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明清茅山宗生命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6 07:03

  本文關鍵詞:明清茅山宗生命觀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茅山宗 生命觀 超越


【摘要】:道教是沐浴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宗教,崇尚現(xiàn)實的人生,對生命現(xiàn)象有自身的解讀。道教重視生命的養(yǎng)生與送死,其本質(zhì)上是一種重視人體生死的宗教。道教的理想境界是“長生不死”。茅山宗作為道教的一部分,其對生命的關注與探求是非常全面的。到明清時,茅山宗生命修煉的具體操作過程得到豐富與完善,修煉功法逐漸成型,修煉理論也達到一個成熟期,遂形成蔚為大觀的生命思潮。 人生天地之間,總是面臨著生死的問題。人類從出生起就走在死亡的路上,隨時與死亡相遇。人生來就有三種無法調(diào)合的困境:一是孤獨感;二是痛苦感;三是恐懼感。然這三樣東西往往又具有二律背反性。如果沒有孤獨感,愛就失去了意義;如果沒有欲望的痛苦,就沒有實現(xiàn)欲望的歡愉;如果人永遠不死,那么人生也因死不了而乏味透頂。如果人生只是一場夢,那么苦難與意義對我們來說也就不再是問題。但是,人類卻不甘于白來世間走一遭,而努力探尋生命的意義,因而就需要承受起各種突如其來的苦難。苦難真實存在,使人痛不欲生。人類無法也無資格追問神,即便可以追問也猶如井底之蛙論海般知之甚少,因此生命的難題始終環(huán)繞在人類的心頭。 本文從淵源、內(nèi)容、特質(zhì)與價值四個方面對明清茅山宗生命觀進行闡釋,企圖對明清茅山宗生命觀有一個清晰地認識。文章從誦經(jīng)存思的生命修持觀、保元化幽的生命實踐觀、積善成仙的生命倫理觀對明清茅山宗生命觀的內(nèi)容進行解讀,在此基礎上得出明清茅山宗生命觀的意義與超越在于:自由的追尋、生命的境界、超越自由與境界,實現(xiàn)不朽,乃至長生成仙。
【關鍵詞】:茅山宗 生命觀 超越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956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4
  • 一、選題緣起與意義7-8
  • 二、研究回顧與文獻綜述8-11
  • 三、研究方法與文章框架11-14
  • 第一章 明清茅山宗生命觀的淵源14-30
  • 第一節(jié) 茅山宗的傳承與發(fā)展14-25
  • 一、中古茅山宗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14-17
  • 二、近世茅山宗的傳承與發(fā)展17-25
  • 第二節(jié) 明清茅山宗生命觀的思想淵源25-30
  • 第二章 明清茅山宗生命觀的內(nèi)容30-51
  • 第一節(jié) 生命修持觀:誦經(jīng)存思30-38
  • 一、誦經(jīng)30-33
  • 二、存思存神33-38
  • 第二節(jié) 生命實踐觀:保元化幽38-43
  • 一、求道保元38-41
  • 二、度厄化幽41-43
  • 第三節(jié) 生命倫理觀:積善成仙43-51
  • 一、積善懲惡43-46
  • 二、成德成仙46-51
  • 第三章 明清茅山宗生命觀的特質(zhì)51-62
  • 第一節(jié) 對明清茅山宗生命觀的再認識51-54
  • 第二節(jié) 明清茅山宗生命觀的深層指向54-62
  • 一、生命的確定性54-56
  • 二、生命的意義與超越56-62
  • 結語 明清茅山宗生命觀的價值62-65
  • 參考文獻65-69
  • 附錄69-76
  • 后記一一永遠在路上76-7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維加;;道教生命哲學的內(nèi)在構造及現(xiàn)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2 李養(yǎng)正;;明清道教識略[J];中國道教;1988年02期

3 王永國;;明代高道任自垣[J];中國道教;2005年06期

4 盧政;;茅山煉師張紹英[J];中國道教;2008年01期

5 丁常云;;簡述茅山在道教歷史中的地位[J];中國道教;1990年01期

6 孫王成;茅山“華陽洞靈官”[J];中國道教;2000年02期

7 王卡;讀《上清經(jīng)秘訣》所見[J];中國道教;1999年03期

8 李剛;道教生命哲學的特性[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09期

9 湯其領;;唐代茅山道論略[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10 張yN琛;;明清善書研究綜述[J];理論界;2009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連遙;道教生命觀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程群;道教生死觀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3 徐平;丹道生命哲學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白蘭靜;明清時期道教女丹學研究[D];四川社會科學院;2010年

2 康德衡;丹道與生命哲學[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1年

3 高敏;笪重光書畫美學思想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1年

4 陳春暉;道教生命哲學研究[D];安徽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5251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5251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e62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