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財神:一年心愿一時酬
[Abstract]:The forms and contents of the folk activities of welcoming the god of wealth come mostly from Taoism, and the collective celebration in history makes the belief of the god of wealth formed and passed down. Taoism and the folk custom of welcoming the god of wealth are difficult to separate, which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olk custom activities, and also provides the ideological power and interpretation system for them. The god of wealth is the deity who appeared later in the belief of Chinese immortal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folk "god of wealth paper horse" can be counted as the rudiment of the belief in the god of wealth. His beliefs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regional diversity. As a common folk phenomenon, the belief of the god of wealth began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but it was not until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at the belief tended to be mature and stable. In the people, more than one god of wealth was worshiped. Luwei's belief in the God of Wealth divides the God of Wealth into a god of wealth, and a god of quasi-wealth. The god of wealth usually thinks it's Bikan,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
【分類號】:B95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澤江;;藏傳佛教中的財神[J];藝術(shù)市場;2007年06期
2 ;財神火德[J];中外企業(yè)文化;2007年11期
3 楊宗紅;;財神“五通”論[J];宗教學研究;2008年02期
4 魏榮華;;中國民間財神信仰的多樣化和復雜性[J];考試周刊;2007年13期
5 張玉琪;張鑒;;財神拉雜談[J];會計之友(上);1990年05期
6 劫生;寄塵;;道教的財神崇拜與拜金主義的本質(zhì)差異[J];中國道教;2007年02期
7 ;財神原本是瘟神[J];現(xiàn)代班組;2009年03期
8 雅X;隋以進;;現(xiàn)代佛堂藝術(shù)[J];青島畫報;2011年02期
9 余平;神仙觀念與神仙信仰的現(xiàn)象學思考[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許偉;;論道教神仙信仰中的生命理性[J];云南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大同;;玉皇信仰的起源及其與民俗活動的關(guān)系[A];閩臺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2 余平;;神仙觀念與神仙信仰的現(xiàn)象學思考[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張亞群;;略論民間玉皇信仰與道教之關(guān)系[A];閩臺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4 吳應(yīng)仕;;儺堂戲與道教[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業(yè)露華;;佛教與中國民俗[A];時代與思潮(4)——文化傳統(tǒng)尋繹[C];1990年
6 黃亞惠;;正確利用民間信仰 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服務(wù)[A];“文化建設(shè)與和諧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祝平;;民間信仰:當下狀態(tài)與應(yīng)然路徑[A];秩序與進步:浙江鄉(xiāng)村社會巨變歷程與經(jīng)驗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劉玉堂;;玉皇信仰與道教的關(guān)系[A];閩臺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9 馬雁;李育全;;民間宗教的鄉(xiāng)村化生存、流變與政府控制——以宋明清時期的考察為背景[A];防范抵御邪教、構(gòu)建和諧社會——2005年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陳晨;;對漢民族傳統(tǒng)民間信仰若干特征的考察——以黃大仙信仰為個案[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袁志鴻;道教信仰中的神仙[N];中國民族報;2005年
2 馬振國(奇臺縣政協(xié)供稿);橋子的三座古廟[N];亞洲中心時報(漢);2002年
3 高小康 中山大學 李申 上海師范大學;游蕩在民俗和迷信的邊界[N];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吳健禮;漫話古代巫術(shù)道教與苯教文化的對比和聯(lián)系[N];西藏日報;2006年
5 道文;神仙的品級和成仙的論證[N];中國民族報;2002年
6 道文;六朝貴族道教[N];中國民族報;2003年
7 道文;道教濟度思想的演變與符咒[N];中國民族報;2003年
8 李文娟;祭祀財神:神靈信仰民俗化的體現(xiàn)[N];中國民族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吳艷;保護先人留下的宗教文化記憶[N];中國民族報;2006年
10 張澤洪;道教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N];中國民族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小光;生死超越與人間關(guān)懷[D];四川大學;2002年
2 胡銳;道教宮觀文化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3 余平;漢晉神仙信仰的現(xiàn)象學詮釋[D];四川大學;2006年
4 吳保春;龍虎山天師府建筑思想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5 曾維加;道教的社會傳播研究——以公元六世紀前巴蜀及中國北方為中心[D];四川大學;2004年
6 鄭信平;天師道哲學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7 劉雨茂;漢畫像石棺及其神仙信仰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建順;天水玉泉觀道教碑刻及全真道相關(guān)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張婷;《真靈位業(yè)圖》的神仙信仰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鄭鳳;從乞雨看中日兩國民間信仰意識的異同[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07年
4 李倩;道教的“神人”概念向“地仙”概念的轉(zhuǎn)變[D];廈門大學;2007年
5 朱坤;地藏信仰對九華山民俗影響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潘宣辰;道教在朝鮮、日本傳播的原因及影響[D];延邊大學;2008年
7 馬婧杰;試析道教對青海地方文化的影響[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8 祝逸雯;路漫漫其修遠兮[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龐倩華;女性與女媧:女媧信仰對女性主體地位的凸顯[D];河南大學;2008年
10 魏磊;道教養(yǎng)生術(shù)流入俗間考[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510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45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