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學視野中的《圣經》觀照
本文選題:《圣經》 + 神話學; 參考:《民俗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近代以來,尤其是19至20世紀,在不斷拓展的神話學視野中,作為基督教神學大典的《圣經》日益遭到"去神圣化"的解構,顯露出人類學的本真面貌。其間洛斯、赫爾德、艾希霍恩、保祿斯、喬治.鮑爾、德.韋特、施萊爾馬赫、施特勞斯、勒南、費爾巴哈等人做出了顯著貢獻,而語言學派、人類學派、巫術和儀式學派、現(xiàn)象學派、結構主義學派、歷史學派、形式批評學派等也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論和方法。
[Abstract]:Since modern times, especially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y, in the ever-expanding field of view of mythology, the Bible, as a great ceremony of Christian theology, has been increasingly deconstructed by "desanctification", showing the true face of anthropology. Ross, Holder, Eichhorne, Paul, George. Bauer, de. Werth, Schlermach, Strauss, Renan, Feuerbach and others have mad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while linguistics, anthropology, witchcraft and ritual school, phenomenological school, structuralist school, historical school, etc. Formal criticism school and so on also proposed each characteristic theory and the method.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多元文論與圣經批評的關系研究”(項目編號:07BZW00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971;B9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葉舒憲;神話的意蘊與神話學的方法[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胡牧;;苗族神話的生態(tài)美學意蘊[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2 張淑萍;曹進;;昨日神話——羅蘭·巴特“今日神話”說的儒學格義[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梁工;;西方文論關鍵詞 神話[J];外國文學;2011年01期
4 馬桂秋;;20世紀神話學歷史的學術重構——讀馬昌儀編《中國神話學文論選萃》[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5 黃謹;;原型批評視角下的《侏羅紀公園》[J];梧州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汪楠;20世紀上半葉中國神話學史[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杜國英;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彼得堡的現(xiàn)代神話意蘊[D];黑龍江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國權;海因里希·伯爾小說神話原型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2 鄧亞梅;希臘神話的生態(tài)美學闡釋[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馬宏偉;對巴比倫創(chuàng)世神話之“變質”的文化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玉蘭;魯迅神話研究芻議[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玉秀;手足婚神話的結構精神分析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陳麗芬;返顧與守望[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7 岳欣瑩;論中國古代神話的悲劇性因素[D];西北大學;2009年
8 王玉紅;中國自然災難的審美之維[D];暨南大學;2010年
9 聶楠;“搜神記”—英國哥特小說神話學溯源[D];河南大學;2010年
10 侯歡歡;端午節(jié)的美學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慧林;基督教宇宙觀中的科學意義——有限與無限[J];中國青年科技;1999年07期
2 Herman J.Selderhuis;趙城藝;;加爾文的圣經觀——《圣經》是上帝的話語[J];金陵神學志;2009年02期
3 劉平;阿戈娜·父權制神學·后父權制神學──對猶太典籍的女權主義解讀[J];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02期
4 丁光訓;信怎樣一位上帝[J];天風;1998年10期
5 趙曉陽;《圣經》漢譯版本之最[J];中國宗教;2004年03期
6 ;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會長曹圣潔牧師在"中國教會《圣經》事工展"開幕式上的致辭[J];天風;2004年09期
7 鄧杉;;論《圣經》智慧文學的核心理念[J];思想戰(zhàn)線;2009年S2期
8 ;關于“讀經”學習:讀者·作者·編者[J];中國天主教;1995年03期
9 宋敏;虛幻人生 悲慘境遇——《圣經》中婦女問題透視[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10 劉洪一;《圣經》的跨文化元典意義[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啟祥;;《神學政治論》中哲學與神學的關系[A];現(xiàn)代德國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廖琴芳;;試論《圣經》中鹽的功能和基督徒在世上的功用[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五輯)[C];2010年
3 朱競e,
本文編號:20597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059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