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敦煌信眾死亡觀的嬗變——以隋唐宋初敦煌寫經(jīng)題記為中心
本文關鍵詞:佛教與敦煌信眾死亡觀的嬗變——以隋唐宋初敦煌寫經(jīng)題記為中心
更多相關文章: 敦煌學 佛教 抄經(jīng) 輪回 死亡觀 死后世界
【摘要】:死后世界是每個民族和文化共同關心和探討的話題。佛教傳入中國后,著力宣揚業(yè)力果報和六道輪回,深刻沖擊了中土人生一世、魂歸墓穴和羽化升天原有的認識,三世六道輪回成為信眾思考逝后世界的新模式。為拯救亡靈于惡道,由原先為亡者陪葬實物這種重視物質(zhì)的救濟,轉(zhuǎn)變成為拯救靈魂而做種種功德,抄寫佛經(jīng)即是其中一種方式。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
【關鍵詞】: 敦煌學 佛教 抄經(jīng) 輪回 死亡觀 死后世界
【基金】: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6-10世紀敦煌地區(qū)抄經(jīng)史”(10CZS01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948
【正文快照】: 佛教于兩漢之際傳入中土,其義理逐步為中土民眾接受,其中對中土人士最具吸引力的,正如胡適先生所言,并非無我、無相、無性這類形而上的理論,而是有關對死后世界新奇的解釋①。佛教對中土人士死后世界認識的影響,也備受學界關注。劉倩儀、汪小洋借助考古發(fā)掘資料,從圖像學的角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楊富學;王書慶;;從生老病死看唐宋時期敦煌佛教的世俗化[J];敦煌學輯刊;2007年04期
2 施萍婷;日本公私收藏敦煌遺書敘錄(三)[J];敦煌研究;1995年04期
3 朱錫強;;印度宗教業(yè)力輪回思想與多神崇拜[J];南亞研究;1988年01期
4 趙青山;;從敦煌寫經(jīng)題記所記“七世父母”觀看佛教文化對中土文化的影響[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海帆;;宕昌的鳳鳥信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2 王明前;;三國兩晉財政體系演變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3 陳道貴;從佛教影響看晉宋之際山水審美意識的嬗變——以廬山慧遠及其周圍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4 曹小云;;早期漢譯佛經(jīng)與中古漢語詞語溯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湯城;;淺談《史通》對范曄《后漢書》的評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6 闞緒良;呂曉玲;;從“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7 闞緒良;呂曉玲;;“野渡無人舟自橫”新解[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8 蘇海洋;雍際春;晏波;尤曉妮;;甘肅歷史地震與氣象異常相關性研究之一——兩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25期
9 劉和惠;;關于郢爰一則史料辨誤[J];安徽錢幣;2000年02期
10 金仁義,張靜;東晉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黨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十王信仰[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2 張峰;;漢畫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姚樂;;關于漢鹽瀆縣的幾個問題[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付開鏡;;毒藥與魏晉南北朝政治斗爭和矛盾處理的關系(摘要)[A];毒理學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5 竇懷永;;敦煌本《瑞應圖》讖緯佚文輯校[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4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常昭;六朝瑯邪顏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苗霖霖;北魏后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飛;3-6世紀中國北方地區(qū)的疫病與社會[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范艷清;《史記》與魏晉南北朝文學[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宋肖娜;《漢語大詞典》瑕疵補正[D];湘潭大學;2010年
4 張世敏;魏晉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何麗;兩宋的僧詩批評[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明全;鮑參軍詩歌創(chuàng)獲論[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謝南山;秦漢時期輿制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楊丹;《滄浪詩話》的語言觀[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景龍;陶淵明的政治情結(jié)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艷芳;皮日休吳地創(chuàng)作與吳文化關系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郭善兵;;略述宋儒對周天子宗廟禮制的詮釋——以宗廟廟數(shù)、祭祀禮制為考察中心[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2 楊學勇;;敦煌陰氏與佛教的關系及相關問題研究[J];敦煌學輯刊;2006年03期
3 魏承思;;孝親觀:中國佛教倫理道德的儒化[J];江淮論壇;1990年06期
4 張建國;朱學山;;山東惠民出土一批北朝佛教造像[J];文物;1999年06期
5 何柏生;神秘數(shù)字的法文化蘊含[J];政法論壇;2005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欣;;敦煌灶神信仰稽考[J];敦煌學輯刊;2005年03期
2 宇恒偉;李利安;;佛教死亡理論的建構(gòu)——《佛說死亡:死亡學視野中的中國佛教死亡觀研究》評介[J];五臺山研究;2009年01期
3 季羨林;佛教傳入龜茲和焉耆的道路和時間[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1年02期
4 方廣,
本文編號:7970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79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