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原始道教與漢代社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5 11:23

  本文關鍵詞:原始道教與漢代社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原始道教 漢代 社會


【摘要】:本文以原始道教與漢代社會為研究對象,共分為六章,即《道家、原始道教與漢代政治思想》、《道家、原始道教與漢代政治的踐履》、《道家、原始道教與漢代經(jīng)濟思想》、《道家、原始道教與漢代教育思想》、《原始道教與漢代社會保障》和《原始道教與漢代社會生活》。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如下:從西漢道家到東漢道教,無論是對朝廷施政,還是民間社會,道家和道教都發(fā)揮著重大影響。西漢前期,隨著道家的勃興,黃老思想成為漢初統(tǒng)治者守政治國的指導思想,推動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全面發(fā)展。東漢以降,道家宗教化趨勢加強,并最終形成道教。東漢諸多皇帝均不同程度地同道教高士有過往來和接觸,東漢歷史上發(fā)生的許多民眾騷動事件也都受原始道經(jīng)影響。道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的經(jīng)濟思想既有趨同性又有差異性,如都將勞動致富、勤勉節(jié)儉、公平交易等視為重要的經(jīng)濟規(guī)范。但在求利、求富的問題上,道教推崇“貴義輕利”的義利觀,主張“無為”;基督教要求教徒節(jié)制對物質的貪欲,分享財富;而伊斯蘭教則強調義利統(tǒng)一。通過道教經(jīng)典《太平經(jīng)》與《圣經(jīng)》、《古蘭經(jīng)》的比較,既可以更明晰地概括道教經(jīng)濟思想的內容、特點與價值,也可以借以關照西方社會和伊斯蘭世界的經(jīng)濟生活和觀念。在中國教育思想史上,以《太平經(jīng)》、《老子想爾注》為代表的原始道教經(jīng)典有著極為獨特的貢獻。在教學目標上,原始道教主張崇“道”,順應自然。在教學方法與內容上,提出循序漸進、言傳身教等教學原則和以“道”為核心的教學內容。在學習方法與內容上,倡導刻苦勤勉、持之以恒、融會貫通等。而在道德教育方面,則論述了積善修德、少私寡欲、淡泊名利等內容。這些都不乏合理之處,對現(xiàn)代教育思想及其方法論的改革和進一步完善有著很大的借鑒作用。漢代災害頻仍,探討原始道教與社會保障的關系,乃是題中應有之義。顯而易見,社會心理中的災異意識成為漢人長期關注的問題,并最終以訴諸宗教的形式得以解決,從而也成為原始道教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社會心理背景。原始道教與漢代民眾的婚姻觀念、禳災祛疾、延生送死等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原始道教從民俗中汲取養(yǎng)料,在某種程度上又指導著民間的信仰和習俗,在此過程中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chǎn)生約制和轉化功能,在與社會機體的互動中表現(xiàn)出自身的規(guī)則和功能。綜上所述,漢代是中國古代道家和原始道教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受到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廣泛關注。本文圍繞原始道教與漢代社會,以個案帶動整體的研究方法,揭示道家、道教思想的特殊文化內涵,及對漢代政治、經(jīng)濟、思想、社會生活等方面所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原始道教 漢代 社會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234;B959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緒論9-20
  • 一、選題依據(jù)和意義9-10
  • 二、概念界定10-11
  • 三、學術界研究現(xiàn)狀11-19
  • 四、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19-20
  • 第一章 道家、原始道教與漢代政治思想20-48
  • 第一節(jié) 秦代道家的政治思想21-29
  • 一、《呂氏春秋》的政治思想22-26
  • 二、石刻文字反映的道家政治思想26-28
  • 三、道家思想與方士活動28-29
  • 第二節(jié) 《淮南子》的政治思想29-36
  • 一、“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29-31
  • 二、君主治國方略31-33
  • 三、民本思想33-36
  • 第三節(jié) 《太平經(jīng)》的政治思想36-48
  • 一、《太平經(jīng)》“致太平”的政治理念37-41
  • 二、《太平經(jīng)》的君主治國思想41-45
  • 三、以民為本的治世國策45-48
  • 第二章 道家、原始道教與漢代政治的踐履48-78
  • 第一節(jié) 西漢統(tǒng)治者對原始道教的扶持與控制48-53
  • 一、原始道教與漢哀帝改元易號的政治鬧劇48-50
  • 二、原始道教對王莽代漢事件的影響50-53
  • 第二節(jié) 東漢統(tǒng)治者對原始道教的尊崇與運用53-58
  • 一、道教高士結交皇帝,影響帝政54-56
  • 二、道教高士上疏言事,參與機要56-57
  • 三、道教高士軍功卓越,平定叛亂57-58
  • 第三節(jié) 漢末三國時期對原始道教的溺信與利用58-78
  • 一、太平道在漢末三國時期的發(fā)展59-64
  • 二、曹魏政權與五斗米道的關系64-70
  • 三、孫吳政權與于君道的關系70-78
  • 第三章 道家、原始道教與漢代經(jīng)濟78-114
  • 第一節(jié) 《呂氏春秋》的農業(yè)經(jīng)濟思想——兼與《農業(yè)志》的農業(yè)經(jīng)濟思想比較78-88
  • 一、農業(yè)用地問題79-81
  • 二、農時理論系統(tǒng)81-83
  • 三、農業(yè)科學技術83-85
  • 四、簡短的結語85-88
  • 第二節(jié) 《淮南子》的經(jīng)濟思想——兼與《古蘭經(jīng)》的經(jīng)濟思想比較88-97
  • 一、關于財富的取得88-91
  • 二、關于財富的積累與分配91-94
  • 三、重商思想與適度消費的觀念94-97
  • 四、簡短的結語97
  • 第三節(jié) 《太平經(jīng)》的經(jīng)濟思想——兼與《圣經(jīng)》的經(jīng)濟思想比較97-107
  • 一、主張財富平等、平均98-101
  • 二、主張勞動致富,反對侵占剝削101-103
  • 三、批判為富不仁,主張救窮周急103-107
  • 第四節(jié) 黃老道家思想與漢初的經(jīng)濟政策107-114
  • 一、輕徭簡政,慎用民力108-109
  • 二、減輕田稅,重農抑商109-111
  • 三、黃老道家經(jīng)濟政策的影響111-114
  • 第四章 原始道教與漢代教育114-133
  • 第一節(jié) 《太平經(jīng)》的教育思想114-122
  • 一、教學思想114-117
  • 二、學習的方法與原則117-119
  • 三、道德教育思想119-122
  • 第二節(jié) 《老子想爾注》的教育思想122-127
  • 一、教育目的與方法122-123
  • 二、教育內容123-125
  • 三、道德教育思想125-127
  • 第三節(jié) 原始道教的教育實踐127-133
  • 一、漢晉時期原始道教的教育實踐127-130
  • 二、隋唐時期道教教育實踐的發(fā)展130-133
  • 第五章 原始道教與漢代社會保障133-146
  • 第一節(jié) 漢代災情的基本狀況133-140
  • 一、水災134-135
  • 二、震災135-136
  • 三、疫病136-140
  • 第二節(jié) 原始道教與漢代災害救助140-146
  • 一、原始道教與醫(yī)學141-143
  • 二、原始道教與民間互助保障143-146
  • 第六章 原始道教與漢代社會生活146-166
  • 第一節(jié) 原始道教與家庭倫理觀146-153
  • 一、適齡成婚,成員平等的家庭觀146-149
  • 二、尊陽崇陰,效法自然的性愛觀149-151
  • 三、貴生重育,蕃茲子嗣的生育觀151-153
  • 第二節(jié) 原始道教對漢代喪葬觀念的影響153-162
  • 一、原始道教與買地券的關系154-157
  • 二、原始道教與鎮(zhèn)墓文的關系157-160
  • 三、原始道教與道符的關系160-162
  • 第三節(jié) 原始道教與佛教流布興盛的互動與借鑒162-166
  • 一、漢代佛教東傳問題163-164
  • 二、原始道教與佛教的關系164-166
  • 結語166-169
  • 主要參考文獻169-184
  •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研究成果184-185
  • 致謝185


本文編號:5217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5217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d11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