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轉識成智”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01 03:00
本文關鍵詞:王船山“轉識成智”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轉識成智”最早是佛家瑜伽行派明確提出的,但它也是古往今來一切哲學與宗教所面臨的基本問題。本文依次從“轉識成智”的必要性、可能性、現(xiàn)實性對唯識學“轉識成智”的理論作了簡要的闡述。通過對王船山“轉識成智”論的分析,探討他是如何對儒釋道文化進行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同時通過其與現(xiàn)當代有關哲學家、佛學家、科學家“轉識成智”思想的比較分析,試圖對哲學、科學與宗教的融通和構建一體化的世界文化,提供有益的啟示。 本文的“引言”,主要就寫作背景和研究動態(tài)、研究意義及本文創(chuàng)新點、研究方法作簡要陳述,說明對王船山“轉識成智”論進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第一章“‘轉識成智'論溯源”:主要對唯識學“轉識成智”理論內(nèi)容和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轉識成智”思想作一簡要介紹。 第二章“王船山‘轉識成智'論”:主要從其歷史背景、主旨、內(nèi)容及與唯識學“轉識成智”理論的比較四部分進行闡述,從中看出這一理論“出入佛老”的圓融性和創(chuàng)新性。 第三章“王船山‘轉識成智'理論與近現(xiàn)代‘轉識成智'思想的比較”,通過分析比較王船山‘轉識成智'理論與現(xiàn)當代一些哲學家、科學家、佛家高僧大德的“轉識成智”思想,從中得出他們關于“終極關懷”及文化融合創(chuàng)新思想意蘊的共通處。 第四章“船山“轉識成智”論的現(xiàn)實意義”:簡要闡述了船山這一理論對當今重建人的精神家園和構建一體化的世界文化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王船山 轉識成智 圓融 創(chuàng)新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B249.2;B949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10
- 一、寫作背景和研究動態(tài)7-8
- 二、本課題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點及其意義8
- 三、研究方法8-10
- 第一章 “轉識成智”理論溯源10-19
- 1.1 唯識學“轉識成智”說10-17
- 1.2 中國傳統(tǒng)哲學與“轉識成智”17-19
- 第二章 王船山“轉識成智”論19-34
- 2.1 時代背景19-20
- 2.2 王船山“轉識成智”論主旨20-26
- 2.3 王船山“轉識成智”論內(nèi)容26-31
- 2.4 與唯識學“轉識成智”說的比較31-34
- 第三章 王船山“轉識成智”論與現(xiàn)當代“轉識成智”思想的比較34-48
- 3.1 “轉識成智”與哲學創(chuàng)新34-41
- 3.2 “轉識成智”與佛家智慧的融通41-45
- 3.3 “轉識成智”與科學——人腦悟性的開發(fā)45-48
- 第四章 船山“轉識成智”論的現(xiàn)實意義48-51
- 4.1 對解決“終極關懷”問題的意義48-49
- 4.2 對新文化建設的意義49-51
- 結語51-52
- 參考文獻52-55
- 附錄55-56
- 后記56-5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兆祿;;情:王船山《詩經(jīng)》文學詮釋的核心范疇[J];船山學刊;2011年03期
2 李生龍;;王船山詩文所昭顯的道家、道教心跡[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伍光輝;;《龍舟會》:君子人格的頌歌[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楊璐璐;;王船山道器論研究[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陳屹;;蕭,
本文編號:3380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3805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