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zhàn)爭時期西北地區(qū)的民間教派
本文關鍵詞:抗日戰(zhàn)爭時期西北地區(qū)的民間教派
更多相關文章: 抗戰(zhàn)時期 西北地區(qū) 民間教派
【摘要】:西北地區(qū)(含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區(qū))的民間教派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影響較大�?箲�(zhàn)時期西北地區(qū)的共產黨、國民黨、地方勢力及日偽勢力等多種力量并存。各派勢力相互制衡,此消彼長,異常糾結,加之社會狀況不良,政局動蕩不安,致民間教派井噴式發(fā)展。各種教派在時局影響及各派力量牽制主導下發(fā)生變化:一是教義發(fā)生變化,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二是整體出現(xiàn)分化,表現(xiàn)出不同的政治立場。這些變化對各派軍事、政治力量的發(fā)展均構成不同程度的沖擊,進而對西北地區(qū)抗戰(zhàn)的進程及社會發(fā)展模式等多方面造成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單位】: 阜陽師范學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社會問題研究中心;
【關鍵詞】: 抗戰(zhàn)時期 西北地區(qū) 民間教派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重大項目《中國民間宗教與社會轉型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編號為2009JJD730003
【分類號】:B929;K265
【正文快照】: 抗戰(zhàn)時期西北地區(qū)的民間教派發(fā)展迅猛并出現(xiàn)一些變化。這種發(fā)展勢頭和教派自身的變化都對社會各方力量的積聚構成不同程度的沖擊,進而對西北地區(qū)的抗戰(zhàn)進程及社會發(fā)展模式造成影響。學界對這一時期西北地區(qū)的“匪患”問題,以及哥老會、青幫等幫會的發(fā)展概況著述頗多,但對民間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梁家貴;抗戰(zhàn)時期黨對山東土匪、會道門的爭取與斗爭[J];中共黨史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平;唐雁超;;明清民間教派中的道教因素[J];安徽史學;2010年06期
2 董曉萍;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俗評估[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段曉林;;經眼騰沖明善堂印刷的八種書籍[J];保山師專學報;2006年04期
4 劉健;;中國民間信仰研究述論[J];才智;2009年28期
5 陳先初;1943年日寇在洞庭湖區(qū)的浩劫[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6 沈小勇;;傳統(tǒng)敘事與文化認同——基于世俗人文主義的闡釋[J];當代文壇;2011年03期
7 蕭放;民眾信仰與六朝社會[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王志鵬;敦煌寫卷P.2555《白云歌》再探[J];敦煌研究;2004年06期
9 徐舸 ,楊懷亮;劉伯承在渡江戰(zhàn)役中的指揮藝術[J];黨史文匯;2001年08期
10 朱啟友;;毛澤東與1958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答小群;;民間信仰與鄉(xiāng)土社會——金花信仰的文化人類學考察[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2 陳晨;;對漢民族傳統(tǒng)民間信仰若干特征的考察——以黃大仙信仰為個案[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3 何孝榮;;論明世宗禁佛[A];明史研究第7輯——謝國楨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專輯[C];2001年
4 程舒?zhèn)?何妍;;民國時期民間宗教在東北傳播的原因[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黃海德;;中外學術界關于“中國民間信仰”概念的認知與檢討——附帶論及中國社會中宗教與社會的聯(lián)系與互動關系[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19輯——多元宗教文化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10年
6 韓志遠;;近年中國大陸與臺灣晚清秘密會社研究的現(xiàn)狀與問題——以一貫道為例[A];湘淮人物與晚清社會[C];2009年
7 張清津;吳煒峰;;中西分流的宗教解釋[A];宗教與民族(第八輯)[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成慶;晚清的歷史意識與烏托邦意識[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賈海建;神怪小說與山岳信仰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金東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獻《黑頭凡人的起源》之漢譯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孫慧佳;中國北方少數民族薩滿舞蹈結構及功能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5 巴杰;民國時期的店員群體研究(1920-1945)[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曾令勛;1954年至1965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設史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7 劉錫濤;宋代江西文化地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李小光;生死超越與人間關懷[D];四川大學;2002年
9 梁景之;清代民間宗教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崔正進;試論新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發(fā)展(1949-1954年)[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邵賢敏;《夷堅志》夢幻故事的文化解讀[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智烽;非物質文化視野下的杭州民俗體育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帥;蘇區(qū)司法體系述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e,
本文編號:9144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91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