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伊斯蘭教教派和諧相處的教育與管理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教育管理 教派 和諧 伊斯蘭教 出處:《青海社會科學》2013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青海省宗教管理部門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的宗教政策和有關(guān)法律、法規(guī),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wù)的管理,扎實開展"平安寺院"建設(shè)及民族團結(jié)進步創(chuàng)建等活動,全面落實宗教活動場所社會管理工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yīng),伊斯蘭教領(lǐng)域總體上保持了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各教派之間、信教群眾之間都能和睦相處,團結(jié)開寺的主導作用明顯,各項工作取得了實效。然而,在青海伊斯蘭教界還存在如寺院教育單一化等突出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分析了其存在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鑒和參考的意見和建議。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the religiou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of Qinghai Province have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ed the Party's religious policies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ed the management of religious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 and carried out solid activitie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peaceful monaster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To fully implement the social management of religious activity sites, actively guide religion to adapt to socialist society, and generally maintain a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Islam, and all sects and religious believers can live in harmony with each other. The leading role of uniting and opening the temple is obvious, and the various work has obtained the actual effec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Islamic circle of Qinghai, such as the monastery education unitization, etc.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its existence, Som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
【作者單位】: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青藏高原多民族共聚區(qū)宗教現(xiàn)狀與社會穩(wěn)定對策研究”(10XZJ014)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96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光訓;;努力促進教會和諧,,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作貢獻——在中國基督教第八次代表會議上的書面講話[J];天風;2008年03期
2 葉小文;;和諧世界從心開始 華藏世界即將開始[J];中國宗教;2006年02期
3 朱剛琴;;試析爪哇伊斯蘭教的和諧價值觀[J];東南亞研究;2006年06期
4 劉行;;教會團契生活的和諧與合一[J];天風;2007年05期
5 李長健;曹俊;;和諧語境下宗教對法治建設(shè)的影響力探析[J];唯實;2007年06期
6 毛麗婭;;《太平經(jīng)》蘊含的和平思想[J];宗教學研究;2009年03期
7 卓新平;;從中國社會和諧發(fā)展看基督宗教與儒家精神[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1期
8 李大軍;;三峽教堂綻放和諧贊歌——記重慶開縣教堂和諧創(chuàng)建二三事[J];天風;2011年06期
9 李潔;;贛地旅游景觀中的道教文化[J];文藝爭鳴;2011年12期
10 陸蕓;泉州的宗教文化特點[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敏;;道家·健康人格·和諧社會——試論道家文化在健康人格形成中的角色及其社會功能[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陸麗青;;西方少數(shù)民族的宗教[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3 John Milton Yinger;關(guān)穎峰;;宗教與少數(shù)群體地位[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4 楊桂萍;;本土知識的全球意義——中國穆斯林化解民族矛盾和社會沖突的經(jīng)驗[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5 馬平;;世界宗教熱點問題面面觀[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6 帕林達;;臨夏清真寺社區(qū)與教育功能淺談[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7 楊學林;;從東西部伊斯蘭教的差異看東部伊斯蘭教秩序的重建[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8 敏文杰;;西藏昌都伊斯蘭教的傳承與發(fā)展調(diào)查[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9 敏俊卿;;一個伊斯蘭教團體與和諧社會建設(shè)關(guān)系的社會人類學考察——以東鄉(xiāng)縣庫布林耶門宦為例[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10 帕林達;;臨夏的伊斯蘭教與清真寺文化[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梁業(yè)倩;土耳其四教共處 和諧國度[N];中國婦女報;2002年
2 李平曄;宗教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趨勢[N];中國民族報;2002年
3 ;臨夏是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地方[N];民族日報;2010年
4 中國道教協(xié)會會長 閔智亭;建設(shè)和諧美好的人間仙境[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5 胡占凡;他信什么?[N];中華工商時報;2000年
6 周林雁 陳克勤;漫步耶路撒冷“苦路”[N];光明日報;2002年
7 郭承真;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及其發(fā)展[N];學習時報;2002年
8 李平曄;基督教的節(jié)日[N];中國民族報;2002年
9 張志鵬;罩袍禁令難以消除宗教競爭恐懼[N];中國民族報;2011年
10 盧興 南開大學哲學院;從“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到“見山只是山”[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建明;中國地方基督教的建構(gòu)[D];上海大學;2013年
2 馬志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中國伊斯蘭教西道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3 李奮;新疆宗教文化生態(tài)現(xiàn)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范景鵬;海岱河山,回儒交融[D];蘭州大學;2012年
5 仝品生;主體文化與變遷:伊斯蘭意識形態(tài)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鄧偉倪;文萊與中國西北地區(qū)伊斯蘭文化比較[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7 許燕;英國穆斯林移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馬桂芬;蘇菲語境下的穆斯林婦女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9 劉雄峰;明清民間宗教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馬小華;當前清真寺與回族鄉(xiāng)村社會之間關(guān)系的實地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先斌;佛教濟世界想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2 羊本加;論博東·喬里南杰的功勛及其獨特的宗教觀[D];西藏大學;2011年
3 湯紹波;微型唐卡的功能及美學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4 丁博杰;人口遷徙對宗教生態(tài)格局的影響[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李昭;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D];山東大學;2007年
6 劉興恩;能海思想研究[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8年
7 陳杰;伊斯蘭傳教士與河州門宦的淵源關(guān)系[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沈也地;反思宗教市場論[D];華僑大學;2012年
9 云旦;從貢塘甲額扎地方探究米拉日巴大師[D];西藏大學;2012年
10 馬生福;現(xiàn)代化背景下農(nóng)村撒拉族的宗教生活[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242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52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