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樸子內篇》美學思想初探
本文關鍵詞:《抱樸子內篇》美學思想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作為道教史上第一部系統(tǒng)的理論著作,《抱樸子內篇》早已得到宗教界的廣泛關注,正是因為《內篇》在道教發(fā)展史中的重要作用,關于它的研究,過去往往側重在宗教、醫(yī)藥等方面,而對其美學方面的研究尚欠深入。有鑒于此,本文以《抱樸子內篇》為研究對象,對其蘊含的美學思想進行初步的探索。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身神合一的美學追求”。通過對道教形神合一,身神不離的養(yǎng)生學理論的分析,指出這種強調精神與肉體一致性的思想傾向,實質上體現了美學所關注的感性與理性的和諧關系,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肯定生命價值、追求安康福壽的獨特的審美傾向。 第二章“神仙世界與地仙理想”。從葛洪對成仙后的逍遙以及既可以長生不死又可以享受世俗快樂的“地仙”的描述出發(fā),分析其中所體現出的中華民族重現世快樂、重現實利益的審美觀念,和在此岸世界尋求超越的世俗化的審美傾向。 第三章“從身神觀到藝術形神論”。形神關系作為中國古代美學的重要范疇,最早屬于養(yǎng)生學。魏晉時期,形神問題具有了明確的美學涵義,成為中國古代藝術論中的一個獨具特色的范疇。本章追溯先秦至魏晉養(yǎng)生學意義上的形神范疇的發(fā)展,并結合葛洪時代的形神觀,對身神關系向藝術范疇的演變作簡略的論述。
【關鍵詞】:葛洪 《抱樸子內篇》 道教 形神 神仙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B235.7;B959
【目錄】:
- 前言7-9
- 第一章 身神合一的美學追求9-21
- 第一節(jié) 身神合一的思想觀念9-12
- 第二節(jié) 全性合生之美12-17
- 第三節(jié) 形神相衛(wèi)的養(yǎng)生之道17-21
- 第二章 神仙世界與地仙理想21-31
- 第一節(jié) 逍遙自由的生活方式21-23
- 第二節(jié) 世俗生活的眷戀23-26
- 第三節(jié) 凡俗理想的仙界投影26-31
- 第三章 從身神觀到藝術形神論31-42
- 第一節(jié) 形神范疇生成的歷史回溯31-36
- 第二節(jié) 葛洪時代的形神關系36-42
- 附錄42-45
- 參考文獻45-47
- 后記4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晶;楊銘碩;;《抱樸子外篇·嘉遁》的道教思想[J];中國道教;2011年03期
2 陳啟云;范江濤;;葛洪言行觀綜論[J];河北學刊;2011年05期
3 裴凝;卞gq波;;《神仙傳》之作者與版本考[J];古典文獻研究;2007年00期
4 韋海;;云游[J];寶藏;2011年07期
5 ;五類人應該免喝性寒涼茶[J];茶博覽;2011年07期
6 張繼禹;;真實人生 感悟抱樸[J];中國道教;2011年04期
7 楊宗新;;東晉南朝道家制醋及煉丹用醋[J];科學之友(上旬);2011年06期
8 竺濟法;;植茶始祖說葛玄[J];茶博覽;2011年08期
9 劉欽成;段修金;;試析李白與杜甫詩的差別[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10 劉祖國;;《周氏冥通記》注釋商兌[J];殷都學刊;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耿淑玲;伍成泉;;從《抱樸子外篇》看葛洪的世俗教育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錢超塵;;董奉考[A];全國醫(yī)史文獻學科建設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夏毅輝;;論中國文化內在發(fā)生、發(fā)展的地域因素——從“六朝”地理概念切入的研究[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張銀河;;食鹽與中國古代煉丹術[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C];2007年
5 王堅;;甲狀腺炎的認識-歷史與現狀[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方文華 通訊員 單旭澤 黃濤;安全,讓幸福來敲門[N];中國石化報;2011年
2 南方日報評論員;讓專家論證成為“有責論證”[N];南方日報;2009年
3 羅銳;群賢畢至探真諦 少長咸集羅浮山[N];南方日報;2010年
4 秋梅;別來無恙說防病[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崔璀;廓蒼之勝 名人南明[N];麗水日報;2009年
6 陸 靜;耐住寂寞戰(zhàn)風沙 植物群中英雄漢[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7 石一寧;感受《福壽之鄉(xiāng)》[N];文藝報;2009年
8 柯斌錚;豐富的藥學典籍 燦爛的文化篇章[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9 李以超復旦大學文博系;晉代“反故”現象小識[N];中國文物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張躍;“咬住發(fā)展目標不放松”[N];寧波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武鋒;葛洪《抱樸子外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丁宏武;葛洪及《抱樸子外篇》考論[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4 陳柏青;魏晉南北朝養(yǎng)生學術思想研究及其養(yǎng)生術應用輯要[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肖紅艷;《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潔;葛洪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2 黃金生;《抱樸子》儒道兼修的養(yǎng)生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劉志賢;葛洪養(yǎng)生思想研究及其養(yǎng)生方法探討[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韓紹深;葛洪政治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曾劉鋒;葛洪的治國之道[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6 宋麗娜;《抱樸子內篇》美學思想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7 曹艷麗;葛洪神仙道教美學思想探析[D];山東大學;2010年
8 宮力;在天道與人道之間[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肇鍶;葛洪“氣”思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10 宋曉宇;基于《抱樸子》的葛洪養(yǎng)生思想與實踐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抱樸子內篇》美學思想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14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5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