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宗教與中華文化四次相遇的啟示
本文關(guān)鍵詞:基督宗教與中華文化四次相遇的啟示 出處:《中國宗教》2014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基督宗教 聶斯托利 歷史進程 方濟各會 中國禮儀之爭 儒家思想 清心堂 范禮安 圣公會 馬禮遜
【摘要】:正基督宗教誕生于中東耶路撒冷,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又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結(jié)合,因此兼具東西方文化的特點。在早期基督宗教文化與中華文化相遇、相知的歷史進程中,有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和教訓仍值得今天借鑒。635年,基督宗教第一次來華,當時被稱為景教。景教來自波斯,最初是大公教會判定的聶斯托利異端,被流放至敘利亞。在處理與唐朝政權(quán)和儒家思
[Abstract]:The Christian religion was born in Central and East Jerusalem ,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ncient Greece and the ancient Roman culture . Therefore , there are many valuabl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in the history of the meeting between the early Christian religious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
【作者單位】: 上海清心堂;
【分類號】:B979
【正文快照】: 基督宗教誕生于中東耶路撒冷,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又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結(jié)合,因此兼具東西方文化的特點。在早期基督宗教文化與中華文化相遇、相知的歷史進程中,有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和教訓仍值得今天借鑒。635年,基督宗教第一次來華,當時被稱為景教。景教來自波斯,最初是大公教會判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志輝;基督宗教與中國文化的歷史互動之探析[J];學習與探索;2002年03期
2 卓新平;中國基督宗教的現(xiàn)代意義[J];中國宗教;2002年02期
3 劉元仁;基督宗教與中華文化[J];中國天主教;2004年05期
4 謝志斌;“基督宗教與公民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01期
5 侯惠勤,仲偉良;“馬克思恩格斯與基督宗教”問題的當代性[J];學海;2005年02期
6 何光滬;;文藝復興中的基督宗教與人文主義[J];人文雜志;2007年01期
7 楊華明;;“中國基督宗教研究進展資源”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02期
8 俸蘭;李偉;;基督宗教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教育的影響及政策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李林;;“基督宗教與社會轉(zhuǎn)型”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1期
10 曹劍波;;基督宗教的敬畏觀[J];中國宗教;200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建明;;中國基督宗教如何面向新世紀[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3集)[C];2008年
2 徐龍飛;;教父時代和中世紀的基督宗教哲學問題轉(zhuǎn)型探源[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陳聲柏;;近代以來甘寧青地區(qū)的基督宗教傳播及其研究——以2009年之前的中文文獻為中心[A];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第三輯)——第三屆“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龍艷;;文學的宗教倫理批評——以西方文學與基督宗教為例[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王美秀;;基督宗教的社會倫理資源[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一輯[C];2004年
6 賴品超;;文化全球化與中國佛教對現(xiàn)代科學及基督宗教的回應(yīng)[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褚瀟白;;社會反常與文化應(yīng)激中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試析北平輔仁大學基督宗教圖像本土化嘗試(1930-1949)[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九輯[C];2009年
8 孫艷燕;;由基層教會透視當代英國基督宗教的世俗化[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九輯[C];2009年
9 段琦;;西方基督宗教內(nèi)創(chuàng)世論與進化論之爭[A];全國生物進化理論研討會論文與論文摘要集[C];2000年
10 黃佳;;決疑論和經(jīng)權(quán)說比較研究[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輯[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唐曉峰;“基督宗教社會學說及社會責任”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召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2 楊華明;“中國基督宗教研究進展資源”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召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3 香港中聯(lián)辦協(xié)調(diào)部副部長 李平曄;佛教、基督宗教對生命本質(zhì)和社會參與的比較思考[N];中國民族報;2008年
4 記者 趙學義;第四屆基督宗教在當代中國的社會作用及其影響學術(shù)討論會在京舉辦[N];中國民族報;2008年
5 宗科;“基督宗教與公民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在京召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6 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研究室主任 譚立鑄;基督宗教中的末世意識[N];人民政協(xié)報;2012年
7 卓新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 研究員;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處境中的基督宗教[N];中國民族報;2013年
8 劉清平;論宗教普愛與宗教仇恨的深度悖論[N];中國民族報;2006年
9 孫艷燕;“基督宗教與公共價值”學術(shù)研討會舉辦[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陳進國;相遇還是相知:基督宗教與中國民間信仰的對話[N];中國民族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邊茜;近代中國江南基督宗教文人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2 杜忠鋒;基督宗教傳播與少數(shù)民族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構(gòu)[D];浙江大學;2012年
3 梁恒豪;榮格的基督宗教心理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張愛輝;山東省煙臺市區(qū)的基督教徒苦難觀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朝華;現(xiàn)代歐美基督宗教的發(fā)展及對社會的作用[D];復旦大學;2008年
2 紅云;試論清末民國時期歸化城土默特地區(qū)的基督宗教[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瑋;論基督宗教與西方民主發(fā)展的淵源[D];山西大學;2009年
4 烏蘭其其格;試論清末民國時期內(nèi)蒙古地區(qū)的基督宗教[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孫家寶;思孟儒學與基督宗教“人論”的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6 劉江;基督宗教“寬恕觀”對現(xiàn)代社會倫理的意義[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林海萍;關(guān)于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內(nèi)蒙古地區(qū)基督宗教傳播史若干問題的探討[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8 東e,
本文編號:13644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364480.html