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命倫理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3 20:35
20世紀中葉開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fā)展和世界經(jīng)濟的迅速增長,人們面臨的生命問題日趨復雜化。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對待生死?如何超越生命,實現(xiàn)生命價值。這些都是生命倫理學所關注的問題。在這樣一個充滿變革的世界里,人類迫切需要一個賴以安身立命的倫理基礎。無疑,宗教是人類智慧諸多偉大傳統(tǒng)中的一種。世界上發(fā)展成熟的各大宗教都有一套理論體系,佛教教義尤其繁雜精深,有著系統(tǒng)的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可以說它是一門體系很完整的哲學。其倫理思想非常豐富,有一整套倫理規(guī)范。我們甚至可以說倫理道德是佛教的核心內(nèi)容!爸T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狈鸾虃惱碜顝母镜臏蕜t和規(guī)范強調(diào)除惡從善,平等慈悲。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樣的信念基礎上建立佛教道德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因而佛教將眾生平等、慈悲為懷、樂善好施作為佛教徒必要的品行。佛教認為人除了領悟能力的差異,在善良和最終能覺悟這點上是完全平等的。佛教對生命的敬畏感極強,這表現(xiàn)于不可殺生的信條。它主張慈悲應該澤及一切眾生,愛心的顯示不僅在施舍物質,更在于以佛法教導人,以功德分享于人,以達到人與自身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其他一切存在...
【文章來源】:長沙理工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相關研究綜述
1.2.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
1.3.1 研究方法
1.3.2 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佛教生命倫理的倫理基礎及基本內(nèi)涵
2.1 佛教生命倫理的提出
2.1.1 佛教生命倫理的形成
2.1.2 佛教生命倫理的倫理基礎
2.2 佛教生命倫理的基本內(nèi)涵
2.2.1 人生的本質和價值
2.2.2 “苦”的根源
2.2.3 人生解脫的途徑
第三章 佛教的生命倫理原則
3.1 緣起
3.2 眾生平等
3.2.1 眾生平等的佛學闡述
3.2.2 眾生平等的生命倫理觀
3.3 慈悲為懷
3.3.1 慈悲為懷的佛學闡述
3.3.2 慈悲為懷的生命倫理精神
3.4 生命的超越--涅槃
3.4.1 涅槃的佛學闡述
3.4.2 實現(xiàn)涅槃的途徑
第四章 佛法視角下的當代生命倫理問題探討
4.1 佛法生死觀
4.1.1 安樂死
4.1.2 臨終關懷
4.2 佛法的平等護生觀
4.2.1 器官移植
4.2.2 動物保護倫理議題
4.3 佛教生命倫理當代價值
4.3.1 佛教生命倫理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4.3.2 佛教生命倫理與我國當前道德建設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科研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佛教中孕育的人際和諧思想[J]. 馬英霞.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7(06)
[2]生命倫理學的知識場域與現(xiàn)象學問題[J]. 孫慕義. 倫理學研究. 2007(01)
[3]中國佛教倫理文化與當代和諧社會建設[J]. 楊明,劉登科. 道德與文明. 2006(06)
[4]佛教倫理推動和諧社會發(fā)展的三個向度[J]. 方立天. 中國宗教. 2006(11)
[5]簡論佛教倫理思想的基本觀點[J]. 張懷承. 倫理學研究. 2006(05)
[6]深層生態(tài)學與佛教生態(tài)觀的內(nèi)涵及其現(xiàn)實意義[J]. 吳言生. 中國宗教. 2006(06)
[7]佛教倫理對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價值[J]. 賀漢魂. 世界宗教文化. 2006(02)
[8]實現(xiàn)生命的永恒——儒佛倫理道德的共同旨趣[J]. 歐順軍. 文史博覽. 2006(08)
[9]佛教的超人間性與人間佛教[J]. 李利安. 哲學研究. 2005(07)
[10]佛教倫理與現(xiàn)代文明[J]. 李元光.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本文編號:3228287
【文章來源】:長沙理工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相關研究綜述
1.2.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
1.3.1 研究方法
1.3.2 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佛教生命倫理的倫理基礎及基本內(nèi)涵
2.1 佛教生命倫理的提出
2.1.1 佛教生命倫理的形成
2.1.2 佛教生命倫理的倫理基礎
2.2 佛教生命倫理的基本內(nèi)涵
2.2.1 人生的本質和價值
2.2.2 “苦”的根源
2.2.3 人生解脫的途徑
第三章 佛教的生命倫理原則
3.1 緣起
3.2 眾生平等
3.2.1 眾生平等的佛學闡述
3.2.2 眾生平等的生命倫理觀
3.3 慈悲為懷
3.3.1 慈悲為懷的佛學闡述
3.3.2 慈悲為懷的生命倫理精神
3.4 生命的超越--涅槃
3.4.1 涅槃的佛學闡述
3.4.2 實現(xiàn)涅槃的途徑
第四章 佛法視角下的當代生命倫理問題探討
4.1 佛法生死觀
4.1.1 安樂死
4.1.2 臨終關懷
4.2 佛法的平等護生觀
4.2.1 器官移植
4.2.2 動物保護倫理議題
4.3 佛教生命倫理當代價值
4.3.1 佛教生命倫理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4.3.2 佛教生命倫理與我國當前道德建設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科研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佛教中孕育的人際和諧思想[J]. 馬英霞.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7(06)
[2]生命倫理學的知識場域與現(xiàn)象學問題[J]. 孫慕義. 倫理學研究. 2007(01)
[3]中國佛教倫理文化與當代和諧社會建設[J]. 楊明,劉登科. 道德與文明. 2006(06)
[4]佛教倫理推動和諧社會發(fā)展的三個向度[J]. 方立天. 中國宗教. 2006(11)
[5]簡論佛教倫理思想的基本觀點[J]. 張懷承. 倫理學研究. 2006(05)
[6]深層生態(tài)學與佛教生態(tài)觀的內(nèi)涵及其現(xiàn)實意義[J]. 吳言生. 中國宗教. 2006(06)
[7]佛教倫理對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價值[J]. 賀漢魂. 世界宗教文化. 2006(02)
[8]實現(xiàn)生命的永恒——儒佛倫理道德的共同旨趣[J]. 歐順軍. 文史博覽. 2006(08)
[9]佛教的超人間性與人間佛教[J]. 李利安. 哲學研究. 2005(07)
[10]佛教倫理與現(xiàn)代文明[J]. 李元光.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本文編號:32282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22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