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禪定視角探究直覺的本質
[Abstract]: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discourse system, there was no "intuition" in ancient China, but the Buddhist Dharma's "meditation" and "intuition" were very similar. Western philosophers' understanding of intuition coincides with many views of ancient Chinese sages. Today, the word "intuition" contains the meaning of "epiphany", and meditation is a good way to stimulate epiphany.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B948;B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妙法;Metaethics(后倫理學)與Metaphysics(后物理學)——粗議中西哲學之異同及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2 周琦;;繼承與超越——“和諧世界”思想探析[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7年12期
3 杜軍虎;;后現(xiàn)代主義對“人類中心論”的批判[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周述波;;“他者”注視下的“自我”飛翔——從電影《再見艾麗絲》看男權場域中的女性遭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5 高媛媛;;試論《詩經(jīng)》中的婚戀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6 劉鵬飛;;薩特的存在主義三原則在《動物園的故事》中的體現(xiàn)[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8期
7 付川;;西方理性傳統(tǒng)與浪漫主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8 何小英;;哲學在社會發(fā)展和個人進步中的功用[J];安順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9 謝狂飛;;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倫理思想對我國高校德育的啟示[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0 王穎;;理性之光照亮人性——論西方哲學傳統(tǒng)中的人性內涵[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桑本謙;;傳統(tǒng)刑法學理論的尷尬(Ⅱ)——面對梁麗案[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潘海嘯;;關于3G時代的音樂產(chǎn)業(yè)和音樂文化的預見性研究[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3 張作竹;;自然辯證法的系統(tǒng)性特征研究[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4 申仁洪;;論柏拉圖的課程理念[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莊永成;;我國工業(yè)設計急需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6 董偉;;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A];第19屆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文集[C];2009年
7 李永新;;身體是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物質基礎——伊格爾頓審美意識形態(tài)理論中的身體問題[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8 劉進田;;馬克思人的自我完成價值思想初探——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的價值哲學思想研究[A];馬克思主義探原——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9 俊薰;;意識論[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10 劉春芳;;論西方浪漫主義運動的倫理觀[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朱新春;萊布尼茨自然有機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5 張偉強;法律制度的信息費用問題[D];山東大學;2010年
6 邵鴻雁;中國美學“味”范疇新論[D];吉林大學;2011年
7 吳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8 關曉銘;財產(chǎn)權利的政治邏輯[D];吉林大學;2011年
9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學謙;酒神狂歌與刑天之舞[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實;隱秘的參與[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學倫理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鄧嵐;《蘇菲的世界》:多面體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齊娜;語文教學中哲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尚偉偉;馬克思自由觀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麗華;論施萊爾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學;2010年
7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觀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8 吳佩琦;馬克思需要理論的發(fā)展及其現(xiàn)實意義[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先林;自由與秩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瑜;馬克·布勞格經(jīng)濟學方法論思想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敏中;創(chuàng)造認識中邏輯和直覺相關律[J];貴州社會科學;2001年01期
2 王晉生;略論柏格森的直覺主義[J];東岳論叢;2003年01期
3 韓強;直覺的辯證法——中國哲學思維的特征[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周曉亮;直覺與演繹:笛卡爾的方法論選擇及其困境[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閆月珍;;葉維廉對道家美學的現(xiàn)代闡釋[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侯現(xiàn)強;;“方法論”和“心理學”結合視角下的科學發(fā)現(xiàn)問題[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呂漢東;直覺思維新探[J];臺州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李建國,王俊偉;論直覺認識與模糊思維[J];中州學刊;1987年01期
9 杰;;直覺、靈感和頓悟在科學創(chuàng)造中的區(qū)別[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1988年11期
10 張連良;人類認識是直覺與邏輯的統(tǒng)一——柏格森直覺主義失足點之我見[J];長白學刊;199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劉長林;;儒家人生哲學的意蘊及其現(xiàn)代價值——梁漱溟的闡釋及啟示[A];《與孔子對話——新世紀全球文明中的儒學》——上海文廟第二屆儒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謝清果;;道家思想奠定中國傳統(tǒng)科學范式的基石[A];中國鹿邑老子學會——海峽兩岸李氏懇親會論文集[C];2003年
3 王祥俊;;創(chuàng)造的價值本質和特點[A];“哲學、宗教和科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視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蒙培元;;境界:概念與直覺——評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總結”[A];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張慧遠;;《朱子語類》“理禪交融"思想探微[A];閩學與武夷山文化遺產(chǎn)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劉瑛;張宏權;;哲學理念與思維方式[A];現(xiàn)代企業(yè)運行機制與思維創(chuàng)新——企業(yè)運行機制與思維創(chuàng)新研討會議論文[C];2003年
7 周暢;;數(shù)學史的科學、哲學向度和歷史學歸屬[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8 張云龍;;論皮爾士的交往思想[A];全國“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黑龍江省火電第三工程公司 張遠軍;要發(fā)掘自我的潛能[N];大眾科技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陳占彪 錄音整理 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 蘇柏誠 楊雅婷 郭宗彥 等;儒學革命:從新儒學到后新儒學[N];社會科學報;2008年
3 張之滄;理論創(chuàng)新的關鍵在思維方式[N];學習時報;2005年
4 薛冰;跟隨愛蓮心讀《莊子》[N];中華讀書報;2004年
5 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總經(jīng)理 林左鳴;探索、求是和容介態(tài)理論[N];科技日報;2010年
6 周雁翎 北京大學出版社;上帝是一位化學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吳先伍;現(xiàn)代性的追求與批評[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趙偉;時間與創(chuàng)造[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偉勤;反思直覺:當代西方哲學對待直覺的不同態(tài)度[D];浙江大學;2008年
2 劉文斌;禪宗與海德格爾:在心物一體中人詩意地棲居[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3 何化利;從直覺到理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林;《莊子》認識論思想的現(xiàn)代解讀[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繼民;早期現(xiàn)代新儒家直覺思想探析[D];南昌大學;2006年
6 李潤梅;科學發(fā)現(xiàn)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6年
7 滕芳;亨佩爾認證悖論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周浩;淺談非理性因素對認識及其社會生活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7年
9 朱晶晶;社會歷史發(fā)展中的非理性因素探析[D];新疆大學;2008年
10 劉波;論人的非理性意識和作用[D];貴州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24124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412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