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文化的意蘊與價值
本文關鍵詞:藏傳佛教文化的意蘊與價值
更多相關文章: 藏傳佛教文化 五明 十明 醫(yī)方明 羌姆 嘉措 戲劇學 雕版印刷 攝持 中大
【摘要】:正在藏文化中,酥油花、雕版印刷技藝、熱貢藝術屬于藏傳佛教思想文化體系中大五明之工巧明的范疇,羌姆則隸屬于小五明的戲劇學中。一關于藏傳佛教與藏傳佛教文化的關系,清代著名藏族學者工珠·元旦嘉措說:"若要理解正法勝義之理,需依靠名言詞語,且其所有對象,皆悉統(tǒng)攝于十明文化;有其中之小五明實為聲明等之分支,故其主要歸屬于大五明。"這段引文說明,藏傳佛教思想文化體系中包含了大小十明文化學科,即內明、因明、聲明、醫(yī)方明、工巧明等大五明。從其中的"聲明"中又衍生、分化出了詩詞、辭藻、韻律、歷算、戲劇等小五明。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
【關鍵詞】: 藏傳佛教文化;五明;十明;醫(yī)方明;羌姆;嘉措;戲劇學;雕版印刷;攝持;中大;
【分類號】:B946.6
【正文快照】: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內瑪才讓;才吾加甫;;論藏傳佛教文化在新疆的傳播[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喬根鎖;;關于藏傳佛教文化與構建西藏和諧社會的幾點思考[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3 魏冬;;當前藏傳佛教文化認知現(xiàn)狀及其對策[J];中國宗教;2011年10期
4 劉俊哲;;藏傳佛教文化的當代性及其弘揚機制與模式[J];民族學刊;2013年01期
5 謝佐,李延凱,星全成,謝熱;藏傳佛教文化與現(xiàn)代社會[J];攀登;1995年06期
6 王天津;發(fā)掘藏傳佛教文化精髓 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積極內涵[J];佛學研究;2002年00期
7 戴燕;;藏傳佛教文化的傳承路徑及當代適應性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8 唐銘;;藏傳佛教文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積極影響[J];中國宗教;2007年10期
9 李姝睿;;藏傳佛教文化的世俗化[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阿拉騰其其格;;“蒙古化”的藏傳佛教文化[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蒲文成;;河湟地區(qū)藏傳佛教文化的歷史變遷[A];2000年青海海峽兩岸昆侖文化考察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熱;淺談藏傳佛教文化的發(fā)展趨向[N];青海日報;2001年
2 魏冬;首次佛教文化與西藏和諧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召開[N];西藏日報;2010年
3 毛麗萍 陳志忠;普寧寺強力打造“藏傳佛教文化旅游”品牌[N];承德日報;2006年
4 李益華;阿壩:藏傳佛教文化的博覽園[N];中國民族報;2007年
5 馬佳;北京民俗中的藏傳佛教文化[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6 張學虎 謝逍;古樸神秘的藏傳佛教文化[N];甘肅日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楊正林;齊頭并進 保護和傳承“非遺”[N];西藏日報(漢);2013年
8 何振華;“文化焦慮”還是“政治焦慮”[N];人民日報;2008年
9 馬佳;清代北京民俗中的藏傳佛教文化[N];中國民族報;2010年
10 ;青海藏傳佛教文化藝術走進韓國首爾[N];青海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亞欣;當代藏傳佛教文化旅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竇存芳;宗教的神圣性與世俗化關系的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衛(wèi)敏;藏傳佛教文化的生態(tài)學理念分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2 孟姣;藏傳佛教文化中的女性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3年
3 扎西卓瑪;論藏傳佛教文化中的觀音信仰[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7557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75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