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校讀記—— 兼談《湯用彤全集》的編校經(jīng)過

發(fā)布時間:2017-09-25 14:41

  本文關(guān)鍵詞:《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校讀記—— 兼談《湯用彤全集》的編校經(jīng)過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兩晉南北朝 湯用彤 中國佛教史 漢魏 全集 任繼愈 校讀 編校 校訂 季羨林


【摘要】:正湯用彤先生(1893-1964)既是接通華梵、道果圓滿的佛學大師,也是學貫中西、熔鑄古今的學界大儒,堪稱享譽世界的文化巨擘。他的學術(shù)造詣以中國佛教史為最,其傳世名著是《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該書由單篇論文肇始,進而以講義形式補充,經(jīng)廿年苦心孤詣,四易其稿而成。這部巨著使中國佛教史研究別開生面,至今,海內(nèi)外學者仍共譽此書為"最有權(quán)威之作"[1],"中國佛教研究中最寶貴的研究成果"[2]。
【作者單位】: 天津社科院哲學研究所;
【關(guān)鍵詞】兩晉南北朝 湯用彤 中國佛教史 漢魏 全集 任繼愈 校讀 編校 校訂 季羨林
【分類號】:B949
【正文快照】: 湯用彤先生(1893-1964)既是接通華梵、道果圓滿的佛學大師,也是學貫中西、熔鑄古今的學界大儒,堪稱享譽世界的文化巨擘。他的學術(shù)造詣以中國佛教史為最,其傳世名著是《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該書由單篇論文肇始,進而以講義形式補充,經(jīng)廿年苦心孤詣,四易其稿而成。這部巨著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建永;;從《高僧傳》研究看湯用彤治中國佛教史的門徑[J];哲學研究;2009年05期

2 王欣瑞;;湯用彤中國佛教史研究方法探析[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李靜;佛教初傳入華的幾種說法[J];佛教文化;2005年05期

4 張淼;;論湯用彤佛學研究的特色[J];宗教學研究;2007年01期

5 楊會;;湯用彤對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的貢獻[J];新學術(shù);2008年06期

6 湯用彤;趙建永;;佛典舉要[J];中國哲學史;2008年02期

7 牟鐘鑒;研究宗教應(yīng)持何種態(tài)度──重新認識湯用彤先生的一篇書跋[J];佛教文化;1996年05期

8 孫尚揚;湯用彤對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思想脈絡(luò)的疏尋[J];中國哲學史;2001年02期

9 王煜;實踐無為而治的佛學家掃描──評介麻天祥《湯用彤評傳》[J];甘肅社會科學;1996年01期

10 陳士強;《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講解[J];法音;199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季羨林;;鳩摩羅什時代及其前后龜茲和焉耆兩地的佛教信仰[A];龜茲學研究(第二輯)[C];2007年

2 季羨林;;佛教傳入龜茲和焉耆的道路和時間[A];龜茲學研究(第三輯)[C];2008年

3 楚草;;江陵古代僧人[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一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1993年

4 賈應(yīng)逸;;克孜爾第114窟探析[A];龜茲學研究(第一輯)[C];2006年

5 徐心希;;閩臺佛教的宗派與傳承——以佛教福州鼓山系為中心[A];閩臺文化研究[C];2006年

6 吳相洲;;永明體的產(chǎn)生與佛經(jīng)轉(zhuǎn)讀關(guān)系再探討[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牟鐘鑒;;中國宗教學三十年[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亮 敖祥菲;湯一介:網(wǎng)絡(luò)時代也需要《儒藏》[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6年

2 記者 史涌濤;縱論大同在中國佛教史地位[N];大同日報;2010年

3 宗教所 楊曾文;在學習中研究 在研究中寫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4 葉皓;南京:中國佛教史上的學術(shù)中心[N];中國民族報;2010年

5 云岡石窟研究院 張焯;徐州高僧與云岡石窟[N];中國文物報;2007年

6 溫金玉;中國佛教信仰結(jié)構(gòu)解析[N];中國民族報;2006年

7 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肇慶旅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黃柏權(quán);珠江文化的哲圣——六祖惠能[N];廣東科技報;2007年

8 中國政法大學哲學系教授 俞學明;明代佛教研究的扛鼎之作[N];光明日報;2010年

9 王恒;對云岡石窟深入調(diào)查研究的思考[N];大同日報;2009年

10 本版編輯 溫金玉 楊曾文 釋理凈 釋濟民 釋悲寂 方林泉 戎雪海 釋怡藏;佛學泰斗 改革先驅(qū)[N];中國民族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樦;釋寶唱與《比丘尼傳》[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楊文斌;一心與圓教[D];蘇州大學;2008年

3 楊發(fā)鵬;兩晉南北朝時期河隴佛教地理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丹;《大乘大義章》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5 王志遠;論漢魏六朝時期的中國佛教表現(xiàn)藝術(shù)[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6 史文;禪觀影像論[D];復旦大學;2006年

7 程曦;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8 李鐵華;陰陽五行與四大五蘊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9 紀峗;慧皎《高僧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10 于海波;清代凈土宗著述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艷;兩晉南北朝與唐代比丘尼僧團比較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2 韓雷;剖析《牟子理惑論》中佛與儒、道的異同[D];西南大學;2007年

3 韓陽;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與法律[D];蘇州大學;2007年

4 劉麗娜;《法苑珠林·感應(yīng)緣》中的鬼[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5 尹晶;從《高僧傳》看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徒人格的塑造[D];新疆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璐;東晉南北朝時期的佛道之爭[D];西北大學;2009年

7 楊容;謝靈運佛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袁柯;公元379年的道安僧團與中國化佛教[D];西南大學;2009年

9 余s,

本文編號:91795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91795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9e7d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