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州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
本文關(guān)鍵詞:2015年福州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 出處:《環(huán)境科學(xué)研究》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PM PM. 區(qū)域輸送 污染累積
【摘要】:為了解福州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狀況,利用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發(fā)布的實時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資料,結(jié)合氣象資料和HYSPLIT4軌跡模式,分析了2015年福州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和典型污染過程.結(jié)果表明:2015年福州市ρ(PM_(10))、ρ(PM_(2.5))年均值分別為55.8和29.2μg/m~3,均低于GB 3095—2012《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標準》二級標準限值.顆粒物濃度季節(jié)性變化特征明顯,表現(xiàn)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變化特征.ρ(PM_(2.5))/ρ(PM_(10))為52%,普遍低于我國東部其他大中城市;日際變化明顯,受混合層高度日變化和機動車排放的影響,呈雙峰形態(tài).ρ(PM_(2.5))/ρ(PM_(10))日變化趨勢與ρ(PM_(10))日變化特征相反,即ρ(PM_(10))高時ρ(PM_(2.5))所占比例低,ρ(PM_(10))低時ρ(PM_(2.5))所占比例高,表明早晚高峰機動車排放所造成的顆粒物污染以粗顆粒物貢獻為主.福州市顆粒物污染天氣成因主要有"積累型"和"輸送型"污染.2015年1月5—6日發(fā)生的污染過程,是在一次靜穩(wěn)、高濕天氣形勢下,本地排放的污染物在不利于擴散的氣象條件下聚集、二次轉(zhuǎn)化,導(dǎo)致顆粒物濃度升高、能見度降低.2015年1月17—19日的污染過程主要是北方污染物隨冷空氣輸送南下,導(dǎo)致本地顆粒物濃度迅速升高、能見度迅速降低.研究顯示,福州市PM_(10)和PM_(2.5)優(yōu)良率較高,顆粒物污染主要發(fā)生于冬季,污染成因包括局地累積和區(qū)域輸送.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pollution in Fuzhou City, the real-tim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data released by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General Station, combined with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HYSPLIT4 trajectory model, were u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ypical pollution processe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n Fuzhou on 2015 were analyzed. The annual mean values of 蟻 -PMP _ (2.5) are 55.8 渭 g / m ~ (3) and 29.2 渭 g / m ~ (3), respectively. All of them are lower than the second class limit of the Standard of Ambient Air quality.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 is obvious, which is high in winter and spring.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in summer and autumn are: 蟻 _ PPM _ (2. 5) / 蟻 _ (P _ (P) P _ P _ (10)) is 52th, which is generall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large and medium citi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mixing layer height and the emission of motor vehicles are obvious in the daytime. The trend of diurnal variation is opposite to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蟻 PPM _ (10). That is to say, the proportion of 蟻 / PM1 / 10 is low when it is high, and the proportion is high when it is low (p / PM/ / /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coarse particulate matter is the main factor caused by motor vehicle emission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and the weather causes of particulate pollution in Fuzhou are mainly "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 Pollution. The pollution process that occurred from 5 to 6 January 2015. It is in the condition of static and stable, high humidity weather, the local emission of pollutant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iffusion of the weather conditions, secondary transformation, resulting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creased. The pollution process from 17 to 19 January 2015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northward pollutants flowing southward with the cold air leading to the rapid increase of local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 and the rapid decrease of visibility. In Fuzhou,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PMSP (10) and PMSP (2.5) are higher. The pollu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mainly occurs in winter. The causes of pollution include local accumulation and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作者單位】: 福建省氣象科學(xué)研究所;福建省氣象臺;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項目(41461164007) 福建省自然科學(xué)基金項目(2016J05091) 福建省氣象局青年科技專項(2016q01)
【分類號】:X513
【正文快照】: 當前,大氣顆粒物(Particulate Metter,PM)已成為影響我國大中城市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的重要污染物,對人體健康、大氣環(huán)境和氣候變化具有重要影響.大量流行病學(xué)研究表明,大氣顆粒物可以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危害,主要表現(xiàn)在對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過敏癥狀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對疾病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霞;;城市大氣顆粒物污染治理簡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2 陳旭;吳永紅;;對大氣顆粒物污染及防治措施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2011年12期
3 溫化冰;;城市大氣顆粒物污染治理方案[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12年13期
4 楊郁枝,李琳;長春市大氣顆粒物污染來源的鑒別[J];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1995年02期
5 ;上海市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簡介[J];自然雜志;2013年05期
6 ;江蘇省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管理辦法[J];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報;2013年16期
7 常錦會,李茂靜,王軍林;唐山市大氣顆粒物污染及防治對策[J];能源環(huán)境保護;2004年01期
8 闞海東,陳秉衡,汪宏;上海市城區(qū)大氣顆粒物污染對居民健康危害的經(jīng)濟學(xué)評價[J];中國衛(wèi)生經(jīng)濟;2004年02期
9 陳建華,王瑋,劉紅杰,岳欣,李紅,湯大鋼;北京市交通路口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研究(Ⅰ)——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環(huán)境科學(xué)研究;2005年02期
10 郭振華,胡可信,董君英;低標準道路綠化對城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的影響[J];湖南城市學(xué)院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5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白向玉;張輝;劉漢湖;裴宗平;;某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分析研究[A];中國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會2006年學(xué)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6年
2 白志鵬;游燕;;大氣顆粒物污染與健康效應(yīng)[A];環(huán)境與健康:河北省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會環(huán)境與健康論壇暨2008年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李沛;辛金元;王躍思;王式功;潘小川;李國星;;北京市大氣顆粒物污染對人群死亡率的影響研究[A];S7 氣候環(huán)境變化與人體健康[C];2012年
4 周亮;梅凡民;張莎;傅成誠;;西安市春季大氣顆粒物污染特性研究[A];惡臭污染管理與防治技術(shù)進展[C];2009年
5 車瑞俊;劉大錳;袁楊森;;北京市冬季大氣顆粒物污染水平和影響因素研究[A];第九屆全國氣溶膠會議暨第三屆海峽兩岸氣溶膠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周學(xué)華;王哲;郝明途;楊凌霄;王文興;;濟南市春季大氣顆粒物污染研究[A];中國氣象學(xué)會2006年年會“大氣成分與氣候、環(huán)境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7 朱瑞霞;陳亞紅;鄧芙蓉;姚婉貞;吳少偉;;大氣顆粒物污染對COPD預(yù)后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xué)會呼吸病學(xué)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8 徐東群;張文麗;戚其平;崔九思;胡俊明;姚孝元;劉建榮;張愛軍;董小艷;王焱;張瑋;覃今勝;;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及細顆粒物整體生物效應(yīng)的研究[A];新世紀預(yù)防醫(yī)學(xué)面臨的挑戰(zhàn)——中華預(yù)防醫(yī)學(xué)會首屆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9 韓力慧;莊國順;孫業(yè)樂;王自發(fā);;北京大氣顆粒物污染的本地源與外來源——元素示蹤法估算礦物氣溶膠外來源[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xué)學(xué)術(shù)報告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馮通;“二次粒子和揚塵”承擔(dān)一半以上“罪責(zé)”[N];太行日報;2014年
2 孫文;專家會診北京大氣顆粒物污染[N];中國機電日報;2002年
3 ;高!安妒帧弊钤鐚M2.5展開追蹤[N];文匯報;2013年
4 閆艷 李莉 高杰;完不成目標任務(wù)就限批[N];中國環(huán)境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李軍;環(huán)境與健康工作如何依法推進?[N];中國環(huán)境報;2014年
6 早報記者 韓曉蓉 實習(xí)生 戴心怡;PM0.5:比PM2.5小但危害大[N];東方早報;2013年
7 記者 陸文軍 俞菀 吳振東 葉健;“霾禍”席卷半個中國,,治霾難道真沒招?[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8 李長安;霧霾發(fā)出的“紅色警報”[N];西部時報;2013年
9 胡儉 黨生 吳明;“灰塵量”考核不達標暫停環(huán)評[N];揚州日報;2012年
10 ;北京媒體“藍天219行動”啟動[N];北京日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2條
1 王雪梅;上海市區(qū)與崇明島東灘濕地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14年
2 李沛;北京市大氣顆粒物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危害風(fēng)險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1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曙艷;南京東郊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及其采樣技術(shù)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xué);2015年
2 王鵬;哈爾濱市大氣顆粒物污染危害健康的經(jīng)濟損失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xué);2015年
3 蔣婷梅;南京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狀況與南理工人群上呼吸道感染關(guān)聯(lián)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xué);2016年
4 張瑋;南京地區(qū)大氣顆粒物污染近況及其與相關(guān)氣象因子的關(guān)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xué);2016年
5 李云晶;哈爾濱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15年
6 陶秀君;盤錦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狀況與健康風(fēng)險評估[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15年
7 李海華;成都市城東區(qū)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07年
8 楊健兒;上海市近地表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及來源分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9 梁越;南昌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及其潛在危害[D];南昌航空大學(xué);2010年
10 段慧玲;北方某市區(qū)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與化學(xué)組分解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1406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0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