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他與信我——中西信仰觀之比較
本文選題:信 + 性; 參考:《東岳論叢》2015年08期
【摘要】:中西方傳統(tǒng)皆有信仰。中國古代的信仰之信,源自本性之真與誠,并由他者之真而轉(zhuǎn)換為相信者之信,故是信他,即因其有信而信之。西方傳統(tǒng)的信仰,根據(jù)普蘭廷格的A/C模型理論,皆出自相信者之固有的、知性的官能,即"神圣感"和"內(nèi)在鼓動"而產(chǎn)生的合理的知識。相信出自自己,故是信我。這便是中西方信仰產(chǎn)生的不同機制。這種不同體現(xiàn)了思維方式的不同。
[Abstract]: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s have faith. The faith faith in ancient China originated from the truth and sincerity of nature and changed from the truth of the other into the letter of the believer, so it is to believe in him, that is, to believe because of his faith. Western traditional beliefs, according to Plantinger's A- / C model theory, are derived from the inherent, intellectual faculties of the believer, that is, the rational knowledge generated by "sacredness" and "internal agitation". To believe in yourself is to believe in me. This is the different mechanism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eliefs. This difference reflec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way of thinking.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基金】: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馬克思主義與儒學”(項目批準號11@HZ009)之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9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沈順福;;荀子之“心”與自由意志——荀子心靈哲學研究[J];社會科學;201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舜清;;論儒家“生”之倫理的理論淵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2 劉元青;;“質(zhì)測即藏通幾”說申論——兼論方以智的中西文化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3 劉紅梅;;云棲埦宏的儒佛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馮爾康;;清代宗族祖墳述略[J];安徽史學;2009年01期
5 王穎;;金代儒學的傳統(tǒng)復歸——以王若虛及其《滹南遺老集》為例[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6 邱蔚華;;朱熹詩閑適意趣的文化審美視境[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7 蘇亦工;;王不必大:從瑞士聯(lián)邦制探討中西共同的價值觀[J];比較法研究;2010年03期
8 張勇;許家星;;以仁進道 以道成仁——孔子仁道觀的理論特質(zhì)[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張波;;呂大臨《橫渠先生行狀》釋疑六則[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高明峰;;“宋初三先生”學術貢獻論略[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陳力祥;;船山禮之形上屬性辨正——以禮即理之禮與禮即氣之禮之辨為視角[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學研討會船山研究論文集[C];2008年
2 湯建榮;;朱熹的誠信思想與和諧社會[A];孔學研究(第十六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魏濤;;張載“以禮為教“思想淵源探析[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殷慧;肖永明;;北宋禮學思想發(fā)展的二重路徑[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朱義祿;;論先秦儒家生態(tài)倫理觀及其現(xiàn)代意義[A];儒家文化與和諧社會——紀念孔子誕辰2556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6 張海英;黃桂芳;;《論語》編纂的“硬傷”及其對現(xiàn)代編輯的啟示[A];學報編輯大視野——第四屆全國高校社科學報優(yōu)秀編輯學論著評選獲獎論文集粹[C];2011年
7 王悅;;梁漱溟與新儒家鄉(xiāng)治論傳統(tǒng)[A];第九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3年
8 孔潤年;;構建文化建設觀,創(chuàng)立文化建設論——倫理學視野中的文化建設[A];文化建設的價值自覺——全國“文化建設與價值自覺”學術研討會暨陜西省價值哲學學會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2 林建華;論朱熹教育思想體系的生成與建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吳練達;制度、行為與經(jīng)濟發(fā)展[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李樂;宋代書籍編輯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5 宋金民;水滸小說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郭平興;曾國藩文獻閱讀實踐與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莊國瑞;北宋熙豐詩壇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9 吳增輝;北宋中后期貶謫與文學[D];復旦大學;2011年
10 曾海龍;本體的困惑—熊十力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巍;宋代童蒙階段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解秋鳳;東西方生態(tài)倫理思想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張彩風;儒家誠信觀與當代社會誠信建設[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湯青嵐;鄒守益?zhèn)惱硭枷胙芯縖D];南昌大學;2010年
5 周楊波;楊時理學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6 劉婷;李_┦柩芯縖D];西北大學;2011年
7 褚瑞;嵩陽書院辦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程善德;帛書《二三子》篇孔子釋《易》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郝敏;陳獻章“自得之學”思想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孫翔;陸賈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紹俊;;書柜更重要[J];時代文學;1999年06期
2 韓靖;;懷念收稅的日子[J];山東稅務縱橫;1996年03期
3 陳火那;艱辛換來的快樂[J];中國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2002年08期
4 李不學;;時人喜“大”[J];遼河;2007年12期
5 馬德;新新;;人生是一點一點被摧毀的[J];祝你幸福(知心);2013年10期
6 李良旭;張春亮;;一捧鄉(xiāng)間的泥土[J];江淮;2010年03期
7 張曦;;回歸自然是一種趨勢[J];人像攝影;2010年05期
8 孫瑞;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J];北京教育;1995年S1期
9 劉新娜;;和尚島,我的家[J];中國邊防警察;2007年12期
10 趙玫;;散步澳門(三) 溫婉的庇佑[J];天津人大;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于雪;;還心靈一片凈土[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七卷)[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高一飛;法律的神圣感從何而來[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7年
2 惠銘生;“根叔”的“教師撈外快論”是謬論[N];濟南日報;2010年
3 記者 邢曉芳;文學神圣感不應消失[N];文匯報;2000年
4 董丁秦;作證為何宣誓[N];檢察日報;2000年
5 廣東順德邊檢站站長 胡小明;敬業(yè) 凈心 精細 爭先[N];邊防警察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張羽馨;讓法院真正姓“人民”[N];江蘇法制報;2010年
7 郭文斌;在文學中傳播安詳[N];文藝報;2010年
8 記者 顧威;沈陽“免費醫(yī)院”引來200“報恩”志愿者[N];工人日報;2010年
9 中國健康教育所心理咨詢中心 徐岫茹;調(diào)整自己的心理天平[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梁中桂;爾卜羌寨村民的神圣感[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947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79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