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倫理對回族人生觀影響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伊斯蘭教倫理對回族人生觀影響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伊斯蘭倫理作為一種宗教倫理,是以宗教信仰為基礎的,對人的行為的善惡作出現(xiàn)實評價和后世賞罰的道德標準理論,是伊斯蘭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直到今天對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穆斯林提升道德追求,規(guī)范個人行為發(fā)揮著的重要作用,引導回族群體形成伊斯蘭道德風尚。 探討伊斯蘭倫理與回族人生觀的關系,首先對伊斯蘭教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有全面的了解,必須清楚伊斯蘭教與倫理,伊斯蘭教與回族的關系。伊斯蘭教對回族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伊斯蘭倫理與中國的回族的人生觀念息息相關,是在傳承的基礎上,經(jīng)過自身的調(diào)試和發(fā)展,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把儒家倫理中與伊斯蘭倫理相通的地方糅合,形成的具有回族特色的人牛價值觀念。回族的人生觀中的追求永恒的兩世吉慶觀、防止極端地中正觀、宗教平等觀、愛國愛教一致的觀念,構成了回族人生觀中核心價值觀,指導者回族穆斯林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塑造了堅韌大氣的民族品性。在多元社會中,環(huán)境和形式要求回族穆斯林必須與時代和社會同步,全面理解伊斯蘭,健全自己的人生觀念,注重道德的作用,躬身實踐,向內(nèi)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向外讓其他民族和展示優(yōu)良道德對回族的塑造作用,讓社會正確理解宗教對社會的功能尤其是對道德的促進作用。 在整個社會道德水平下降,人們精神世界空虛的時候,呼喚倫理道德出現(xiàn)是人們一致的心聲,德治的作用也更加凸顯,尤其是對信仰伊斯蘭的回族,伊斯蘭倫理任然具有重要的調(diào)節(jié)和指導作用,如果得到有效應用,可以為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巨大力量,不可低估。
【關鍵詞】:伊斯蘭倫理 人生觀 回族 民族宗教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968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11
- 一、選題背景8-9
- (一) 國外研究狀況8
- (二) 國內(nèi)研究狀況8-9
- 二、研究目的9-11
- (一) 研究意義9-10
- (二) 研究方法與手段10-11
- 第二章 伊斯蘭教及其倫理思想11-18
- 一、伊斯蘭教基本概況11-14
- (一) 伊斯蘭教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11-12
- (二) 伊斯蘭教的發(fā)展及變化12-14
- 二、伊斯蘭教與倫理思想14-18
- (一) 宗教與倫理思想的關系14-15
- (二) 伊斯蘭教倫理的形成特點15-16
- (三) 宗教形成對人生觀的影響16-18
- 第三章 伊斯蘭教倫理對回族人生觀的影響18-32
- 一、中國回族的形成18-23
- (一) 形成回族主體的人口來源18-19
- (二) 回族形成過程中的伊斯蘭教因素19-20
- (三) 回族形成過程中的中國文化影響20-21
- (四) 中國回族人生觀的精神實質(zhì)21-23
- 二、回族核心人生價值觀中的伊斯蘭教倫理思想23-29
- (一) 以永恒為追求目的的人生觀23-24
- (二) 以敬主愛人踐履信的人生實踐觀24-25
- (三) 以宗教平等為基礎的人生平等觀25-27
- (四) 以尊重女權為要旨的婦女觀27-28
- (五) 無極樂無大悲的中正主義人生觀28-29
- 三、回族倫理思想形成過程中的中國化因素29-32
- (一) 回族對非伊斯蘭文化的吸收與改造29-30
- (二) 伊斯蘭倫理在當今回族中的差異性30-32
- 第四章 研究回族人生觀在當代中國的意義32-41
- 一、伊斯蘭教與中國穆斯林人生觀的關系32-34
- (一) 伊斯蘭倫理道德是回族穆斯林人生觀的核心32
- (二) 中國穆斯林當前面臨的問題32-33
- (三) 培養(yǎng)回族穆斯林倫理道德的方法和途徑33-34
- 二、中國穆斯林樹立正確人生觀的意義34-38
- (一) 從回族人生觀看中國穆斯林民族內(nèi)心情感的認同34-35
- (二) 正確理解宗教倫理是了解穆斯林的窗口35-36
- (三) 科學理解宗教倫理對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36-38
- 三、深入研究回族人生價值觀可積極促進民族融合38-41
- (一) 宗教在民族認同中起著核心的作用38
- (二) 堅持伊斯蘭教人生價值觀必須與時代相結合38-39
- (三)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與社會主義適應性39-41
- 第五章 結語41-42
- 參考文獻42-45
- 致謝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雁兵;伊斯蘭 提倡科學 反對迷信[J];中國穆斯林;2000年03期
2 白劍波;電腦在伊斯蘭文化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穆斯林;2000年04期
3 何乃英;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系的形成和特性[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0年03期
4 葉玉梅;略論波斯文化對中國伊斯蘭文化的影響[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5 高占福;做學問是終身的追求——記回族伊斯蘭文化研究專家馬通先生[J];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02期
6 張海波;;對“泉州伊斯蘭歷史文化”陳列館捐贈品考釋[J];海交史研究;2001年02期
7 華濤;全球化時代的中國伊斯蘭文化資源[J];回族研究;2001年01期
8 丁克家;文明對話視野中的中國伊斯蘭文化[J];回族研究;2001年04期
9 余振貴;殷殷學子情 拳拳愛國心——緬懷著名伊斯蘭學者王靜齋[J];中國穆斯林;2001年01期
10 敬軍;云南最早問世的伊斯蘭報刊——《清真月報》《清真匯刊》和《清真旬刊》[J];中國穆斯林;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云貴;;略議伊斯蘭文化對民族發(fā)展的影響[A];宗教與民族(第貳輯)[C];2003年
2 丁宏;;東干族伊斯蘭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兼與回族比較研究[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3 朱琳;;伊斯蘭經(jīng)濟思想與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的契合[A];2012管理創(chuàng)新、智能科技與經(jīng)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4 沙宗平;;從劉智的“人道五典”看回族伊斯蘭倫理[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5 吳建華;;西北回族伊斯蘭教育與國民教育的互動關系——以寧夏同心縣豫海鎮(zhèn)和韋州鎮(zhèn)為個案[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6 馬明良;;伊斯蘭文化與中國穆斯林民族現(xiàn)代化進程[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馬旭東;;試論羅馬法對伊斯蘭法的影響[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陳春燕;郭爽;;淺談儒學對回族伊斯蘭哲學的影響[A];中華民族復興與民族哲學發(fā)展研究——2013年中國少數(shù)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年會中國石油大學(華東)60周年校慶學術研討會文集[C];2013年
9 楊德亮;;托茂家的伊斯蘭信仰及其經(jīng)濟生產(chǎn)[A];中國回商文化(第一輯)[C];2008年
10 劉成有;;淺析宗教信仰中的民族性問題——以甘寧青地區(qū)的回族為例[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蘇志龍;我市“兩館一中心”破土動工[N];吳忠日報;2008年
2 記者 馬秀梅;首屆伊斯蘭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學術論壇在臨夏市舉辦[N];民族日報;2010年
3 廉樸 鄭嚴 俊仁 金芬;用學術的力量推動臨夏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N];民族日報;2010年
4 通訊員 安旭;伊斯蘭傳統(tǒng)文化與企業(yè)競爭力[N];銀川晚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孫文振;馬明良:希望為民族和諧、宗教和順作貢獻[N];中國民族報;2012年
6 國家宗教事務局;2012中國·土耳其伊斯蘭文化展演在伊斯坦布爾開幕[N];中國民族報;2012年
7 馬強 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述與作:中國伊斯蘭經(jīng)學傳承的時代脈絡[N];中國民族報;2013年
8 本報記者 陳唯忠 實習生 康成玉;中國·土耳其伊斯蘭文化展演在銀川落幕[N];西部時報;2013年
9 張志鵬;文萊《伊斯蘭刑法》加劇政教混同[N];中國民族報;2014年
10 馬新芳(作者為西安市民委民族處處長);靠挖掘文化內(nèi)涵推廣清真食品[N];中國民族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韓忡;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對歐洲文化的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馬洪偉;三亞回族社區(qū)的伊斯蘭文化與社會生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4 帕林達;臨夏的清真寺文化[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紅;新疆維吾爾族伊斯蘭教育及其影響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璐;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伊斯蘭文化與儒家文化發(fā)展觀在現(xiàn)代化語境中的意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馬寧;改革開放以來呼和浩特市伊斯蘭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周茂堯;伊斯蘭文化善行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5 馬鵬;西安伊斯蘭住區(qū)調(diào)查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
6 翁浩;全球文化力量在中亞的消長態(tài)勢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7 艾少偉;伊朗伊斯蘭文化與中伊文化交流[D];西南大學;2006年
8 劉磊;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開放性和保守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9 司律;伊斯蘭文化與新疆農(nóng)村少數(shù)民族人力資源開發(fā)[D];石河子大學;2007年
10 玉紅;東察合臺汗國伊斯蘭化若干問題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伊斯蘭教倫理對回族人生觀影響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03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6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