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垣與20世紀上半期中國宗教研究的現(xiàn)代轉(zhuǎn)變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左玉河;從“經(jīng)世之學”到“分科立學”——近代早期的學術(shù)分科觀念及分科方案[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2 何光滬;宗教學百年鳥瞰[J];國外社會科學;2000年02期
3 陳其泰;陳垣:宗教史的開山之祖[J];江海學刊;2005年05期
4 湯開建,陳文源;陳垣與中國基督教史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5 葛兆光;;“聊為友誼的比賽”——從陳垣與胡適的爭論說到早期中國佛教史研究的現(xiàn)代典范[J];歷史研究;2013年01期
6 何光滬;從中國宗教學史看問題意識與超越情懷[J];人文雜志;2004年01期
7 何光滬;中國宗教學百年[J];學術(shù)界;2003年03期
8 劉賢;;陳垣基督教信仰考[J];史學月刊;2006年10期
9 劉賢;;宗教研究與文化關(guān)懷:從各宗教史研究析陳垣的中華文化觀[J];史學史研究;2011年02期
10 左玉河;典籍分類與晚清知識系統(tǒng)之演化[J];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顯元;;寬容釋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王惠榮;;從晚清漢學區(qū)域之發(fā)展看漢宋調(diào)和[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3 沈文輝;;從宗教視角透視冷戰(zhàn)后美國中東政策的悖論[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5期
4 王廣大;曹一俊;;伊斯蘭教末世論的思想沿革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6期
5 耿建尉;試論當今世界宗教的影響[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2期
6 趙建永;;湯用彤先生宗教學研究手稿初探[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5年02期
7 佟洵;試論北京歷史上的教堂文化[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8 何巖巍;;清代中前期北京的天主教士——以遣使會士為中心[J];北京歷史文化研究;2007年02期
9 李小光;清代中西文化互動及其終結(jié)初探[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李小光;清代中西文化互動及其終結(jié)[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維;;空文垂世政難憑——梅曾亮“因時”文論的提出背景及意義再論[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李華偉;;基督徒的文化認同與鄉(xiāng)土文化變遷的模式——從理念與符號的視角來探討豫西李村基督徒在葬禮上的沖突與調(diào)適[A];黃河文明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3 何巖巍;;清代中前期北京的天主教士——以遣使會士為中心[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北京史專題研究[C];2007年
4 王超杰;;西方傳教士與國際法初入中國[A];中外關(guān)系史論叢第19輯——多元宗教文化視野下的中外關(guān)系史[C];2010年
5 幨行健;;嘉道之際北京士大夫的崇祀鄭玄活動[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九、十合輯)[C];2012年
6 孫泓;;5—14世紀景教在東北亞地區(qū)的傳播[A];中國與周邊國家關(guān)系研究[C];2009年
7 梁駿;祝燁;;新舊“對話十誡”比較——斯維德勒對話思想初探[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輯[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文善;抗戰(zhàn)時期重慶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陸胤;近代學術(shù)的體制內(nèi)進路[D];北京大學;2011年
3 惠萍;嚴復與中國近代文學變革[D];河南大學;2011年
4 盧敦基;李慈銘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王燦;《尚書》歷史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金春平;邊地文化視野下的新時期西部小說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士偉;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8 顏芳;近代學術(shù)轉(zhuǎn)型視野下的燕京大學國學教育[D];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田志文;馬克思主義理論視域中的政治價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10 馬麗敏;俞樾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陶海柱;倫理學視野下的基督教鄉(xiāng)村教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彭石軍;湖南永州農(nóng)村宗教管理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王曉靜;論方東樹與《援鶉堂筆記》的整理[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4 程琦;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基督教教堂建筑裝飾藝術(shù)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5 王猛龍;楊天石與蔣介石研究探析(1955-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崴嵬;淺析國內(nèi)基督教網(wǎng)站的宗教性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金靈;適應(yīng)選擇論視角下嚴復《馬可福音》中譯探析[D];西北大學;2011年
8 吳東;調(diào)適與會通[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年
9 王舜平;俄羅斯現(xiàn)代手風琴作品的宗教語境[D];西南大學;2011年
10 茹靚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李天經(jīng)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蔡尚思;陳垣同志的學術(shù)貢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0年06期
2 湯開建,陳文源;陳垣與中國基督教史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鐘向陽;廣州基督教“白十字架團”[J];嶺南文史;1995年02期
4 何光滬;中國宗教學百年[J];學術(shù)界;2003年03期
5 周少川;論陳垣先生的民族文化史觀[J];史學史研究;2002年03期
6 俞偉超;;東漢佛教圖像考[J];文物;1980年05期
7 吳海蘭;陳垣論宗教與民族文化[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方立天,何光滬,趙敦華,卓新平,李淑英;中國宗教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未來——宗教學研究四人談[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海蘭;陳垣論宗教與民族文化[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湯開建,陳文源;陳垣與中國基督教史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羅興連;;讀陳垣《從教外典籍看明末清初的天主教》[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劉賢;;宗教研究與文化關(guān)懷:從各宗教史研究析陳垣的中華文化觀[J];史學史研究;2011年02期
5 張運華;陳垣與中國宗教史研究[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馮今源;;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的幾點思考[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馬寧;錢永平;;羌族宗教研究綜述[J];貴州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8 賈學鋒;;近三十年來國內(nèi)裕固族宗教研究的成就與問題[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6期
9 王廣大;曹一俊;;伊斯蘭教末世論的思想沿革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6期
10 林悟殊;唐百丈禪師懷海生年考[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及哲學院 何建明;現(xiàn)代科學的道教觀[N];中國民族報;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光福;王志謹心性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504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750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