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水動力作用下泥沙對磷的吸附特征

發(fā)布時間:2017-12-08 20:23

  本文關鍵詞:水動力作用下泥沙對磷的吸附特征


  更多相關文章: 水動力作用 懸沙 加長型環(huán)形水槽 水流流態(tài) 吸附-沉降試驗 淮河泥沙吸附行為


【摘要】:為了研究水動力作用下泥沙對磷的吸附規(guī)律,在加長型環(huán)形水槽中進行不同流速、初始磷質(zhì)量濃度及含沙量條件下泥沙對磷的吸附以及磷在水深方向的分布規(guī)律試驗。結果表明,加長型環(huán)形水槽內(nèi)試驗段流速的垂向分布滿足對數(shù)規(guī)律。溶解性活性磷酸鹽質(zhì)量濃度在水深方向非均勻分布,中部水深處磷質(zhì)量濃度達到最大值。流速影響下的吸附規(guī)律取決于水相磷質(zhì)量濃度:磷質(zhì)量濃度較低時,流速越大對應的單位泥沙吸附量越小;磷質(zhì)量濃度較高時,流速越大對應的吸附量就越大。泥沙質(zhì)量濃度越小,初始磷質(zhì)量濃度越大,單位質(zhì)量泥沙對磷的吸附量越大。一階、二階動力學方程能夠更好地表征淮河泥沙的吸附行為。伴隨著泥沙沉降,水體磷質(zhì)量濃度先增大、后降低,且在沉降0.25 h達到最大值。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409085,51239003) 水利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201501007) 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開放研究基金(2015HLG01)
【分類號】:X52;X143
【正文快照】: adsorption-deposition experiment;adsorption behavior of sediment in Huaihe River泥沙作為天然河流的重要組成因子,其表面的大量活性物質(zhì)會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1]等吸附水體中的污染物,影響水體水質(zhì)。磷是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主要控制性因子[2-4],其與泥沙顆粒表面具有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洋;余維維;成浩科;李金書;唐洪武;;淮河中游泥沙對磷吸附/解吸規(guī)律[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4期

2 趙汗青;唐洪武;李志偉;袁賽瑜;肖洋;吉飛;;河湖水沙對磷遷移轉(zhuǎn)化的作用研究進展[J];南水北調(diào)與水利科技;2015年04期

3 王道增;周旭;朱紅偉;程鵬達;鐘寶昌;;再懸浮底泥污染物在水體中的分層釋放特征[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14年05期

4 唐洪武;袁賽瑜;肖洋;;河流水沙運動對污染物遷移轉(zhuǎn)化效應研究進展[J];水科學進展;2014年01期

5 徐華;夏云峰;陳中;吳道文;;崩破波作用下粉沙懸浮運動特性的試驗研究[J];泥沙研究;2012年05期

6 孫東坡;李彬;童彤;張曉雷;楊真真;;河流泥沙的環(huán)境效應分析[J];灌溉排水學報;2010年06期

7 周家俞;劉亞輝;吳門伍;王召兵;陳廣云;;泥沙粒徑與水流紊動關系試驗研究[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06年05期

8 郭長城;王國祥;喻國華;;天然泥沙對富營養(yǎng)化水體中磷的吸附特性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6年09期

9 李一平,逄勇,陳克森,彭進平,丁玲,金鷹;水動力作用下太湖底泥起動規(guī)律研究[J];水科學進展;2004年06期

10 張斌亮,張昱,楊敏,黃清輝,劉敏;長江中下游平原三個湖泊表層沉積物對磷的吸附特征[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鐘成華;三峽庫區(qū)水體富營養(yǎng)化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吉飛;李志偉;趙汗青;;水動力作用下泥沙對磷的吸附特征[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1期

2 高小孟;李一平;杜薇;羅瀲蔥;李慧峗;戴淑君;許益新;張興通;邱勇軍;;太湖梅梁灣湖區(qū)懸浮物動態(tài)沉降特征的野外觀測[J];湖泊科學;2017年01期

3 李玲;張晴晴;申禹;;水環(huán)境中營養(yǎng)鹽磷在生物膜上吸附熱力學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6年06期

4 陳方鑫;張含玉;方怒放;史志華;;利用兩種指紋因子判別小流域泥沙來源[J];水科學進展;2016年06期

5 于楊;黃廷林;史建超;文剛;;水源水庫致嗅類揮發(fā)性有機硫化物時空變化特性[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6年10期

6 傅伯杰;潘乃青;;中國自然地理學綜合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6年07期

7 金曉丹;吳昊;王啟明;高何鳳;狄瑜;陳何瀟;曹紅軍;陳秋穎;;鈣離子和pH對長江河口青草沙水庫水體磷濃度的影響[J];環(huán)境工程技術學報;2016年05期

8 王俊嶺;秦全城;張玉玉;張雅君;馮萃敏;許萍;李俊奇;;河砂對徑流污染物吸附效果試驗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6年09期

9 邱陽;苗作云;劉學芝;;藻華黑水團對上覆水體營養(yǎng)鹽變化的模擬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6年03期

10 施科;方磊;夏禹明;;土工格室降低湖泊內(nèi)源釋放模擬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16年S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江成;水體擾動對藻生長機制與QCS水庫富營養(yǎng)化控制的影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2 王金霞;溶藻細菌S7溶藻特性、機理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3 謝恩;環(huán)形推流反應器流態(tài)分析及反硝化除磷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4 王曉青;三峽庫區(qū)澎溪河(小江)富營養(yǎng)化及水動力水質(zhì)耦合模型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5 官滌;巢湖西半湖水華暴發(fā)的多元驅(qū)動因子分析及趨勢預測[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6 卜發(fā)平;臨江河回水河段富營養(yǎng)化特性、機制及人工浮床控制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7 鄭劍鋒;臨江河回水區(qū)富營養(yǎng)化預測及生態(tài)浮床治理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8 黃鈺鈴;三峽水庫香溪河庫灣水華生消機理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7年

9 張明亮;河流水動力及水質(zhì)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帆琦;沙茜;張維昊;詹穎菲;何君;楊彎彎;韓峰;;武漢東湖和南湖沉積物中磷形態(tài)分布特征與相關分析[J];湖泊科學;2014年03期

2 夏波;張慶河;蔣昌波;聶小保;;水體紊動作用下湖泊泥沙解吸釋放磷的實驗研究[J];泥沙研究;2014年01期

3 唐洪武;袁賽瑜;肖洋;;河流水沙運動對污染物遷移轉(zhuǎn)化效應研究進展[J];水科學進展;2014年01期

4 朱紅偉;程鵬達;鐘寶昌;王道增;;Hydrodynamic effects on contaminants release due to rususpension and diffusion from sediments[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3年05期

5 Yang XIAO;Xiao-lian ZHU;Hao-ke CHENG;Kai-jie LI;Qi LU;Dong-fang LIANG;;Characteristics of phosphorus adsorption by sediment mineral matric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J];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3年03期

6 王雯雯;王書航;姜霞;王巖;王金枝;;洞庭湖沉積物不同形態(tài)氮賦存特征及其釋放風險[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13年06期

7 申禹;李玲;;附著生物膜的泥沙顆粒對磷的吸附特性研究[J];水利學報;2013年04期

8 朱紅偉;蔣基安;程鵬達;王道增;;泥沙污染物起動再懸浮釋放機理[J];水科學進展;2013年04期

9 FAN Jing-yu;HE Xiao-yan;WANG Dao-zeng;;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ediment size and porosity on contaminant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interfacial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3年01期

10 鄭西來;張俊杰;陳蕾;;再懸浮條件下沉積物內(nèi)源磷遷移-轉(zhuǎn)化機制研究進展[J];水科學進展;2013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福盛;;泥沙顆粒在靜水中沉降的聚結現(xiàn)象和處理[J];人民長江;1980年01期

2 劉博;楊愛;;多泥沙河流中泥沙與污染物相互作用機理研究進展[J];江蘇環(huán)境科技;2007年S2期

3 韋鶴平,黃曉琛,李敏;長江口泥沙對磷的緩沖作用研究[J];蘇州城建環(huán)保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4 溫志敏,劉振英;河流泥沙顆粒的全靜態(tài)沉降分析技術[J];中國粉體技術;1999年05期

5 向治安;長江泥沙顆粒級配分析技術的發(fā)展與展望[J];水文;1993年02期

6 王華;逄勇;謝飛;;感潮江段影響的湖庫水文、水質(zhì)及泥沙基本特征[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7年03期

7 夏波;張慶河;蔣昌波;聶小保;;水體紊動作用下湖泊泥沙解吸釋放磷的實驗研究[J];泥沙研究;2014年01期

8 陳明洪;方紅衛(wèi);陳志和;;泥沙顆粒表面磷吸附分布的實驗研究[J];泥沙研究;2009年04期

9 劉明月,劉木林;GDY—1型光電顆粒分析儀測定粗顆粒泥沙級配的方法試驗[J];水文;1991年02期

10 何用,李義天,郜會彩,王家生;泥沙污染水質(zhì)模型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秀麗;時文博;王德忠;劉樹群;曹燁;;黃河山東段泥沙顆粒分析技術綜述[A];山東水利科技論壇2007[C];2007年

2 趙淑饒;趙新生;李靜;;黃河水文現(xiàn)代泥沙粒度粒形分析技術及應用[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zhuǎn)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二卷)[C];2010年

3 張娜;孫連成;;華能營口電廠三期工程取排水泥沙及溫排水數(shù)學模型試驗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4 方紅衛(wèi);;環(huán)境泥沙的表面特性與模型[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呂曼;王秀芳;;山東黃河泥沙顆粒分析技術研究與展望[A];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水文泥沙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6 徐嘯;佘小建;崔崢;;港口、航道泥沙驟淤問題初探[A];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水文泥沙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7 李肖肖;趙曉冬;;河口海岸地區(qū)取水工程泥沙淤積研究分析[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C];2011年

8 王榮新;林云發(fā);楊波;馬繼建;胡家慶;;泥沙觀測重量法與體積法換算方法研究[A];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水文泥沙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9 王道增;樊靖郁;鐘寶昌;;上海長江口陳行水庫泥沙沉降率研究[A];第九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十二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附錄C 泥沙物理量、術語及有關規(guī)定[A];水利水電工程泥沙設計[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記者 傅菁 特約記者 周明;長江泥沙分析實現(xiàn)“數(shù)字化”[N];人民長江報;2006年

2 呂曼;山東水文水資源局泥沙顆粒分析資料通過復審[N];黃河報;2006年

3 陶小軍;“黃河·龍”的泥沙人生[N];黃河報;2009年

4 記者 傅菁 賈茜 通訊員 周波;三峽泥沙報汛掃除盲區(qū)[N];人民長江報;2014年

5 通訊員 張勇林 周明 記者 劉志偉;長江水文在全國率先實現(xiàn)泥沙自動報汛[N];科技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馬菲;泥沙顆粒運動規(guī)律及非線性分析[D];天津大學;2012年

2 陳志和;泥沙吸附重金屬銅離子后表面形貌及結構特征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3 陳明洪;泥沙顆粒吸附磷的規(guī)律及微觀形貌變化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4 張二鳳;長江中下游人類活動對河流泥沙來源及入海泥沙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金鳳;基于格子玻耳茲曼方法的粘性泥沙絮凝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6 曹永港;考慮尺度效應的泥沙顆粒周圍水動力特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7 趙慧明;泥沙顆粒生長生物膜后基本物理性質(zhì)的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博;延河水環(huán)境治理工程寶塔山橡膠壩泥沙清淤方案分析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5年

2 郭巍巍;泥沙分選裝置設計與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3 王劍;降雨驅(qū)動下侵蝕泥沙顆粒分選特征及搬運機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4 邢茹;床面泥沙暴露度研究及其在起動公式中的應用[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6年

5 史金權;泥沙分選裝置分選流場數(shù)值模擬[D];鄭州大學;2016年

6 崔賀;河口粘性泥沙基本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7 王澍;淤積泥沙渾限狀態(tài)微觀結構的分析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3年

8 李俊;激光泥沙顆粒分布測試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9 趙明;粘性泥沙的絮凝及對河口生態(tài)的影響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10 黃敏;泥沙對總磷的吸附與釋放研究及總磷含量預測[D];重慶交通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26771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26771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f73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