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宗喀巴大師生平及其量論因明學體系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7-08-06 22:20

  本文關(guān)鍵詞:宗喀巴大師生平及其量論因明學體系初探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量論 因明 邏輯 佛教 解脫


【摘要】: 藏傳因明學源于古印度,隨著佛學的傳入,進入我國西藏地區(qū)。因明學在我國西藏區(qū),經(jīng)過寧瑪、薩迦、迦舉、格魯?shù)戎饕鸾探膛傻呐d替,各教派的學者,對因明學不斷的研究,使因明學形成了一門有獨特風格的學科,并在藏地得到了發(fā)揚光大,逐漸形成了藏傳因明特有的理論系統(tǒng),尤其是黃教的宗喀巴大師在總結(jié)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形成了自己對量學新的見解。宗喀巴大師的量論因明思想直承于印度陳那論師的《集量論》和法稱論師的《釋量論》,但宗喀巴大師對這些經(jīng)典的理解,卻不同于之前的論師的只是認為《集量論》和法稱的包括《釋量論》在內(nèi)的《七部量論》都僅僅是闡述辯論技巧的著作。大師認為以《集量論》和《釋量論》為主要著作的佛教量論因明學并不僅僅是關(guān)于辯論技巧的著作,其中還攝盡一切如來教法的修行次第,在這樣的認識背景下,宗喀巴大師重構(gòu)他的因明理論。從宗教角度來看,宗喀巴大師認為,任何人的修行,從初發(fā)心到成佛果的過程中,應(yīng)從下而上,由淺入深,次第不能有絲毫的錯亂,更不能漏缺某部分而專修某一層次的法義。在宗喀巴大師的學說體系當中,量論因明學實際上是一套從論證抉擇信仰到內(nèi)在修行解脫的邏輯體系,它以認識論為前提,因而在邏輯的成立上有穩(wěn)固的基礎(chǔ)。而在宗喀巴大師的整個量論因明學的展開中,處處不離邏輯,又處處不離解脫。將邏輯與解脫有機地結(jié)合成一個完整體系可以說乃是宗喀巴大師量論因明學的最大特點,《因明量論除意暗論》則集中體現(xiàn)了宗喀巴大師的整個量學思想。
【關(guān)鍵詞】:量論 因明 邏輯 佛教 解脫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B948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導言 量論因明在印度的展開與西藏的傳承5-10
  • 第一節(jié) 量論因明在印度的展開5-8
  • 第二節(jié) 量論因明在西藏的傳承8-10
  • 第一章 宗喀巴大師傳略10-16
  • 第一節(jié) 從宗喀巴大師出生到正受比丘10-13
  • 第二節(jié) 從正受比丘戒到最后渡化有緣眾生13-16
  • 第二章 宗喀巴大師對量論因明學的再抉擇16-23
  • 第一節(jié) 宗喀巴大師的研習經(jīng)歷16-21
  • 第二節(jié) 宗喀巴大師的新見解21-23
  • 第三章 《因明七論入門除意暗論》的內(nèi)容展開23-37
  • 第一節(jié) 論境25-29
  • 第二節(jié) 論具境—認識論29-31
  • 第三節(jié) 對境之分析法31-33
  • 第四節(jié) 論比度—分析法則33-37
  • 第四章 宗喀巴大師量論因明學體系在認識論上的意義37-42
  • 第一節(jié) 量論與唯識的“所緣緣”38-41
  • 第二節(jié) 宗喀巴大師量論因明學的歸宿41-42
  • 結(jié)語42-44
  • 致謝44-45
  • 主要參考文獻45-47
  • 附錄47-48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雪;;杜威的認識論對“二元論”的“克服”[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2 丁智瓊;;“快樂即幸福”與“有德即幸!薄帘邙F魯學派與斯多亞學派幸福觀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吳懷東;;歷史 現(xiàn)實 方法——歐洲浪漫主義思潮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李家玉;朱躍;;莎士比亞《麥克白》原型敘事空間主題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張利文;;論“不二”思想在佛教經(jīng)論中的演進——以《維摩詰經(jīng)》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6 王平;;社會契約論三種——對霍布斯、洛克與盧梭政治哲學思想的比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7 桂在泓;王平;;論當代中國政府能動性的發(fā)生與制約[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李成玉;;符號中的藝術(shù)——簡析卡西爾《人論》中的藝術(shù)觀[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祖保泉;漫議王國維的“意境”說[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李為民;;《普魯弗洛克的情歌》里時間和意識的重要意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旦;;新聞自由:新聞媒介職業(yè)化的政治基礎(chǔ)——對西方新聞自由思想歷史發(fā)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2 鄧華;;略論機械自然觀的內(nèi)涵及其影響[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3 李建軍;;文學之病與超越之路[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4)[C];2007年

4 徐永利;;塔中之塔——嵩岳寺塔形制探微[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輯(首屆中國建筑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優(yōu)秀學術(shù)論文評選獲獎?wù)撐募C];2009年

5 王堯;;西藏教育的今昔談 發(fā)展教育——現(xiàn)代化必由之路[A];“西藏和其他藏區(qū)現(xiàn)代化道路選擇”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6 黃力之;;論馬克思主義信仰體系的世俗性與超驗性[A];當代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6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6年

7 唐曉峰;;基督教在華傳播應(yīng)向佛教學些什么?——從謝扶雅的相關(guān)理論談起[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8 姜金良;鄭曉劍;;民法視域內(nèi)的國際遷徙問題[A];21世紀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賈應(yīng)逸;;克孜爾第114窟探析[A];龜茲學研究(第一輯)[C];2006年

10 楚德江;;論我國有效政府模式的構(gòu)建[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文輝;語言評價理論的價值哲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偉;經(jīng)濟福利測度:理論分析與中國經(jīng)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朱新春;萊布尼茨自然有機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0年

4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5 徐媛媛;德爾斐神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張曉翔;漢傳因明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鳳蓮;馬克思對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D];南開大學;2010年

8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孫經(jīng)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xiàn)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季婧;理查德·羅蒂新實用主義真理觀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鼐;關(guān)于數(shù)字電影傳播特征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鄧嵐;《蘇菲的世界》:多面體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劉昌頂;以人為本的哲學視角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王佳;詩為能言畫[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尚偉偉;馬克思自由觀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鄒志勇;愛因斯坦的科技倫理思想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王天瑞;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銀婧;笛卡爾心身因果性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6317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6317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0fb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