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孔子對儺祭的態(tài)度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論孔子對儺祭的態(tài)度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摘要】:儺、雩、蠟都是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動。不過,對這三種祭祀活動,孔子的態(tài)度并不相同?傮w說來,孔子對雩祭、蠟祭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而對儺祭,其態(tài)度則以排斥為主。雩祭是為了祈雨,它關乎百姓的生計和福祉;蠟祭則是年終祭地、慶祝萬物功成的活動,這些都是"仁愛"思想的體現(xiàn)。儺祭所驅除的對象是疫鬼、殤鬼,這在孔子看來不僅是無稽之談,而且也并不像雩祭那樣可以有直接的成效。孔子對三種祭祀的不同態(tài)度,對儒家思想和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者單位】: 南通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儺 雩 蠟 孔子
【分類號】:B933
【正文快照】: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祭祀,形式豐富、種類繁多。從目的上看,或為祈福,或為報功,或為免災,抑或兼而有之;從對象上看,有天、地、山川、時辰、寒暑、祖先等等。祭祀的具體名目更是極其繁多!吨芏Y·春官·大宗伯》將祭祀的對象歸納為天神、地yG、人鬼三個大類1,儺、雩、蠟均為上古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蕓;;淺談孔子的孝母思想與婦女觀[J];四川文物;1990年05期
2 崔連仲;武文;;論佛陀與孔子的道德觀[J];南亞研究;1992年01期
3 付峰;傅坤;;孔子的鬼神觀及其對待宗教迷信的態(tài)度[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4 張錫麟;;論孔子的仁學和瓦魯瓦爾的道德哲學——《論語》與《古拉爾箴言》比較研究之一[J];南亞研究;1989年04期
5 郭淑新;余亞斐;;化宗教文化為人文文化——孔子“鬼神”觀探微[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6 徐朝旭;;論孔子倫理理性的宗教意蘊——兼評孔子思想的理性與宗教性的矛盾說[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7 宇汝松;;孔子宗教觀探析[J];孔子研究;2007年05期
8 楊靜;孔子與基督倫理思想之比較[J];江蘇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9 蘇麗娜;;孔子“仁”的思想和基督教“博愛”思想之比較[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10 趙沛霖;試論孔子神話思想的內在矛盾[J];中州學刊;199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趙法生;;孔子的天命觀與超越形態(tài)——一個基于儒耶對比的分析[A];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第三輯)——第三屆“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北英;;關公——中華文明的誠信符號[A];2006中國山西·關公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棠溪;孔子重“和”[N];光明日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王一焱 實習生 李月;六名政協(xié)委員建言加強孔子研究工作[N];聯(lián)合日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孫煜東;將“仁愛”播撒世界[N];武威日報;2005年
4 江繼蘭;兩千年后,孔子再次“周游列國”[N];中國文化報;2006年
5 徐廣權;大道之行[N];首都建設報;2006年
6 于梅 朱福平 葛成鳳;“圣人之鄉(xiāng)”小考[N];中國檔案報;2004年
7 ;儒道對話:如果沒有道家[N];光明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zhí)焓?孔子民族觀與宗教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哲;孔廟祭祀的歷史演變[D];上海戲劇學院;2013年
2 陳會亮;《論語》與《摩西五經》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5862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58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