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1911年后美國傳教士對孫中山之態(tài)度

發(fā)布時間:2018-05-19 17:22

  本文選題:美國傳教士 + 孫中山 ; 參考:《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辛亥革命成功之初,美國在華傳教士因這場革命的領(lǐng)袖孫中山之基督徒身份而對其大加推崇,甚至將其視為君士坦丁大帝,期冀借其影響力使異教的中國人皈依耶穌基督。更有傳教士預(yù)測,中國不僅會成為一個共和國家,還有可能成為一個基督宗教國家。然而,1913年3月之后,隨著幾起重大政治事件的相繼發(fā)生,尤其是孫中山?jīng)Q意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之后,美國在華傳教士發(fā)現(xiàn),孫中山及其追隨者太過激進(jìn),充滿民族主義色彩;其不顧大局發(fā)動之討袁內(nèi)戰(zhàn),不僅因動亂再起而危及基督福音之在華傳播,而且有悖基督宗教之核心精神。故此,孫中山被傳教士們視為中國和平的潛在破壞者、"不名譽(yù)"的人,其所作所為更被認(rèn)為對中國的傳教事業(yè)構(gòu)成嚴(yán)重威脅,最終,美國傳教士與孫中山分道揚(yáng)鑣。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11 Revolution, American missionaries in China praised Sun Zhongshan for his Christian status, and even regarded it as Constantine the Great, hoping to convert pagan Chinese to Jesus Christ through its influence. More missionaries predicted that China would become not only a republic, but also a Christian state. However, after March 1913, with several major political events taking place, especially after Sun Zhongshan decided to challenge Yuan Shikai's "second Revolution," American missionaries in China found that Sun Zhongshan and his followers were too radical. The Yuan Civil War, which was launched regardless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not only jeopardized the spread of the gospel of Christ in China, but also went against the core spirit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Therefore, Sun Zhongshan was regarded by missionaries as a potential saboteur of peace in China and a "disreputable" man whose actions were regarded as a serious threat to China's missionary cause. Finally, American missionaries parted ways with Sun Zhongshan.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xué)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xiàng)目“基督教與近代中美關(guān)系研究”(批準(zhǔn)號:12BZJ02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xiàng)目“信仰自覺與民族自覺——基督徒與晚清革命研究”(批準(zhǔn)號:12YJA7700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B979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莉莉;;19世紀(jì)美國傳教士眼中的中國女性形象[J];文史雜志;2007年04期

2 王立新;《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xiàn)代化》(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9年01期

3 王翔;美國傳教士筆下的海南──《棕櫚之島──海南概覽》評介[J];海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2年02期

4 高黎平;晚清翻譯機(jī)構(gòu)與在華美國傳教士[J];德州學(xué)院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01期

5 林金水;;評《美國傳教士盧公明與晚清福州社會》[J];福建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2期

6 王春娟;;近代來華美國傳教士及其中國觀[J];黑龍江史志;2009年18期

7 沈弘;;天城記憶——美國傳教士費(fèi)佩德鏡頭下的清末民初的杭州[J];浙江檔案;2011年07期

8 梁碧瑩;;美國傳教士與美國對華政策[J];廣西社會科學(xué);1992年02期

9 楊生茂;展閱塵封著作 應(yīng)對時世話題——序《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xiàn)代化》[J];歷史教學(xué);1996年08期

10 林蕓;早期美國傳教士在澳門的活動[J];學(xué)術(shù)研究;1997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何丙仲;;1841~1860年美國歸正教會在閩南地區(qū)的活動述評——讀《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xiàn)代化》[A];廈門博物館建館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2 高黎平;;晚清在閩美國傳教士西學(xué)翻譯的興與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5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高黎平;;晚近教科書與在華美國傳教士的翻譯活動[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6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6條

1 傅曉微;“文化入超”與文化輸出[N];文藝報(bào);2005年

2 李閩春;淺談我國醫(yī)院發(fā)展史[N];醫(yī)藥經(jīng)濟(jì)報(bào);2000年

3 孫迪鵬;多元乃繁榮之奧秘[N];聯(lián)合時報(bào);2011年

4 王建平;美國傳教士用鏡頭記錄下了東鄉(xiāng)族[N];中國民族報(bào);2005年

5 峻嶺;從《刮痧》和《庭院里的女人》說起[N];文藝報(bào);2001年

6 顧農(nóng);麥高溫論中國人的面子觀念[N];中華讀書報(bào);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陳才俊;美國傳教士與19世紀(jì)的中美外交關(guān)系(1830-1899)[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6條

1 陳華;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美政治[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05年

2 韓麗紅;美國傳教士在晚清中美關(guān)系中的角色研究(1830-1860年)[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9年

3 喬原杰;美國傳教士在朝鮮的地位與政治活動(1884-1905)[D];吉林大學(xué);2012年

4 余居道;近代美國來華傳教士與東方主義化的中國形象:世界體系中的意識形態(tài)霸權(quán)[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5 張明瑜;論雞公山避暑地的形成及影響(1902~1937)[D];河南大學(xué);2008年

6 趙海濤;美國在煙臺的傳教事業(yè)[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191098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91098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2ab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