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國民間惜字信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6 19:38
本文關(guān)鍵詞:清代、民國民間惜字信仰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地方社會 惜字信仰 社會教化 送灰儀式
【摘要】:中國地方社會民間信仰頗多,敬惜字紙即為其中一種,并在清代盛極一時。整體認知清代民國時期惜字信仰,對于了解非官方信仰在民間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有重要意義。 南北朝時,惜字思想已存在,因尚未成規(guī)模而不能稱“信仰”。元代以前,科舉制度尚未達到鼎盛,惜字組織尚未出現(xiàn),惜字信仰處于興起與初步發(fā)展時期。至明清兩代,科舉制度、印刷業(yè)、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促使惜字信仰迅速發(fā)展。特別是清代,惜字組織出現(xiàn),惜字信仰達到鼎盛。文章通過對惜字日常關(guān)注、宣傳范圍、操作現(xiàn)狀、神祗信仰等方面研究,較全面地展示清代惜字信仰的面貌。晚清,中國近代化進程開始。隨著人們思想的轉(zhuǎn)變、西方先進技術(shù)的傳入,惜字行為遭到質(zhì)疑,惜字信仰開始衰落,但至民國,仍頑強生存。 惜字信仰中,最為矚目的是惜字儀式與建筑。儀式是行為的表現(xiàn),惜字儀式主要表現(xiàn)為送灰入水,是較隆重的群體活動,比如臺灣地區(qū)“送圣跡”儀式。儀式里包含著人們的功利需求,也體現(xiàn)士紳群體的社會地位。惜字建筑具有明顯的區(qū)域性和鮮明的宣傳功能。南方地區(qū)惜字塔、惜字爐等建筑很多,在名稱、建筑風格、表現(xiàn)意義上體現(xiàn)出多樣化特點;北方則鮮見遺存。正是歷史文化淵源、遷移人群的心理作用、地理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形成南北差異。 惜字組織可分成專職組織、兼職組織兩種。惜字會作為專職組織,在撿拾、收買字紙方面起到帶頭作用。但專門的惜字組織因資金難籌、運作不力而數(shù)量不多。晚清時,善堂、公所、學校及佛教組織也敬惜字紙,這些機構(gòu)為兼職組織。兼職組織具有數(shù)量眾多、觸眾面廣的特點,從而成為惜字信仰傳播隊伍中主要的一支。無論專職還是兼職組織,主事人往往是士紳群體。在士為“四民之首”的年代,惜字體現(xiàn)社會對文化的崇拜,體現(xiàn)讀書人的崇高地位。士紳成為推動惜字發(fā)展的主要力量,地方官員則為權(quán)力支持者。惜字信仰的社會控制功能突出表現(xiàn)在惜字組織活動中。通過惜字會、善堂、公所、學校等塑造與鞏固惜字信仰,官員、士紳這些地方上層人物能有效地控制社會的文化取向,加強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 晚清,褻字行為漸多,惜字信仰開始衰退。為了強化這一觀念,報刊媒體、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大量敬惜字紙或褻瀆字紙的果報故事。媒介的社會教化功能顯現(xiàn)出來:士紳利用下層百姓精神需要及深信因果報應(yīng)心理,大力宣傳惜字。這種教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惜字信仰并沒有隨著近代化的加速倉促消失。
【關(guān)鍵詞】:地方社會 惜字信仰 社會教化 送灰儀式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B93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4
- 一、研究意義9
- 二、相關(guān)概念的界定9-10
- 三、相關(guān)研究的回顧10-13
- 四、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民間惜字信仰的嬗變14-26
- 第一節(jié) 元以前——惜字信仰的興起與發(fā)展14-15
- 第二節(jié) 明、清前期時期——惜字信仰的興盛15-22
- 1、惜字信仰走向興盛15-16
- 2、惜字信仰日常關(guān)注擴大化16-20
- 3、惜字信仰神祗的泛化20-22
- 第三節(jié) 晚清至今——惜字信仰的衰落與消亡22-26
- 1、惜字信仰開始衰落22-25
- 2、惜字信仰的消亡25-26
- 第二章 行為與宣傳: 惜字過程中的儀式與建筑26-38
- 第一節(jié) 于行為中敬惜——惜字信仰過程與儀式分析26-31
- 1、惜字章程: 關(guān)于過程的規(guī)定26-29
- 2、恭送圣跡: 臺灣的送灰儀式29-31
- 第二節(jié) 在建筑里警示——惜字信仰的建筑研究31-38
- 1、南方地區(qū): 建筑的多樣化31-36
- 2、北方地區(qū): 遺存稀少36-38
- 第三章 信仰的塑造與鞏固: 地方上層惜字組織的社會號召38-51
- 第一節(jié) 惜字會: 地方專職組織38-41
- 1、作為一種獨立組織38-40
- 2、作為慈善機構(gòu)支屬40-41
- 第二節(jié) 惜字: 其他組織的兼職行為41-46
- 1、惜字: 善堂、公所的文化追求41-44
- 2、惜字: 佛教組織的善念表現(xiàn)44-45
- 3、學校: 儒家本位教育45-46
- 第三節(jié) 惜字組織號召的角色體現(xiàn)46-51
- 第四章 果報故事: 晚清報刊、文學作品的社會下層教化51-58
- 第一節(jié) 日常事件中的正面教化51-53
- 第二節(jié) 果報故事中的反面教導53-56
- 第三節(jié) 社會下層教化的社會效果56-58
- 結(jié)語58-60
- 參考文獻60-66
- 附錄1: 南方地區(qū)惜字建筑統(tǒng)計表66-72
- 附錄2: 上海果育堂光緒八年支出統(tǒng)計表72-74
- 附錄3: 無錫佛教凈業(yè)社歷年收支情況74-80
- 后記8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桑良至;中國古代的信息崇拜——惜字林、拾字僧與敦煌石窟[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2 董強;;古人的惜字風俗[J];百科知識;2008年11期
3 楊宗紅;蒲日材;;敬惜字紙信仰的嬗變及其現(xiàn)實意義[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辛德勇;惜字律二種[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年04期
5 黃新憲;;清代臺灣“敬惜字紙”習俗探討[J];東南學術(shù);2009年05期
6 徐祖瀾;;鄉(xiāng)紳之治與國家權(quán)力——以明清時期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為背景[J];法學家;2010年06期
7 衷海燕;士紳、鄉(xiāng)紳與地方精英——關(guān)于精英群體研究的回顧[J];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周慧梅,王炳照;沿革與流變:從古代社會教化到近代民眾教育[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4期
9 王志軒;;廁籌雜考[J];華夏考古;2010年01期
10 俞如先;;論海峽兩岸一脈相承的敬字信仰——以福建客家地區(qū)為例[J];龍巖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本文編號:8050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80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