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年間潮汕地區(qū)基督教本色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07 12:08
本文關(guān)鍵詞:民國年間潮汕地區(qū)基督教本色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本色化一般有文化移入和文化融入兩個層面的意義。中國基督教的本色化是指基督教文化傳入中國并且基督教的精神本質(zhì)融匯于中國本土文化中。 本文擬通過分析民國時期潮汕地區(qū)教會自傳自養(yǎng)自立的情況及教會如何使用潮汕本土固有的思維方式、藝術(shù)形式表現(xiàn)基督教,使其融洽于本土文化之中。教會的自傳自養(yǎng)自立是基督教本色化的第一步,是基督教融合于本土文化的前提和基礎(chǔ)。然而,自傳自養(yǎng)自立不是本色化的全部,唯有做到用潮汕本土的方式表達基督教的精神實質(zhì),基督教與潮汕本土文化交融、相互影響才算是完成本色化。就如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現(xiàn)在的中國文化,已經(jīng)分不清楚哪些是佛教的、哪些是中國本土所有的,這是本色化成功的范例。 早在基督教傳入潮汕之初,傳教士已經(jīng)意識到基督教要發(fā)展,就得自傳自養(yǎng)自立,所以,自傳自養(yǎng)自立的的理論在清末已經(jīng)形成。但是,由于種種歷史的原因,到民初才真正實踐。它在實施過程中遇見許多實際的困難,在民國年間的自傳自養(yǎng)自立程度仍處于初步階段。至于建立本色教會理論,,在民初也被奉為教會建設(shè)的主題。在實踐的過程中,教會努力使基督教具有一些潮汕特色,但是,總的來說,本色化仍處于孕育階段,教會仍未能建立潮汕本土的神學;浇虩o論是制度、形式、神學等各方面還只是照搬西方的模式。 然而,到解放前,基督教在潮汕的傳播僅100年的時間,所以,教會的本色化只是起步,它所實現(xiàn)的成果還是值得肯定,并且對于今天的基督教本色化運動有借鑒作用;浇痰谋旧杂袠O大的發(fā)展空間。
【關(guān)鍵詞】:民國 潮汕 本色化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K29;B979.2
【目錄】:
- 目錄3-4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緒論6-10
- 第一節(jié) 研究對象與研究價值6-8
- 第二節(jié) 相關(guān)研究回顧8-10
- 第一章 基督教移入10-15
- 第二章 本色化的開始15-38
- 第一節(jié) 自傳自養(yǎng)和自立17-30
- 第二節(jié) 基督教與潮汕文化30-38
- 第三章 個案38-45
- 第一節(jié) 玉窖堂38-41
- 第二節(jié) 伯特利堂41-45
- 結(jié)語45-47
- 參考文獻47-53
- 后記53-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正倫;陳獨秀與基督教本色化的可能性[J];讀書;2002年05期
2 雷雨田;論嶺南基督教會的自立運動[J];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12期
3 楊洪;明末清初基督教東傳與中西文化交流[J];華夏文化;1995年06期
4 何大進;傳教士與晚清教會女學[J];歷史教學;2005年07期
5 丁浩;近代士紳對基督教的認識與態(tài)度[J];南京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6 卓新平;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雙向契合[J];世界宗教文化;1997年02期
7 劉詒恢;《劉氏家譜》校點(外一種)——潮汕基督教本土化史料舉隅[J];汕頭大學學報;2003年S1期
8 林春雨;基督教本土化進程及方式——以汕頭市鹽灶鄉(xiāng)為個案[J];汕頭大學學報;2003年S1期
9 蘇文紀;近代外國教會在潮汕的辦學活動及其影響[J];汕頭大學學報;1997年05期
10 傅敬民;《圣經(jīng)》漢譯與文化資本[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本文關(guān)鍵詞:民國年間潮汕地區(qū)基督教本色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290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429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