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中的洞察:人類學伊斯蘭研究散論》出版
本文選題:人類學理論 + 伊斯蘭文化; 參考:《回族研究》2015年04期
【摘要】:正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馬強教授著《田野中的洞察:人類學伊斯蘭研究散論》一書,2015年6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該書運用人類學理論與方法,通過文本閱讀和田野調查,關注了中國城市穆斯林流動人口、外籍穆斯林、鄉(xiāng)村寺坊組織、清真寺功能、開經禮儀等,分析和評價了馬長壽先生對清代同治回民起義的調查研究價值、民
[Abstract]:Ma Qiang, Professor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Western Frontier of China,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Insight in the Field: an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ical Islamic Studies." published by Qi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n June 2015. Using anthropological theories and methods, through text reading and field research, the book focuses on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of Muslims in China, foreign Muslims, rural temple and square organizations, mosque functions, and rites of scripture,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value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Ma Chang-shou on Tongzhi Hui uprising in the Qing Dynasty.
【分類號】:B968-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啟曉;;現代醫(yī)科高校的人類學課程研究[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11年06期
2 恩斯特·格羅塞著;和歡;;人類學與美學[J];民族藝術;2013年04期
3 韓民青;;一般人類學論綱[J];東岳論叢;1988年03期
4 張超;;我國人類學的現狀與未來——梁釗韜教授臨終前的采訪[J];學術研究;1988年01期
5 趙凱榮;馬克思人類學思想新探[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5期
6 張壽祺;;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類學”傳入中國考[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2年03期
7 林谷芳 ,林大雄 ,靳捷;人類學與音樂學——中國傳統音樂研究的理論重建[J];中國音樂;1994年02期
8 張繼韜;人類的足音——評鐘年著《文化之道——人類學啟示錄》[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9 稚桐;“不浪費的人類學”思想與實踐[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10 葉舒憲;文明/野蠻——人類學關鍵詞與現代性反思[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繼焦;;都市人類學:國際和國內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A];民族學人類學的中國經驗——人類學高級論壇2003卷[C];2003年
2 吳大華;;第七屆人類學高級論壇歡迎詞[A];中華民族認同與認同中華民族——人類學高級論壇2008卷[C];2008年
3 周文京;;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研究五十年暨都市人類學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周大嗚;;人類學與參與式發(fā)展理論[A];慶賀黃淑娉教授從教50周年暨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莊英章;曾少聰;陳慶德;;重視人類學理論建構的探討——中國首屆人類學高級論壇觀察員評論和總結[A];人類學與當代中國社會——人類學高級論壇2002卷[C];2002年
6 張有雋;;本土解釋在人類學理論、方法上的意義[A];人類學與當代中國社會——人類學高級論壇2002卷[C];2002年
7 徐杰舜;;人類學高級論壇/總序[A];族群遷徙與文化認同——人類學高級論壇2011卷[C];2011年
8 徐杰舜;;人類學高級論壇/總序[A];民族學人類學的中國經驗——人類學高級論壇2003卷[C];2003年
9 張有雋;周建新;林海;;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在中國本土化研究[A];民族學人類學的中國經驗——人類學高級論壇2003卷[C];2003年
10 徐杰舜;;人類學高級論壇/總序[A];中華民族認同與認同中華民族——人類學高級論壇2008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鮑江;“具體性”是人類學電影的基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陳宜安 楊孔熾;加強人類學學科建設[N];光明日報;2003年
3 汪曉云;從“人類學的中國”到“中國的人類學”[N];光明日報;2006年
4 周大鳴邋劉朝暉;人類學進入中國:啟蒙與拓荒[N];中國民族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李盎;中國對世界人類學發(fā)展將起重大作用[N];西部時報;2009年
6 田廣;中外學者共議“文化咨詢與工商人類學”[N];中國民族報;2012年
7 黃劍波 雷亮中;來自西洋和本土的人類學新知[N];光明日報;2003年
8 黃劍波 雷亮中;人類學新知[N];人民日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富曉星;“獨行者”為人類學圖書另辟蹊徑[N];中華讀書報;2001年
10 烏云格日勒 邱熠華;抓住機遇推動人類學理論的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徐魯亞;神話與傳說—論人類學文化撰寫范式的演變[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2 丁雨迪;民族文物:歷史、實踐與話語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3 魏志龍;多重情景下的學術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胡良友;從“紅色首府”到“紅色紀念地”[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張金嶺;“法”眼看中國[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思純;闡釋人類學視角下的“深度翻譯”評析[D];廣西大學;2015年
2 張猷猷;不可窮盡的人類學知識[D];貴州師范大學;2008年
3 謝曉銳;馬克思晚年人類學思想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4 袁理;司馬遷著述《史記》的實地考察及其與人類學田野調查的關聯[D];贛南師范學院;2009年
5 田營;走向心理學的社會文化視野[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6 高仁淵;虛擬與現實之間——網絡文化的人類學新議[D];安徽大學;2010年
7 王苑媛;從“身體技術”看莫斯的人類學理論體系[D];四川大學;2007年
8 劉高高;闡釋人類學給翻譯研究的啟示[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9 楊冰;池州儺變遷的人類學考察[D];安徽大學;2013年
10 王澤芬;新歷史主義批評的人類學向度[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087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00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