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神學教義中的人學思想
本文關(guān)鍵詞:基督教神學教義中的人學思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基督教教義思想中包含豐富的人學思想。本文從縱向的人的歷史生成、橫向的人的三重關(guān)系的存在以及位于二者交叉點的人的本質(zhì)三方面分別進行論述。“原罪說”、“救贖說”以及“末世論”,以“罪”為核心揭示了基督教教義中有關(guān)人的歷史生成的理論,其中包含著“墮落下降式”辯證法;“罪”的概念以神學的方式折射出人的“異化”狀態(tài),,決定了以“異化”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揭示出的人的歷史生成性的“進化發(fā)展式”辯證法與“墮落下降式”辯證法之相對立。“三一論”、“基督論”的教義以“愛”為核心揭示了基督教神學有關(guān)人作為三重關(guān)系的存在的理論,用神學語言表達出人“內(nèi)在而超越”的本性;“愛”以神學的方式折射出人的“社會”存在,它相應(yīng)于馬克思主義人學揭示出的人與自然、與社會、與自身三重關(guān)系的存在!白杂梢庵菊f”、“恩典論”以及“因信稱義”學說以“自由”為核心揭示出人的由自然性、類性以及社會性構(gòu)成的三重本質(zhì);而以“實踐”為根本出發(fā)點的馬克思主義人學揭示出人的三重本質(zhì)的內(nèi)在互動關(guān)系,從而完成了一個開放性的體系,實現(xiàn)了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在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理論參照系中,對基督教教義思想中人學理論的研究,一方面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出了廣闊的人學景觀,為我們進一步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新的因素,為我們進一步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另一方面,在比較中,我們看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先進性與革命性,從而能夠堅定我們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信念。
【關(guān)鍵詞】:基督教神學教義 人學 馬克思主義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B979
【目錄】:
- 內(nèi)容摘要2-3
- 英文摘要3-5
- 前言5-7
- 一、 “罪”與“異化”7-18
- 1 、 “罪”在《圣經(jīng)》中的涵義:人與神關(guān)系的斷裂7-11
- 2 、 “罪”的入學涵義:人的歷史生成中的異化11-13
- 3 、 唯物史觀揭示了人的辯證發(fā)展過程13-18
- 二、 “愛”與“社會”18-28
- 1 、 “愛”在《圣經(jīng)》中的涵義:三位一體的關(guān)系性18-22
- 2 、 “愛”的入學涵義:人作為三位一體的存在22-25
- 3 、 人的“社會”性是人的存在的根本點25-28
- 三、 “自由”與“實踐”28-37
- 1 、 “自由”在《圣經(jīng)》中的涵義:罪人因信稱義28-30
- 2 、 “自由”的入學涵義:自由與人的本質(zhì)的三個層面30-33
- 3 、 實踐是理解人的本質(zhì)問題的根本點33-37
- 結(jié)語37-39
- 參考書目39-41
- 后記4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正玄;吳景平;;宗教、民族主義和國家政策:日占時期韓國基督教與神道間的沖突[J];韓國研究論叢;1997年00期
2 謝振玲;;猶太教思想對基督教救贖觀形成的影響[J];黑龍江史志;2009年21期
3 姚劍文;基督教神學“卑視自己”的觀念與有限政治的發(fā)端[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4 張光年;西方人學思想簡論[J];理論界;2005年01期
5 曉望;;基督教與和諧社會——神學院校探討基督教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作貢獻研討會側(cè)記[J];天風;2007年21期
6 黃見德;斷層的填補和東西方文化的早期匯合──評《晚期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神學──東西方文化的匯合》[J];哲學動態(tài);1994年07期
7 王靜;;基督教與近代自然哲學的起源[J];求索;2007年10期
8 黃宇潔;張敏;;神本主義人性觀和扁平人物——兼分析奧康納《好人難尋》中的人物[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劉學磊;;戈多不是上帝,“等待”就是意義——由《等待戈多》談起[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9期
10 洛克曼;隗仁蓮;安希孟;;基督教同馬克思主義的對話[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7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福濤;;外國高等教育史話(二) 中世紀大學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8)——外國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鄧梅;;盲人學生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方法[A];盲人按摩教育、醫(yī)療與研究——中國盲人按摩學會第三屆第二次全國盲人按摩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3 樊志輝;;先驗、超驗、經(jīng)驗、實踐——后實踐哲學視野下的人學導論[A];人學與現(xiàn)代化——中國人學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第四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萬樸;崔春龍;高德政;李虎杰;;多科類高校中的地質(zhì)專業(yè)改革與人才培養(yǎng)[A];全國地質(zhì)院校專業(yè)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金承志;;黃楠森人學思想貢獻[A];新中國人學理路——第十一屆全國人學研討會文集[C];2009年
6 陳麗杰;;人學思想的源點:古希臘人學思想探研[A];新中國人學理路——第十一屆全國人學研討會文集[C];2009年
7 龐世偉;;人在“歸途”中——馬克思審美現(xiàn)代性批判的人學意蘊[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高峰;;宣教與中國教會的自我性[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傅先偉;;對“基督教的中國化”歷程中所折射的若干問題的思考[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李治民;;易縣柴廠村科教興村規(guī)劃落實顯現(xiàn)三問題[A];推進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永漢;要加強我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shè)[N];中國民族報;2002年
2 曉云;堅持正確方向 搞好神學教育[N];貴州民族報;2005年
3 記者 張世輝;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shè)進入新階段[N];中國民族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張世輝;順利推進我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shè)[N];中國民族報;2003年
5 毛s
本文編號:4058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40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