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僧傳》看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徒人格的塑造
發(fā)布時間:2017-10-01 16:20
本文關鍵詞:從《高僧傳》看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徒人格的塑造
【摘要】: 魏晉南北朝正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的發(fā)展時期,本文立足對《高僧傳》中佛教徒的人格形象進行研究,擬探討佛教徒形象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林中的重大轉變及在士林中的影響,通過譯經(jīng)、取經(jīng)以及教義闡釋和學理研究所產(chǎn)生的學問僧、論僧,及他們對佛教哲學、史學和目錄學等方面的貢獻,來分析佛徒與儒士形象的逐步一致性。以《高僧傳》為解讀對象,從三個部分對佛教徒人格形象及其形成過程、特點和影響進行一定的分析研究,以期略微彌補學界以往在這方面研究缺乏的遺憾。第一部分分析《高僧傳》中佛教徒的人格形象,指出四種佛教徒類型及其形象特征漸趨儒家理想人格形象;第二部分例證佛教徒人格形象的形成過程,指出這個過程體現(xiàn)于佛教徒在社會現(xiàn)實中的具體文化活動中;第三部分總結佛教徒人格形象的特點及在后來中國佛教發(fā)展過程中的影響。
【關鍵詞】:《高僧傳》 佛教徒 人格形象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B949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文獻綜述5-9
- 引言9
- 1. 《高僧傳》中佛教徒的人格形象9-13
- 1.1 學問甚高,,有志之士9-10
- 1.2 道德純美,仁義之士10-12
- 1.3 灑脫不拘,風流之士12
- 1.4 涉足政壇,受用之士12-13
- 2. 佛教徒人格形象的形成過程13-23
- 2.1 通過向名士的轉換提升僧人的文化人格13-14
- 2.2 通過對佛教哲學思想、文化的傳播塑造完美人格14-16
- 2.3 通過參與社會學術生活滲透和傳揚宗教人格16-21
- 2.4 通過對佛學學理的建樹標立理想人格21-23
- 3. 佛教徒人格形象的特點及其影響23-27
- 3.1 佛教徒人格形象的主流化23-24
- 3.2 佛教徒人格形象的中土化24-26
- 3.3 佛教徒人格形象對中國佛教的影響26-27
- 結語27
- 注釋27-30
- 參考文獻30-32
- 致謝32-3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周海平;簡論慧皎《高僧傳》的學術價值[J];常熟高專學報;2004年05期
2 蘇晉仁;佛教目錄研究五題[J];佛學研究;2000年00期
3 吳平;論《出三藏記集》的目錄學價值[J];法音;2002年05期
4 鄔錫鑫;魏晉玄學與佛學的中國化[J];貴州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本文編號:9544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95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