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名言及其意義的生成與消解——唯識學的語言哲學論析

發(fā)布時間:2018-06-17 00:10

  本文選題:唯識學 + 心體 ; 參考:《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03期


【摘要】:唯識學在認可了"真如"即最高真理不可言詮的立場之前提下,將其理論重點放在了追究"名言"何以生成的問題上。在唯識師看來,正因眾生心體(阿賴耶識)所蘊藏的"名言種子"之"現(xiàn)行"方才有了虛妄分別而假立的外在世界。而"名言種子"的生成則是"熏習"的結(jié)果。經(jīng)修行而證得的"真如"是離言的、不變的"體性",心之解脫便首先是從由語言所構成的意義世界中脫離身、心。
[Abstract]:On the premise of recognizing the position that "truth as it is" is the supreme truth, only the theory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of how "famous words" came into being. In the view of the rationalist, it is because of the aphorism seed contained by the sentient body (Alaiye) that there is a false and false external world. The generation of famous seeds is the result of smoking habit. Through spiritual practice, the "true as" is "unspoken", "unchanging", the liberation of the heart is the first from the language of the world of meaning, from the body, the heart.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年度一般項目“佛典漢譯史的詮釋學研究”(12BZJ004);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漢傳佛教解經(jīng)學研究”(13AZD03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94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上海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推出“唯識學研究”專欄[J];學術月刊;2006年02期

2 袁宏禹;;王恩洋唯識學思想的特色及其時代意義[J];五臺山研究;2009年02期

3 胡曉光;;略論“識”與“智”的區(qū)別——唯識學與世間哲學的本質(zhì)不同性之通考[J];法音;2010年12期

4 胡曉光;略論唯識學的真如理論[J];法音;1994年08期

5 胡曉光;略論唯識無境[J];法音;1994年10期

6 胡曉光;唯識學對哲學的超越[J];法音;1995年01期

7 黃夏年;王恩洋先生的唯識學著作[J];佛學研究;1999年00期

8 續(xù)戒法師;;唯識學中的名言與真實[J];符號與傳媒;2012年02期

9 黃夏年;;百年的唯識學研究[J];社會科學動態(tài);2000年01期

10 慧仁;試論無相唯識與有相唯識理論差異及其實質(zhì)[J];法音;2003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彭彥琴;史運芳;;佛教之人格形成與發(fā)展理論探究——以唯識學種子說為例[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本報書評人 陳克艱;一本根底故、裁斷新的佛學門徑書[N];中華讀書報;2008年

2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楊新宇;從公眾選擇角度看科學與宗教的關系[N];中國民族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廣良;太虛唯識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徐東來;唯識學“轉(zhuǎn)識成智”理論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高小強;唯識學“轉(zhuǎn)識成智”說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4 劉連朋;在佛學與哲學之間[D];南開大學;2006年

5 樸均吉;玄奘與韓半島佛教[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梅文輝;從現(xiàn)象學“看”五重唯識“觀”[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2 王慧慧;唐代唯識學發(fā)展脈絡及其在敦煌地區(qū)的流傳[D];蘭州大學;2008年

3 袁宏禹;王恩洋唯識學思想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宏濤;中國唯識學的心性思想探析[D];四川大學;2006年

5 劉佳明;佛教唯識學中認知理論的探析與構建[D];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

6 孫改明;論熊十力與唯識學[D];吉林大學;2011年

7 王榮益;禪宗發(fā)展的唯識學背景研究[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8年

8 高勛;王恩洋唯識學思想探微[D];吉林大學;2009年

9 宋玉波;唯識學在中國的理論發(fā)展(中古時期)[D];西北大學;2000年

10 王蒙;淺析唯識學種子說[D];吉林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0286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0286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a8d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