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魚圖像的信仰內(nèi)涵與表現(xiàn)形態(tài)研究
本文選題:魚圖像 + 信仰內(nèi)涵; 參考:《山東藝術(shù)學院》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魚”是我國繪畫表現(xiàn)最早持續(xù)時間最長的題材之一。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半坡類型、廟地溝類型的彩陶中,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涂畫在陶器表面的魚圖像。商代甲骨文中象形的“魚”字,已作為相對固定成熟的字符使用;商周青銅器上還保留有族徽性質(zhì)的魚紋。秦漢至隋唐魚圖像作為“靈物”或“神物”在帛畫、畫像石、畫像磚、繪畫、漆器、玉器等藝術(shù)形態(tài)中也有大量表現(xiàn)。宋元至明清,魚圖像不斷走向世俗化,在民間年畫、剪紙、陶瓷、服飾等藝術(shù)品中作為寓意富足有余的吉祥圖像被大量的表現(xiàn)出來。本文通過對魚圖像歷史演變中形態(tài)變化的解讀,將“圖騰崇拜”、“靈異信仰”以及“富足祥瑞”三個時間段落的魚圖像進行了系統(tǒng)有序的梳理研究。文章在寫作時注重魚圖像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的結(jié)點性變化,同時在每個階段通過信仰內(nèi)涵的闡釋以及具體圖像衍變的分析,力圖展現(xiàn)出魚圖像從圖騰崇拜到祈求靈異保護再到祥瑞民俗信仰的全過程。而在魚圖像表現(xiàn)題材逐步拓寬的過程當中,其信仰內(nèi)涵不斷走向民間世俗化,最終以自然寫實的表現(xiàn)手法寓意出人們對吉祥喜慶的美好愿望。也顯現(xiàn)出魚類對于人類物質(zhì)以及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雙重意義。
[Abstract]:Fish is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longest-lasting subjects in Chinese painting. In the Banpo type of Yangshao culture of the Neolithic age, the Miaogou type of painted pottery, a fish image pain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ottery has been found. The pictographic word "fish" in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of the Shang Dynasty has been used as a relatively fixed and mature character. Fish images from 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re also shown in silk painting, stone relief, brick painting, lacquer ware, jade ware and so on. From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o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image of fish is becoming secularized, and it has been shown in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of art, such as folk New year paintings, paper-cut, ceramics, clothing and other works of art, which symbolize abundant and abundant auspicious images.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fish images,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d orderly study on the fish images which fall in three periods: totem worship, spiritual belief and abundance and auspiciousness. This pap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nodal changes of fish imag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belief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specific images at each stage. This paper tries to show the whole process of fish image from totem worship to praying for spiritual protection to Xiangrui folk belief. And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lly widening the subject matter of fish image, its faith intension goes to the folk secularization, and finally, the natural realistic expression means people's good wish for auspicious and happy celebration. It also shows the dual significance of fish to huma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藝術(shù)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933;J0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嵐;;圖像的思維解析[J];美苑;2007年06期
2 尹德輝;;跨學科視角下的圖像研究[J];美術(shù)研究;2011年01期
3 陳琦;;轉(zhuǎn)向還是回歸?——圖像與人類文明[J];天府新論;2011年04期
4 鄭二利;;米歇爾的“圖像轉(zhuǎn)向”理論解析[J];文藝研究;2012年01期
5 田麗;;《韓熙載夜宴圖》的圖像學考證與解析[J];大眾文藝;2014年14期
6 廣曜;圖像的危機及其挑戰(zhàn)者——白廷圖像學的意義[J];社會科學;2002年09期
7 劉亞璋;理學的興起與“樹”的圖像研究[J];美術(shù)及設(shè)計版;2003年03期
8 張麗娜;音樂圖像學的歷史價值[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常寧生;藝術(shù)史的圖像學方法及其運用[J];世界美術(shù);2004年01期
10 曹意強;可見之不可見性——論圖像證史的有效性與誤區(qū)[J];新美術(shù);2004年0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倩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神話圖像闡釋:一個不斷建構(gòu)的過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薛倩;圖像學為理解當代文化提供新視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3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張弓;形象史學:從圖像中發(fā)現(xiàn)歷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4 本報記者 孫江萍;屬于這個時代的圖像[N];華夏時報;2002年
5 陳漢澤;《圖像證史》他人的記述[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6 楊小民;韓叢耀和他的《圖像》[N];中華讀書報;2008年
7 楊向榮;文學與圖像關(guān)系的學理思考[N];文藝報;2010年
8 南京理工大學教授 胡正強;圖像視域下的中國近代新聞史長卷[N];北京日報;2012年
9 文韜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與技術(shù)學院;圖像闡釋的符號神話[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趙憲章 南京大學文學院;文學與圖像關(guān)系研究:向?qū)W理深層挺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付玉竹;新中國宣傳畫中農(nóng)民圖像的形塑與功用(1949-1976)[D];上海大學;2015年
2 沈克;理性的圖像[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段鋼;圖像,,一種經(jīng)濟哲學分析的向度[D];上海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4 汪田明;中國龍的圖像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5 沈其旺;中國連環(huán)畫敘事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6 尹泓;飛天意象研究[D];揚州大學;2012年
7 羅潔;陶淵明圖像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8 朱天;蒙福之女—從《受胎告知》看圣母繪畫形像的演變[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明輝;中原地區(qū)漢代建筑圖像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2 劉金萍;北疆天山牧區(qū)巖畫的圖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李娜;從眼睛到精神[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4 萬鳴;圖像的言語[D];湖北美術(shù)學院;2014年
5 蘇渝;《讀者》封面的圖像傳播學研究(1981-2013)[D];南京大學;2014年
6 唐云;高校動畫創(chuàng)新教育中“圖像”的應(yīng)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7 梁汐;《點石齋畫報》圖像演進與敘事范式研究[D];江南大學;2015年
8 馬林葉;圖像證史[D];重慶大學;2015年
9 劉一霖;向隆昌公寓學習—隆昌公寓自發(fā)建造秩序的后現(xiàn)代圖像學解讀[D];中國美術(shù)學院;2015年
10 袁安奇;文字與圖像之間的轉(zhuǎn)譯[D];中國美術(shù)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18871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88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