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心燈照大千
[Abstract]:As far as Bodhi Academy is concerned,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s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which can be said to be the core content of its development. For all that the Academy does is for the lighting and transmission of lights. Among them, three levels of study belong to the process of lighting. Through Wen Sixiu, drive away the ignorance, light the heart lamp. 2500 years ago, Buddha became an equal sense under the Bodhi tree, and found that all sentient beings had the nature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ability to save themselves. So this lamp isn't anywhere else,
【分類號】:B94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濟群;佛教的財富觀[J];佛教文化;2003年01期
2 正果;;略說三寶義[J];法音;1981年01期
3 凈空法師;認識寺院教育[J];佛教文化;1999年06期
4 凈因;留學日記一則[J];佛教文化;1992年03期
5 ;凈名書院即將舉辦佛法禪定講習班[J];法音;1990年09期
6 凈因;從對傳統辦學指導思想之反思 談佛教教育的未來[J];法音;2000年04期
7 教亞麗,張義君;植物與佛教(上)[J];植物雜志;2000年02期
8 證嚴;;預約凈土在人間——慈濟在當代佛教的使命[J];法音;2006年05期
9 恭融;慈悲教義與人類和平[J];法音;2003年09期
10 趙桐;婦女在佛教中的地位[J];法音;1995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釋惠謙;;佛法、科學與生命科學[A];佛教生死哲學與生命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9年
2 劉逸鴻;;佛法智慧在藝術教育中的運用[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程群;;“隨自意三昧”及其當代意義[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臧壽源;;悟禪說偈讀大休《十九偈》[A];紀念大休上人誕辰一百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鄭慶云;;宗教(佛教)教育在解決全球文明沖突問題所可扮演的角色[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方立天;;佛教與中國古代人生哲學[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7 唐思鵬;;佛教的生死觀[A];《國學論衡》(第四輯)[C];2007年
8 釋隆迅;;和諧社會談覺之教育[A];佛教生死哲學與生命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9年
9 謝金良;;歐陽漸“佛法非宗教非哲學”思想衍論[A];中國哲學史學會2004年年會暨中國傳統哲學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張新民;;般若智慧與禪道治療學[A];《國學論衡》第二輯——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學術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學誠;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N];中國民族報;2009年
2 王惕;法輪——佛教的標徵[N];中國民族報;2004年
3 本報評論員;無戒無法不是真正的佛教僧徒[N];西藏日報;2009年
4 記者 禹媚;以出世之心來做入世之事[N];中山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黃俊杰;濟世情懷慈悲心[N];汕尾日報;2010年
6 劉暢 石永紅;新形勢催生新形式[N];無錫日報;2009年
7 ;印順法師與《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N];中國民族報;2009年
8 聊城大學思政與馬克思主義學院 劉偉;立足現世 服務社會[N];中國民族報;2011年
9 蔣守豐;佛教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演變與選擇[N];中國民族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李金金;佛教英語:中國僧人出國門[N];北京科技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釋永仁(Rev, Kanattegoda Saddharatana Thero);佛陀的教學方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謝賜元;無明與解脫[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3 詹志和;佛陀與維納斯之約——近代佛學與近代美學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阮登方;佛教戒定慧教育理念與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荊亞玲;中古漢譯佛典文體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6 趙玲;印度秣菟羅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上海大學;2012年
7 樸均吉;玄奘與韓半島佛教[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8 康莊;唐五代禪宗非言語行為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9 崔峰;入傳、對話與突破[D];西北大學;2013年
10 賁利;現代中國佛教倫理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氏紅云;佛教在人間[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陳睛今(釋傳林);早期印度佛教女性觀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3 周紅敏;佛教因果思想與現代倫理價值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徐強;漢唐佛教戒律傳譯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桑杰才讓;從佛法的角度談藏族民眾戒肉現象[D];青海民族大學;2013年
6 李聰;死亡與涅i肹D];吉林大學;2004年
7 韓瑞;《圓覺經》中的比喻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8 馮相磊;佛陀緣起思想探析[D];南開大學;2010年
9 珍措;論《大藏經》中佛陀本生的特點[D];西藏大學;2011年
10 何守臣;無錫靈山勝境“降魔成道”群雕藝術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2000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20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