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傳統(tǒng)與村落公共空間的建構 ————以贛南寨坑村“祭大神”為個案
發(fā)布時間:2023-03-19 19:25
鄉(xiāng)村民間信仰一直是歷史人類學和民俗學等學科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對象。寨坑村具有典型贛南客家傳統(tǒng)村落的特征,山多地少,交通閉塞,各類信仰活動較為頻繁。其中,“祭大神”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六期間,進行的一種傳統(tǒng)信仰儀式展演。在過去,“祭大神”活動實際上是由村內彭廖兩個姓氏為主導,共享和傳承這一祭祀儀式,其它姓氏并不參與其中,而村內彭廖兩姓家族的聯(lián)合,實則是村落自然資源和生存空間爭奪大戰(zhàn)中,各姓氏家族力量抗衡的自我選擇。后來,該文化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社會過渡的過程中,彭姓家族中的精英分子審時度勢,聯(lián)合政府與社會各界人士,推動整個活動由封閉走向了開放。一方面,彭姓家族以集體記憶為工具,憑借自身所擁有的獨特文化資源和政治優(yōu)勢,在村落中進行家族文化的自我認同,目的在于增強家族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表達需要與社會生活空間的擴大,導致村落日常生活突破了家族與村際之間的界限,儀式活動所建構的神圣空間也在慢慢地與原本村落日常的生活空間相融合,甚至在不斷地拓展新的公共活動空間,并借助民間信仰的力量蓬勃地向前發(fā)展。如今,該活動不僅成為了整個村落內部的標志性文化,還是當?shù)赜绊戄^大的年節(jié)信仰文化傳統(tǒng)。本文的...
【文章頁數(shù)】: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
第二節(jié) 相關研究綜述
一、鄉(xiāng)村社會中的民間信仰研究
二、村落公共空間的研究
三、對社會群體建構村落公共空間的研究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五節(jié) 研究內容
俗語說明表
第一章 地域環(huán)境與社會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南康縣的地理環(huán)境與社會傳統(tǒng)
一、南康地區(qū)的氣候與經濟資源
二、南康的歷史變遷與年節(jié)傳統(tǒng)
第二節(jié) 村落地理人文概況
一、村落的地理空間與生計方式
二、村落中的姓氏關系
三、“彭廖一家親”
小結
第二章 村落信仰體系空間
第一節(jié) 祖先崇拜
一、祖廳
二、祭祖
三、修族譜
第二節(jié) 神靈崇拜與風水信仰
一、社官廟
二、風水信仰
第三節(jié) 巫術禁忌與佛道思想融合
第四節(jié) 歲時節(jié)慶習俗
一、舞龍燈
二、騰龍神
三、扛花子酒
小結
第三章 儀式的傳承與演變
第一節(jié) 關于儀式來源及內涵的闡釋
一、從水上工具到載靈信仰的“船”
二、傳統(tǒng)神圣儀式的緣起與再造
第二節(jié) “祭大神”儀式的實踐過程
一、“扎大神”
二、正式會期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小結
第四章 “眾家”的儀式運作及村落公共空間的建構
第一節(jié) “眾家”的儀式組織模式
一、大神理事會
二、廳堂輪值—“十夜月半”
第二節(jié) 村落公共空間建構的力量群體
一、家族精英分子的文化運作
二、當?shù)卣透鹘缛耸康耐苿?br> 三、村民的“歷史感”與“當下感”
第三節(jié) “!迸c“非!钡拇迓涔部臻g
一、移神路線:村落空間格局的劃分
二、趕大神會
三、大神文化廣場:信仰表達的公共空間
四、還愿制度:大神信仰的世俗性
小結
結語
附錄一: 寨坑村大神文化節(jié)部分捐款名單(2014-2018)
附錄二: 寨坑大神會一本大學生獎勵芳名(2013-2018)
附錄三: 相關圖片
參考文獻
致謝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本文編號:3765816
【文章頁數(shù)】: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
第二節(jié) 相關研究綜述
一、鄉(xiāng)村社會中的民間信仰研究
二、村落公共空間的研究
三、對社會群體建構村落公共空間的研究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五節(jié) 研究內容
俗語說明表
第一章 地域環(huán)境與社會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南康縣的地理環(huán)境與社會傳統(tǒng)
一、南康地區(qū)的氣候與經濟資源
二、南康的歷史變遷與年節(jié)傳統(tǒng)
第二節(jié) 村落地理人文概況
一、村落的地理空間與生計方式
二、村落中的姓氏關系
三、“彭廖一家親”
小結
第二章 村落信仰體系空間
第一節(jié) 祖先崇拜
一、祖廳
二、祭祖
三、修族譜
第二節(jié) 神靈崇拜與風水信仰
一、社官廟
二、風水信仰
第三節(jié) 巫術禁忌與佛道思想融合
第四節(jié) 歲時節(jié)慶習俗
一、舞龍燈
二、騰龍神
三、扛花子酒
小結
第三章 儀式的傳承與演變
第一節(jié) 關于儀式來源及內涵的闡釋
一、從水上工具到載靈信仰的“船”
二、傳統(tǒng)神圣儀式的緣起與再造
第二節(jié) “祭大神”儀式的實踐過程
一、“扎大神”
二、正式會期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小結
第四章 “眾家”的儀式運作及村落公共空間的建構
第一節(jié) “眾家”的儀式組織模式
一、大神理事會
二、廳堂輪值—“十夜月半”
第二節(jié) 村落公共空間建構的力量群體
一、家族精英分子的文化運作
二、當?shù)卣透鹘缛耸康耐苿?br> 三、村民的“歷史感”與“當下感”
第三節(jié) “!迸c“非!钡拇迓涔部臻g
一、移神路線:村落空間格局的劃分
二、趕大神會
三、大神文化廣場:信仰表達的公共空間
四、還愿制度:大神信仰的世俗性
小結
結語
附錄一: 寨坑村大神文化節(jié)部分捐款名單(2014-2018)
附錄二: 寨坑大神會一本大學生獎勵芳名(2013-2018)
附錄三: 相關圖片
參考文獻
致謝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本文編號:37658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76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