1,3-二羰基化合物的氧化碳—碳成鍵反應[D];南開大學;2015年
7 邱發(fā)東;對稱的噻吩并[2,3-b]噻吩鄰氨基腈化物與羰基化合物的反應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8 祝培濤;銅促進的α-三氟甲硫/硒基-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D];福州大學;2014年
9 張云庭;葉片及土壤中高分子量羰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6年
10 文靜;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aza-Michael addition反應和Michael/retro-Claisen condensation串聯(lián)反應的綠色合成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
15633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56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