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人類情緒反應(yīng)的影響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7-09-20 00:04
本文關(guān)鍵詞:佛教對人類情緒反應(yīng)的影響初探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民間信佛 禪修 情緒啟動 點探測 情緒面孔 情緒圖片
【摘要】:在中國,拜神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人們祭拜的神種類繁多,在中國文化強大同化力的作用下,外來的宗教和土生土長的宗教互相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多神崇拜的現(xiàn)象。大部分中國人所祭拜的鬼神來自道教、民間信仰以及佛教。佛教始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自產(chǎn)生后開始了漫長的廣泛傳播,在世界各地文化的影響下,發(fā)展為多種不同信仰形態(tài)。在中國民間的多神崇拜中,佛門圣者跟來自其他宗教的神明有著一個相似的作用,即眾生將佛門圣者作為“消災(zāi)去禍”、“福佑還愿”的庇護神。人們也因為感覺有著強大后盾而得到了有效的心靈安撫。因此本研究將從情緒的角度出發(fā),探索民間信佛對人們情緒的影響。研究一將通過兩個實驗對此加以驗證。實驗一運用閾下啟動實驗范式,利用佛教材料圖片,使被試被動的引發(fā)出與佛教有關(guān)的經(jīng)驗,并形成特定準備狀態(tài),繼而對隨后情緒面孔的正負性判斷造成影響。實驗二運用相同的啟動范式,要求被試對情緒刺激的效價值做出評分。研究一的兩個實驗結(jié)果說明:第一,佛教經(jīng)驗可以通過閾下啟動引發(fā),這種情緒準備狀態(tài)對被試的認識造成了一定影響。第二,對于大學生被試而言,佛教材料與正性面孔、正性情緒圖片有內(nèi)在一致性,與負性情緒圖片有內(nèi)在不一致性。我們推測佛教的圖像信息啟動了被試對神明庇佑的的概念,也因此證明民間對佛教的理解更多的是其趨向積極,遠離消極的一面。 然而,真正佛教的教義與民間佛教信仰相去甚遠。對于其精髓,元音老人曾用四個字強調(diào)是“明心見性”。所有法門,一切經(jīng)論都遵守同一個主旨,也就是如何帶領(lǐng)修行者掃除妄念,實證真性,了知真心。研究二的兩個實驗分別使用點探測范式,結(jié)合SAM的情緒圖片效價值評定程序,通過禪修者與普通群眾的差異性比較來探索禪修對人情緒反應(yīng)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顯示,禪修者對面孔情緒刺激在不同的呈現(xiàn)時間(100ms,500ms,1250ms)下均不顯示有注意偏向;禪修者對正性和中性情緒圖片的評分比普通人更偏向于中值5分,對于負性圖片的得分也更偏向于中值5分。即禪修使人的情緒反應(yīng)更加平和。研究二印證了禪修能提高人的情緒控制能力,并能提高情緒的穩(wěn)定性。 本論文通過兩個研究對佛教對情緒的影響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對民間佛教信仰和禪修法門的不同之處有了新的視角,,有助于推動禪修作為一門情緒和認知的自我監(jiān)控方法的認識。并且有助于推動佛學研究的“心理學化”。
【關(guān)鍵詞】:民間信佛 禪修 情緒啟動 點探測 情緒面孔 情緒圖片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948;C912.6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文獻綜述7-15
- 1.1 信佛在民間7-9
- 1.1.1 民間拜神與“拜”佛7-8
- 1.1.2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見性成佛8-9
- 1.2 殊勝法門之禪9-12
- 1.2.1 千圣興來驚不起,萬般魔妖不回顧——禪宗9-10
- 1.2.2 內(nèi)觀、冥想與正念10-12
- 1.3 研究的基本范式12-15
- 1.3.1. 情緒啟動范式12-15
- 1.3.1.1 啟動范式的緣起12-14
- 1.3.1.3 閾下啟動14
- 1.3.1.4 SOA(Stimulus onset asynehrony)14-15
- 1.3.1.5 情緒啟動材料的創(chuàng)新15
- 1.3.2. 點探測范式(dot-probe task)15
- 2 問題提出15-16
- 3 研究一 閾下佛教情緒啟動對大學生群體的情緒反應(yīng)影響16-25
- 3.1 實驗一閾下佛教情緒啟動對情緒面孔判斷的影響16-21
- 3.1.1 研究目的16
- 3.1.2 研究假設(shè)16-17
- 3.1.3 研究方法17
- 3.1.3.1 自變量17
- 3.1.3.2 因變量17
- 3.1.4 被試17
- 3.1.5 研究工具17
- 3.1.6 實驗材料17
- 3.1.7 實驗程序17-18
- 3.1.8 結(jié)果與分析18-21
- 3.1.8.1 統(tǒng)計方法18-19
- 3.1.8.2 描述統(tǒng)計19-20
- 3.1.8.3 方差分析20
- 3.1.8.4 簡單效應(yīng)分析20-21
- 3.2 實驗二 閾下佛教情緒啟動對情緒圖片判斷的影響21-24
- 3.2.1 研究目的21
- 3.2.2 研究假設(shè)21
- 3.2.3 研究方法21
- 3.2.3.1 自變量21
- 3.2.3.2 因變量21
- 3.2.4 被試21-22
- 3.2.5 研究工具22
- 3.2.6 實驗材料22
- 3.2.7 實驗程序22-23
- 3.2.8 結(jié)果與分析23-24
- 3.2.8.1 統(tǒng)計方法23
- 3.2.8.2 描述統(tǒng)計23-24
- 3.2.8.3 獨立樣本 t 檢驗24
- 3.3 討論24-25
- 4 研究二:內(nèi)觀禪修者對情緒刺激源的反應(yīng)傾向的研究初探25-37
- 4.1 實驗一習禪者對情緒面孔的注意偏向——基于點探測的實驗研究26-30
- 4.1.1 研究目的26
- 4.1.2 研究假設(shè)26
- 4.1.3 研究方法26
- 4.1.3.1 自變量26
- 4.1.3.2 因變量26
- 4.1.4 被試26-27
- 4.1.5 研究工具27
- 4.1.6 實驗材料27
- 4.1.7 實驗程序27-28
- 4.1.8 結(jié)果與分析28-30
- 4.1.8.1 統(tǒng)計方法28
- 4.1.8.2 描述統(tǒng)計28-29
- 4.1.8.3 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29-30
- 4.2 實驗二習禪者對正負性情緒圖片的效價評定30-35
- 4.2.1 研究目的30
- 4.2.2 研究假設(shè)30
- 4.2.3 研究方法30
- 4.2.3.1 自變量30
- 4.2.3.2 因變量30
- 4.2.4 被試30
- 4.2.5 研究工具30
- 4.2.6 實驗材料30-31
- 4.2.7 實驗程序31-32
- 4.2.8 結(jié)果與分析32-35
- 4.2.8.1 統(tǒng)計方法32
- 4.2.8.2 描述統(tǒng)計32-33
- 4.2.8.3 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33
- 4.2.8.4 評分值的簡單效應(yīng)分析33-34
- 4.2.8.5 2×5 的方差分析(評分)34-35
- 4.3 討論35-37
- 5 研究討論37-39
- 參考文獻39-42
- 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42-43
- 致謝4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海濤;黃珊珊;黃月勝;孫孝游;鄭希付;;PTSD青少年對威脅圖片注意偏向的時程特點及習慣化傾向[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2年03期
2 周萍;陳琦鸝;;情緒刺激材料的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2008年02期
3 周萍;李蘭;;情緒啟動:一次閾上與閾下啟動研究的實驗報告[J];心理科學;2008年05期
4 鄭希付;不同情緒模式的圖片刺激啟動效應(yīng)[J];心理學報;2003年03期
5 徐巖,張亞旭,周曉林;面孔加工的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回顧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01期
6 姜春萍,周曉林;情緒的自動加工與控制加工[J];心理科學進展;2004年05期
7 胡曉晴;傅根躍;施臻彥;;鏡像神經(jīng)元系統(tǒng)的研究回顧及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9年01期
8 徐朝旭;論禪宗心法及其與西方冥想觀的異同[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9 錢銘怡,陳曦,鐘杰;社交焦慮個體的注意偏差[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年04期
10 黃宇霞 ,羅躍嘉;國際情緒圖片系統(tǒng)在中國的試用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09期
本文編號:8846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884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