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修養(yǎng)論與佛學
本文關鍵詞:朱熹的修養(yǎng)論與佛學
【摘要】:朱熹是宋明儒者的杰出代表,其學說體系被稱為“理學”。朱熹理學是對傳統儒學的繼承,同時也作了很大發(fā)展,其對佛學的吸收與融攝即是這種發(fā)展的主要表現之一。這種吸收是多方面的,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探討朱熹理學體系中的修養(yǎng)論與佛學的關系。 本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討朱熹與佛學的因緣。朱熹出生在一個佛禪氣息頗濃的家庭中,受家庭環(huán)境影響,朱熹對佛學難免不產生好感。后來朱熹所師事之“三先生”,無一不偏好佛禪,這對朱熹亦產生了很大影響。第二部分探討朱熹“靜坐”與佛學的關系。朱熹為學主張靜坐,以此為體認“天理”準備主觀條件。這與佛教禪定思想類似。禪定也正是要修習者端正此心,進而體驗佛性。第三部分探討朱熹“格物致知”與佛學的關系。朱熹主張道德修養(yǎng)要由漸修而達頓悟,也即是要通過“今日格明日格”的格物工夫而達到“豁然貫通”的境界。這與佛教的漸修、頓悟也有著密切關系。漸修和頓悟是佛教的重要修習方法,朱熹的“格物致知”論某種程度上正是通過捏合佛教漸修、頓悟的理論而形成的。 朱熹一生排佛不遺余力,但對佛學亦有許多吸收與借鑒,比如他的“靜坐”和“格物致知”說都對佛學有著不同程度的借鑒。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朱熹對儒學的復興正是通過對佛學的借鑒而完成的。
【關鍵詞】:朱熹 修養(yǎng)論 佛學
【學位授予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B94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4
- (一) 先行研究概況9-11
- (二) 宋明理學與佛學的關系11-14
- 第一章 朱熹與佛學的因緣14-24
- (一) 朱熹的家庭佛緣14-15
- (二) 朱熹對佛學的理解15-18
- (三) 朱熹與佛僧的交往18-24
- 1、與道謙禪師的交往19-20
- 2、與慧明法師的交往20-21
- 3、與其他佛僧的交往21-24
- 第二章 朱熹的“靜坐”與佛學24-32
- (一) “靜坐”與“禪定”的共同點24-27
- 1、“存天理,去人欲”與滅欲成凈25-26
- 2、“心定理明”與住心看凈26-27
- (二) “居敬涵養(yǎng)”與“禪定”的關系27-32
- 1、“收斂此心”與“斷絕思慮”28-29
- 2、“主一無適”與“常惺惺法”29-30
- 3、“敬知雙修”與“定慧雙修”30-32
- 第三章 朱熹的“格物致知”與佛學32-45
- (一)“格物致知”與禪修的目的32-37
- 1、“行即是理”與“盡是佛事”33-34
- 2、“自明誠”與“反本歸極”34-35
- 3、“尋個是處”與“體驗佛陀”35-37
- (二) “格物致知”與“看話禪”37-40
- 1、“時節(jié)因緣”與“無心”37-39
- 2、“即物窮理”與“離物談真”39-40
- (三) “格物致知”與“漸修頓悟”40-45
- 1、“寶珠”、“心鏡”之喻與佛禪41-42
- 2、“今日格明日格”與“漸修”42-43
- 3、“豁然貫通”與“頓悟”43-45
- 結語45-47
- 參考文獻47-51
- 后記51-5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兆泉;胡曉靜;;張h;《孟子說》及其思想探析[J];求索;2011年06期
2 張全明;;朱熹對科舉態(tài)度的轉變及其改革主張[J];南都學壇;2011年05期
3 陳來;;朱子學與陽明學及其現代意義[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金春峰;;對朱熹哲學思想的重新認識——兼評馮友蘭、牟宗三解釋模式之扭曲[J];學術月刊;2011年0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遵沂;;李侗對朱熹思想的影響[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恩佳;;朱熹思想與以德治國——在02’中國北海《朱熹思想與以德治國》學術研討會上的演講[A];02’中國北!吨祆渌枷肱c以德治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李錦全;;朱熹思想對當前道德建設的啟示[A];海峽兩岸論朱熹——紀念朱熹誕辰865周年暨朱熹對中國文化貢獻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4 林英頤;;試探朱熹思想對閩北民俗的影響[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5 杜朝由;;20’《朱熹思想與以德治國》學術研討會在北海市隆重召開[A];02’中國北!吨祆渌枷肱c以德治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朱賢杰;朱賢才;;朱熹與衢州[A];朱熹與武夷山學術研討會專輯論文集[C];2004年
7 方利山;;朱熹思想之創(chuàng)新[A];02’中國北!吨祆渌枷肱c以德治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王成儒;;,
本文編號:5734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57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