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陶淵明與柏拉圖:中西方洞穴喻的分野

發(fā)布時間:2019-05-22 11:08
【摘要】:作為人類居住和生活了上百萬年之久的場所,洞穴在人類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國,洞穴神話較為零散,但人們對洞穴意象關(guān)注的歷史頗為悠久;道家"洞同天地"思想促進(jìn)了原始洞穴意象精神意蘊(yùn)在后世文化中的轉(zhuǎn)化和滲透,在此基礎(chǔ)上,人們以洞穴意象為基點(diǎn),建立了現(xiàn)實(shí)與理想、形象與理性相互轉(zhuǎn)化的同一性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洞穴對主體的存在本體價值被凸顯出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典型代表。在西方,以地母神崇拜為基礎(chǔ)的洞穴神話較為豐富,"洞穴"是古希臘文化中的核心意象之一。隨后,人們在以洞穴為基點(diǎn)建立文化思想體系時,洞穴意象的本原性情感價值逐漸被邏輯理性抽空而讓位給主體的冥思和玄想,柏拉圖的《理想國》是典型代表。這種情況反映出中西方神話乃至藝術(shù)和哲學(xué)在思維方式和本體論思想等方面的根本差異。
[Abstract]:As a place where human beings have lived and lived for millions of years, cav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cave myths are scattered, but people have a long history of paying attention to cave images. Taoist thought of "cave with heaven and earth"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the spiritual implication of primitive cave image in the culture of later generations. On this basis, people established reality and ideal on the basis of cave image. The identity cultur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image and reason, the Noumenon value of cave to the subject is highlighted, and Tao Yuanming's Peach Blossom Source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In the West, the cave myth based on the worship of the Earth Mother God is more abundant, and "cave" is one of the core images in ancient Greek culture. Then, when people establish the cultural thought system on the basis of cave, the original emotional value of cave image is gradually vacated by logical reason to give way to the meditation and metaphysics of the subject. Plato's Republic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This situation reflects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ythology and even art and philosophy in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ontology.
【作者單位】: 江蘇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分類號】:B932

【參考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葉舒憲;中國上古地母神話發(fā)掘─—兼論華夏“神”概念的發(fā)生[J];民族藝術(shù);1997年03期

2 陳寅恪;桃花源記旁證[J];清華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1936年01期

3 裴文中;洞穴的知識[J];文物春秋;2004年03期

4 張文濤;;柏拉圖神話研究小引[J];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忠云;;陶淵明與李白詩文中生命意識的飛揚(yáng)[J];安順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04期

2 張忠云;;魏晉風(fēng)度與盛唐魅力——論陶淵明、李白詩文中自由精神的張揚(yáng)[J];安順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02期

3 張哲俊;;陶淵明五柳的誤讀與演變[J];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04期

4 楊紅霞;;試論陶淵明歸隱的原因[J];北方文學(xué)(下半月);2011年11期

5 陳致遠(yuǎn);;從武陵古方志看《桃花源記》原型[J];武陵學(xué)刊;2011年04期

6 丁楹;;論南宋遺民詞人對陶淵明的受容及其意義[J];重慶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6期

7 馬俊芬;;追求自然適情的詩意人生——解讀陶淵明詩文中的圣賢典故[J];楚雄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1期

8 趙超;;論杜詩白發(fā)意象的情理內(nèi)涵[J];杜甫研究學(xué)刊;2008年01期

9 趙子抄;;陶淵明和王維隱逸思想比較[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4期

10 李月;;陶淵明《擬古》九首研究[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2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俊甲;;民間傳說體現(xiàn)出的明末清初四川社會和張獻(xiàn)忠——以歷史學(xué)的觀點(diǎn)考察傳說[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2 范子燁;;東晉時期京口天師道及相關(guān)之歷史問題——以陶淵明始作鎮(zhèn)軍參軍為中心[A];“六朝歷史文化與鎮(zhèn)江地域發(fā)展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陳湘琳;;休去倚危闌——辛棄疾“登樓”心態(tài)初探[A];紀(jì)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2 趙愛華;亂世與古小說[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3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xué);2010年

4 冀愛蓮;翻譯、傳記、交游:阿瑟·韋利漢學(xué)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0年

5 張屏;兩宋詞雅化進(jìn)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6 郜同麟;宋前文獻(xiàn)引《春秋》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11年

7 魏娜;中唐詩歌新變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11年

8 孫旭輝;山水賦生成史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08年

9 史卉;魏晉南北朝雜傳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1年

10 謝志勇;逡巡于文與史之間:唐代傳記文學(xué)述論[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雪梅;陶淵明詩文中的生態(tài)美學(xué)思想[D];安徽師范大學(xué);2010年

2 靳成誠;陶淵明作品英譯研究[D];北京大學(xué);2011年

3 裴秋錦;魏晉南北朝雜體詩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4 劉愛蓮;陶淵明文學(xué)思想與東晉文壇[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1年

5 黃l毲,

本文編號:24828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4828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ff6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