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宗教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發(fā)布時間:2021-08-16 14:07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內(nèi)在紋理構筑了民族與宗教發(fā)展不可分離的歷史和現(xiàn)實。民族宗教相互交織的客觀規(guī)律使民族宗教學成為適應中國國情的新興綜合性學科。反思與回顧民族宗教學的學科內(nèi)涵、外延、特點及方法,可以概括出學科體系的整體框架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上就民族宗教學的研究發(fā)展進行相關分析與展望。
【文章來源】:思想戰(zhàn)線. 2020,46(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民族宗教學的內(nèi)涵與外延
(一)民族宗教學的內(nèi)涵
(二)民族宗教學的外延
二、民族宗教學科體系形成及其發(fā)展
(一)民族宗教學的多重學科定位
(二)關于民族宗教學的學科研究方法討論
(三)民族宗教研究的理論基礎
三、民族宗教學的特點與研究實踐
(一)與民族宗教工作密切聯(lián)系
(二)關注宗教與民族的互動關系
(三)以民族學視角展開綜合研究
四、民族宗教學中涉及的主要學科交叉領域
(一)宗教研究與人類學的綜合
(二)社會學進入民族宗教研究
(三)民族志在民族宗教研究中的應用
(四)民族宗教學與文化研究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帶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區(qū)民族宗教事務治理調(diào)查研究——以青海省為例[J]. 牛麗云. 青海民族研究. 2018(01)
[2]民族宗教學視域中的宗教民族志研究[J]. 王建新.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3]“一帶一路”場域中恐怖主義與民族宗教關系辨析[J]. 宮玉濤. 國際關系研究. 2016(01)
[4]“宗教與中國社會六十年:回顧與展望”圓桌會議綜述[J]. 余偉韜. 民族論壇. 2012(06)
[5]宗教生態(tài)論[J]. 牟鐘鑒. 世界宗教文化. 2012(01)
[6]中國民族宗教研究的學術架構——基于民族學/人類學的思考[J]. 王建新.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6)
[7]人類學視野中的民族宗教研究方法論探析[J]. 王建新. 民族研究. 2009(03)
[8]宗教學奮進的三十年[J]. 牟鐘鑒. 中國宗教. 2008(10)
[9]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處經(jīng)驗考察[J]. 班班多杰. 中國社會科學. 2007(06)
博士論文
[1]多元信仰文化與族際互動[D]. 王默.蘭州大學 2017
[2]基督宗教與云南苗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D]. 杜麗.中央民族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345812
【文章來源】:思想戰(zhàn)線. 2020,46(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民族宗教學的內(nèi)涵與外延
(一)民族宗教學的內(nèi)涵
(二)民族宗教學的外延
二、民族宗教學科體系形成及其發(fā)展
(一)民族宗教學的多重學科定位
(二)關于民族宗教學的學科研究方法討論
(三)民族宗教研究的理論基礎
三、民族宗教學的特點與研究實踐
(一)與民族宗教工作密切聯(lián)系
(二)關注宗教與民族的互動關系
(三)以民族學視角展開綜合研究
四、民族宗教學中涉及的主要學科交叉領域
(一)宗教研究與人類學的綜合
(二)社會學進入民族宗教研究
(三)民族志在民族宗教研究中的應用
(四)民族宗教學與文化研究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帶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區(qū)民族宗教事務治理調(diào)查研究——以青海省為例[J]. 牛麗云. 青海民族研究. 2018(01)
[2]民族宗教學視域中的宗教民族志研究[J]. 王建新.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3]“一帶一路”場域中恐怖主義與民族宗教關系辨析[J]. 宮玉濤. 國際關系研究. 2016(01)
[4]“宗教與中國社會六十年:回顧與展望”圓桌會議綜述[J]. 余偉韜. 民族論壇. 2012(06)
[5]宗教生態(tài)論[J]. 牟鐘鑒. 世界宗教文化. 2012(01)
[6]中國民族宗教研究的學術架構——基于民族學/人類學的思考[J]. 王建新.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6)
[7]人類學視野中的民族宗教研究方法論探析[J]. 王建新. 民族研究. 2009(03)
[8]宗教學奮進的三十年[J]. 牟鐘鑒. 中國宗教. 2008(10)
[9]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處經(jīng)驗考察[J]. 班班多杰. 中國社會科學. 2007(06)
博士論文
[1]多元信仰文化與族際互動[D]. 王默.蘭州大學 2017
[2]基督宗教與云南苗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D]. 杜麗.中央民族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3458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34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