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的光影——中古劉、李、張氏神化的歷史與宗教背景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12:11
中古時期,劉、李、張三姓氏經(jīng)常成為民眾、方士,乃至胡人的假托對象,呈現(xiàn)出超越私家姓氏的公共性與神圣性。劉、李、張氏的神化與"漢家"神學的形成緊密相關(guān),一定意義上皆可謂"漢家"神學的衍生物。作為國姓的劉氏,乃是在漢代國家神學的建立過程中,被讖緯剔除世俗內(nèi)涵而充以圣王之后內(nèi)容的,由此化俗為圣,成為"享天永命"的神圣姓氏。李氏則是在兩漢之際"漢家"神學危機釀就的天命競奪賽中,由于"劉氏復(fù)興,李氏為輔"之讖的廣泛傳播,以及與之相承并被不斷神化的帝王師觀念影響下,逐漸走向神化的。張氏被賦予獨特的神學內(nèi)涵,亦與頗具神仙黃老色彩的漢家良輔張良緊密相關(guān)。劉、李、張氏在中古的神化,昭示出"漢家"政治文化傳統(tǒng)的強烈、持久影響,反映了貫流于中古社會的漢家歷史記憶。
【文章來源】:復(fù)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62(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 “漢家”神學的鑄成與劉氏“享天永命”
二、 從“李氏為輔”到“李氏當王”
三、 “張握命圖授漢寶”與“道佐代亂”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古道教傳授儀對漢代皇帝即位禮的仿擬與轉(zhuǎn)化[J]. 馮渝杰. 學術(shù)月刊. 2019(05)
[2]“致太平”思潮與黃巾初起動機考——兼及原始道教的輔漢情結(jié)與終末論說[J]. 馮渝杰. 學術(shù)月刊. 2018(05)
[3]從黃巾拜鄭玄看漢末隱逸與地方秩序的重建[J]. 馮渝杰. 文史哲. 2017(02)
[4]制作郡望:中古南陽張氏的形成[J]. 仇鹿鳴. 歷史研究. 2016(03)
[5]論晁錯及漢初“新法家”[J]. 龔留柱. 中國史研究. 2016(01)
[6]論五斗米道的“官僚性”特質(zhì)[J]. 馮渝杰.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7]略論《老君音誦誡經(jīng)》中的“劉舉”[J]. 劉陶. 宗教學研究. 2015(04)
[8]從“漢家”神化看兩漢之際的天命競奪[J]. 馮渝杰. 歷史研究. 2015(01)
[9]漢字文化圈李氏政權(quán)考釋——兼論古讖李氏當王[J]. 李魏巍.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4(01)
[10]單名與雙名:漢晉南方人名的變遷及其意義[J]. 魏斌. 歷史研究. 2012(01)
本文編號:3155306
【文章來源】:復(fù)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62(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 “漢家”神學的鑄成與劉氏“享天永命”
二、 從“李氏為輔”到“李氏當王”
三、 “張握命圖授漢寶”與“道佐代亂”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古道教傳授儀對漢代皇帝即位禮的仿擬與轉(zhuǎn)化[J]. 馮渝杰. 學術(shù)月刊. 2019(05)
[2]“致太平”思潮與黃巾初起動機考——兼及原始道教的輔漢情結(jié)與終末論說[J]. 馮渝杰. 學術(shù)月刊. 2018(05)
[3]從黃巾拜鄭玄看漢末隱逸與地方秩序的重建[J]. 馮渝杰. 文史哲. 2017(02)
[4]制作郡望:中古南陽張氏的形成[J]. 仇鹿鳴. 歷史研究. 2016(03)
[5]論晁錯及漢初“新法家”[J]. 龔留柱. 中國史研究. 2016(01)
[6]論五斗米道的“官僚性”特質(zhì)[J]. 馮渝杰.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7]略論《老君音誦誡經(jīng)》中的“劉舉”[J]. 劉陶. 宗教學研究. 2015(04)
[8]從“漢家”神化看兩漢之際的天命競奪[J]. 馮渝杰. 歷史研究. 2015(01)
[9]漢字文化圈李氏政權(quán)考釋——兼論古讖李氏當王[J]. 李魏巍.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4(01)
[10]單名與雙名:漢晉南方人名的變遷及其意義[J]. 魏斌. 歷史研究. 2012(01)
本文編號:31553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15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