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張圣君信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5 16:44
本文關鍵詞:福建張圣君信仰研究
【摘要】:本文以福建民間信仰為背景,透過文獻和田野調查的大量資料,揭示在唐宋之際福建民間大規(guī)模的造神運動中,游方道士張圣君因其頗有法術,且急公好義、扶危濟困而被福建民眾推舉為神的歷史過程;并探討由于地理環(huán)境、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等客觀因素的差異,張圣君信仰在明清以后地方化、民俗化的歷史演變以及因區(qū)域分野而造就的祖殿林立,同時論述張圣君農業(yè)保護神和剪除邪怪的職能特征的確立。自宋代開始,張圣君信仰的地域范圍一直向新的深度和廣度拓展,并隨著移民的腳步進入臺灣,傳向東南亞華人社區(qū)。由于社會經濟文化的變遷,民間信仰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全面“復興”,其中張圣君的職守及其各種民俗活動、信仰儀式也與時俱進,適應信眾各種不同的禱祈需求。文化旅游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成為政府日趨關注的焦點,,福建地方政府積極利用張圣君信仰文化資源促進地方旅游業(yè)的開發(fā)建設,但是只有整合全省張圣君信仰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才能實現并促進地方旅游開發(fā)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此外,通過分析張圣君與其他神祗之間競爭斗法、互相排斥收編、規(guī)避合作等傳說文本,觀照在民間信仰這個龐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諸神如何通過時空維、功能維和關系維展開競爭合作,獲得最佳生態(tài)位,保證在民間祀神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進而維持整個民間祀神體系處于和諧、平衡狀態(tài)。
【關鍵詞】:福建 民間信仰 張圣君信仰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B933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中文文摘7-9
- 緒論9-21
- 第一章 晚唐至宋代福建的造神運動與張圣君信仰的發(fā)祥21-47
- 第一節(jié) 晚唐至宋代福建的造神運動21-23
- 第二節(jié) 張圣君信仰的產生23-47
- 第二章 明代張圣君信仰的發(fā)展與分化47-93
- 第一節(jié) 張圣君信仰的發(fā)展47-63
- 第二節(jié) 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的分化融合63-93
- 第三章 清至民國張圣君信仰的區(qū)域分野與向外輻射93-149
- 第一節(jié) 張圣君信仰的區(qū)域分野與地方文化構建93-141
- 第二節(jié) 張圣君信仰在臺灣和東南亞的傳播141-149
- 第四章 張圣君信仰的歷史積淀與時代特征149-194
- 第一節(jié) 當代張圣君職能的演變與歷史復歸152-165
- 第二節(jié) 儀式的歷史承繼與當代演變165-194
- 第五章 張圣君信仰文化與旅游194-218
- 第一節(jié) 明清張圣君傳說與地方風物傳說的結合194-196
- 第二節(jié) 張圣君信仰文化與福建地方旅游業(yè)的開發(fā)建設196-218
- 第六章 諸神共存與民間信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218-257
- 第一節(jié) 生態(tài)系統(tǒng)與生態(tài)位理論和概念的引進218-221
- 第二節(jié) 民間信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態(tài)平衡221-257
- 結語257-260
- 參考文獻260-275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275-276
- 后記276-278
- 個人簡歷278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倫玉敏;花山廟女神與“女書”文化[D];武漢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邵賢敏;《夷堅志》夢幻故事的文化解讀[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權力;近代以來淮陽人祖爺信仰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3 鄭舒翔;閩南海洋社會與民間信仰[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陳金平;民間的狂歡與社會控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5 康建凡;莆田黃石書社的祀神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8577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85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