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仰到世俗
發(fā)布時間:2017-06-14 06:04
本文關鍵詞:從信仰到世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基督教新教勢力進入中國以后,從19世紀中期開始向山東滲透。美國南浸信會、美國北長老會、英國浸禮會等外國差會相繼進入山東。其中美國北長老會是近代來山東的最大的新教差會,在北長老會中有許多著名的傳教士對當?shù)氐陌l(fā)展做出了貢獻,通過對他們進行個案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當時的社會以及與今天的聯(lián)系。所以,目前的學術(shù)界對基督教的研究已經(jīng)由過去的整體研究轉(zhuǎn)向?qū)鹘淌康膫案研究。本文就以北長老會傳教士倪維思為個案,以歷史學的理論為主,借鑒現(xiàn)代社會學、宗教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其他的相關學科的理論,利用國內(nèi)外的中外文資料,,運用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發(fā)展的觀點和辨正的思維對倪維思加以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統(tǒng)的探討和分析倪維思在華的一切活動,對他的一生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
【關鍵詞】:倪維思 信仰 世俗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B979.2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7
- 第1章 緒論7-14
- 1.1 學術(shù)回顧7-10
- 1.2 選題原因、目的和意義10-11
- 1.3 本文使用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11-12
- 1.4 本文的結(jié)構(gòu)12
- 1.5 本文寫作過程中運用的方法12-14
- 第2章 倪維思的傳教活動14-20
- 2.1 倪維思的生平與在華行跡14-17
- 2.2 倪維思的布道方式17-20
- 第3章 對倪維思型的傳教模式的探討20-38
- 3.1 倪維思型的傳教模式產(chǎn)生的背景20-23
- 3.2 倪維思型的傳教模式的內(nèi)容與特點23-28
- 3.3 倪維思傳教模式的影響28-33
- 3.4 對倪維思傳教模式的論爭33-38
- 第4章 倪維思的世俗活動38-48
- 4.1 借教育之舟載福音之道38-42
- 4.2 救災以救靈42-44
- 4.3 農(nóng)業(yè)——鄉(xiāng)村傳教的鑰匙44-48
- 第5章 倪維思的中國觀48-59
- 5.1 對中國文化的認識49-52
- 5.2 對中國人形象的分析52-55
- 5.3 對中國社會尤其是中國政治的態(tài)度55-59
- 結(jié)論59-61
- 參考文獻61-69
-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69-70
- 致謝70-71
- 個人簡歷71-72
- 福建師范大學學位論文使用授權(quán)聲明7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志忠;近代美國農(nóng)業(yè)科技的引進及其影響評述[J];安徽史學;2003年03期
2 周輝湘;論《萬國公報》對維新變法的輿論影響[J];安徽史學;2005年03期
3 張廣智;論基督教在中韓兩國傳播的現(xiàn)代命運[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4 胡衛(wèi)青;中西人性論的沖突:近代來華傳教士與孟子性善論[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5 ;中國近代農(nóng)業(yè)科技史事紀要(1840—1949)[J];古今農(nóng)業(yè);1995年03期
6 莊維民;近代山東林業(yè)技術(shù)的改良[J];古今農(nóng)業(yè);1996年02期
7 陳冬生;近代山東經(jīng)濟作物的引種與發(fā)展[J];古今農(nóng)業(yè);1999年02期
8 楊代春;《萬國公報》研究綜述[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9 張書豐;山東教會學校教育九十年[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4期
10 郝先中;傳教士與近代中國的放足運動[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本文關鍵詞:從信仰到世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86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44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