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鄉(xiāng)村社會中的民間信仰與歷史記憶
[Abstract]:As a multi-ethnic and multi-ethnic emigrated area, Qinghai's multi-ethnic historical memory is often implied in folk belief rituals or related legends. Many ethnic groups often strengthen memory and community identity by building temples, compiling genealogy and ritual rituals.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
【分類號】:B93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馮培紅;從敦煌文獻看歸義軍時代的吐谷渾人[J];蘭州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2 霍福;;“南京竹子巷”與青海漢族移民——民族學視野下民間傳說故事的記憶和流變[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丁柏峰;;明代營邊方略與河湟地區(qū)城鎮(zhèn)體系的形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陳景源,龐濤,滿都爾圖;青海省同仁地區(qū)民間宗教考察報告[J];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01期
5 唐仲山;;同仁縣年都乎村村落山神信仰與村落民俗的民族志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寧;錢永平;;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釋比”為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嚴然;吳丹;;石林彝族刺繡的社會功能與價值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3 方瀟;;法律與自然、社會:天學視野的關(guān)聯(lián)及其現(xiàn)代意蘊[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4 戶曉輝;;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與現(xiàn)代性的時間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呂小琴;;進一步深化會館研究的力作——評王日根《中國會館史》[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6 朱從兵;;時代與史學流品[J];安徽史學;2011年01期
7 劉偉;張佩佩;;南京國民政府國慶紀念中的辛亥記憶[J];安徽史學;2011年03期
8 蔣星梅;;侗族的農(nóng)耕祭祀與節(jié)日民俗[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13期
9 華智亞;;族譜、民俗生活與村民的記憶——對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 張薇;熊騰芳;;人神共舞:莎士比亞喜劇對古希臘神話的傳承[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汝能;;發(fā)展檢察文化促進執(zhí)法規(guī)范的思考[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孫彩燕;;儒家“孝悌”觀的當代反思[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六[C];2009年
3 孫信茹;朱凌飛;;都市中的“媒介儀式”——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媒介傳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shù)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4 劉敏;;村落儀式的傳承與嬗變——可邑村阿細跳月的傳播現(xiàn)象分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5 趙秀蘭;;論佤族神話《司崗里》中美的原則[A];中國佤族“司崗里”與傳統(tǒng)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譚曉霞;;現(xiàn)代背景下的八寶鎮(zhèn)巫術(shù)現(xiàn)狀淺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7 陳巍巍;;閩臺民間信仰中神圣性的構(gòu)建——以保生大帝信仰為例[A];譜牒研究與五緣文化[C];2008年
8 陳麗琴;;西林民間藝術(shù)生態(tài)探論[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9 羅正副;;民族文化的實踐記憶——以一個布依族村寨的“送云”儀式為例[A];布依學研究(之九)[C];2008年
10 屓甯;;從《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西寧青海番夷成例”看少數(shù)民族典籍對史學專題的研究價值[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六輯)[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鵬;內(nèi)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zhèn)漢族移民文化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劉秋芝;口頭表演與文化闡釋[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6 趙淑輝;當代中國交往理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艾娟;知青集體記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quán)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10 韓振華;人際信任的影響因素及其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nóng)村視角下的農(nóng)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高晏卿;黑龍江皮影藝術(shù)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璐璐;論1919-1920年《晨報副刊》對女性問題的討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均利;清代外銷畫表現(xiàn)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09年
5 萬覺鳴;技術(shù)創(chuàng)新中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文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陳芳;《越策越開心》語言藝術(shù)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張蒲香;區(qū)域文化對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8 蔣紅蓮;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困境及紓解[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李智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教育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作用及實施途徑[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盛毓;論學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覺及其運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榮新江;歸義軍及其與周邊民族的關(guān)系初探[J];敦煌學輯刊;1986年02期
2 郭鋒;慕容歸盈與瓜沙曹氏[J];敦煌學輯刊;1989年01期
3 徐曉麗,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吐谷渾與吐蕃移民婦女研究[J];敦煌學輯刊;2002年02期
4 孫繼民;從渾小弟一組文書看唐代早期健兒制度的幾個問題[J];敦煌學輯刊;1995年01期
5 郭鋒;略論慕容歸盈出任歸義軍瓜州刺史前的身世[J];敦煌研究;1991年04期
6 劉進寶;試談歸義軍時期敦煌縣鄉(xiāng)的建置[J];敦煌研究;1994年03期
7 陸慶夫;從焉耆龍王到河西龍家——龍部落遷徙考[J];敦煌研究;1997年02期
8 賈偉,馬興盛;試論明代青海河湟地區(qū)人口遷移[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9 賈偉,李臣玲;西寧地區(qū)藏族涵化的特點及原因分析[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段繼業(yè);青海小城鎮(zhèn)起源的幾種類型[J];青海社會科學;199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奎;;消解于文字與影像之中的歷史記憶——談建國初期抗日題材小說與電影[J];電影文學;2006年13期
2 董穎;;滄桑的歷史記憶——淺評《我趕上了崢嶸歲月》和《鄉(xiāng)村風景》[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楊琴;;歷史記憶的新聞建構(gòu)——以新聞中的民國敘述為例[J];新聞愛好者;2013年07期
4 楊彥杰;;客家移民臺灣的歷史記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12期
5 李菲;;遺產(chǎn):歷史表述與歷史記憶[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6 黃亦君;;歷史記憶與社會化敘事:貴州隆里漢文化生態(tài)博物館的文化人類學分析[J];中華文化論壇;2014年06期
7 袁文偉;;1930年代西北考察家的歷史記憶與國家建構(gòu)[J];甘肅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8 李培德;;上海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以1949年前的上海為討論中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9 楊興梅;;纏足的野蠻化:博覽會刺激下的觀念轉(zhuǎn)變[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10 葛兆光;歷史記憶、思想資源與重新詮釋——關(guān)于思想史寫法的思考之一[J];中國哲學史;200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彥杰;;清鄭對峙的歷史記憶——以王忠孝及其家族的遭遇為中心[A];臺灣歷史研究(第一輯)[C];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杜實;“一汽人”的日常生活建構(gòu)[D];遼寧大學;2013年
2 曹勒門格日勒;蒙古族意識里“物”的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276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52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